今天的上海不用我多說了,而四十多年前的上海是什么樣的?下面是一個美國游客1976年5月上海旅游時拍的照片。作為整個文革的經(jīng)歷者,那個時期的生活是太苦了。
![]()
![]()
![]()
![]()
后面一輛GAZ 21“伏爾加”系列3(國內俗稱的伏爾加三代)。
![]()
在汽車普及之前,普通中國百姓出行工具就是自行車和公交車,這決定了活動的范圍,就是20公里以內,去個十幾公里遠的地方最快都要一個多小時,而且要考慮天氣因素(下雨刮風時都夠受的),和現(xiàn)在真不能比。
![]()
![]()
今天大街兩旁是商品廣告,那時都是政治標語和口號。
![]()
![]()
![]()
![]()
![]()
1976年中國成年人的服裝主色調是;藍和灰(夏天再多個“白色”),款式更為單一。營養(yǎng)過剩在那時是不可能的,所謂滿面紅光更是稀罕,城市普通居民一個月吃不上幾次肉,農(nóng)村很多人吃不飽飯。
![]()
![]()
即使是市中心,那時上海也不會出現(xiàn)堵車?,F(xiàn)在中國各個地區(qū)汽車數(shù)量多,1976年北京上海汽車數(shù)量都很少,當時美國汽車年產(chǎn)量超過1000萬輛(日本接近1000萬輛),而中國是10萬輛的水平上(解放,BJ212,上海SH760、紅旗CA770和各式大客車等等)。70年代中國制造的汽車總體技術水平相當于美國40年代,但是生產(chǎn)技術水平最多相當于歐洲20年代。不僅產(chǎn)品技術落后和質量差,產(chǎn)量更滿足不了需求,還大量白送給越南和阿爾巴尼亞……
![]()
![]()
娛樂非常貧乏,照片中的這幾個電影我當年都看了超過10遍。
![]()
![]()
![]()
40年代末進口的美國轎車那時還滿大街跑,都用了快三十年了。1976年的北京也是這種情況,我家附近經(jīng)常有幾輛40年代的美國車在晃悠,最老的一輛是二戰(zhàn)時期美國援助的WC52道奇中吉普。
![]()
![]()
西菜館?為什么不叫西餐廳?
今天,有些人懷念吃不飽飯的時光,說大鍋飯時期的文革好。持這種觀點的應該是兩類人;一類是真的無知,另一類是好吃懶做想不勞而獲的懶漢群體…… 今天分享到這里了。
過往已發(fā)內容鏈接:
一輛1991年制造的老車 第四代美規(guī)本田雅閣
老車不死 2017款大眾老POLO
中國進口的最后一款俄羅斯轎車 LADA Samara 2109
1990年捷克斯洛伐克斯柯達轎車生產(chǎn)線
老照片 上世紀30年代中國進口的德國容克-52運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