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中,有80個左右擁有自己的汽車相關產(chǎn)業(yè)(包括最基礎的裝配、零售、分銷等)。
聽起來很多,但其中成工業(yè)規(guī)模體系、并擁有自己品牌和技術的“汽車大國”,只有屈指可數(shù)的十幾個,主要集中于歐美日澳等發(fā)達國家中。當然,少數(shù)發(fā)展中國家也有入列,比如我們中國。
著名肥料“金坷垃”的夸張廣告
而提起廣袤的非洲,似乎除了相對發(fā)達的南非外,大多數(shù)人對此還停留在“非洲農(nóng)業(yè)不發(fā)達,必須要有金坷垃”的認知程度。農(nóng)業(yè)尚且如此,更別提對技術設備、人員素質要求甚高的(汽車)工業(yè)了。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非洲人民開啥車?
電影《卡薩布蘭卡》中
博加特駕駛的1940款
別克81C敞篷版
18世紀歐洲爆發(fā)工業(yè)革命之后,孱弱的非洲淪為列強的殖民地。北非的埃及、馬格里布地區(qū)由于和歐洲大陸距離較近,首先告別了使用千年的駱駝,邁進了汽車時代。甚至一些豪華品牌也順勢進入非洲市場。
非洲小哥:我覺得還是皮卡實用
隨著二戰(zhàn)后非洲諸國紛紛獨立,遵從實用至上的非洲兄弟,發(fā)現(xiàn)了皮卡的妙用:平時能拉人,趕集能拉貨,打仗直接能架槍,可比轎車和SUV方便多了!最重要的是價廉物美,數(shù)量還管夠。上到政府軍,下到老百姓,甚至恐怖分子,都對此青睞有加。
一個著名戰(zhàn)例,就是卡扎菲慘敗的“豐田(皮卡)戰(zhàn)爭”: 1987年1月,乍得軍隊憑借大量配備有“米蘭”反坦導彈和機槍的豐田皮卡,短時間內全殲了利比亞一個裝甲旅,造成784名利比亞士兵陣亡,92輛坦克和33輛裝甲車被毀。還有81人被俘,13輛坦克和18輛裝甲車被繳獲;乍得方面僅18人陣亡,3輛豐田車被毀,可謂軍事奇跡。
天津港,駛向非洲的長城皮卡
言歸正傳,海外新車的大量進口固然不錯,但與此同時,大量二手車、準報廢車也正蜂擁運往非洲。正如之前“洋垃圾”危害中國環(huán)境那樣,非洲一度成為發(fā)達國家的汽車報廢廠。這種現(xiàn)狀引起了一些非洲有識之士的警惕。
非洲車?中國車?
前段時間,我在收集外網(wǎng)汽車資料的時候,無意間查到一家位于尼日利亞的車企IVM,可以說為我打開了新世界大門。尼日利亞位于西非,人均GDP只有1994美元(2017年,排名世界第137),雖然遠算不上富裕,但國內局勢卻比鄰居們穩(wěn)定得多,這就給制造業(yè)提供了一個好的土壤。
IVM官網(wǎng):
“我們自己的,駕駛起來更自豪”
登入IVM官網(wǎng)(http://innosonmotors.com),該品牌毫不掩飾大量充滿民族自豪感的自我介紹:“我們是第一個非洲本土汽車品牌,旨在消除非洲的tokunbo(外國)汽車。非洲已經(jīng)成為外國二手車的傾銷場,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可以說這廣告文案非常打雞血了!
當然,最引起我驚嘆的不是非洲工程師們的思想覺醒,而是IVM的各種產(chǎn)品。從轎車到皮卡,從SUV到巴士,每一款車都能驚訝到我。
非洲的轎車:
比如這款叫做FOX(狐貍)的入門車型,IVM官方描述為“擁有鷹眼大燈和翼狀保險桿;采用節(jié)油技術”的趣味小車。長寬高尺寸分別為3998/1720/1503mm,搭載了1.5L自吸發(fā)動機,匹配4AT或5MT變速箱。擁有博世ABS+EBD,雙氣囊甚至自動大燈。
不過,相信你一定可以看出FOX和已停售的北汽紳寶D20有那么點像。查了下,除了車長,就連寬度和高度數(shù)據(jù)也完全吻合,D20本車無疑了。
非洲的皮卡:
再看非洲兄弟最喜歡的皮卡,IVM公司有兩種,分別是Carrier 4X4和Carrier 4X2。我們以四驅的Carrier 4X4為例,它配備了2.7L汽油發(fā)動機,達到歐三排放標準;采用前雙橫梁獨立懸架和后板簧懸架,總長5.31米,后車斗長度也達到了1.68米,典型的能拉能裝。
但這款車的原型車其實為2017款的中興威虎,目前國內還在售。根據(jù)網(wǎng)上車主口碑,該車越野能力強大,但小毛病不少,不知非洲車主們使用起來是不是深有同感?
非洲的SUV:
IVM旗下還有一款名叫G5的SUV車型,IVM自夸稱“專門為非洲人量身打造,能抵御非洲道路無窮無盡的坑洼”。(很接地氣~)
而這個牛批顯然是吹的。事實上,這款車的本名確實叫G5,不過是廣汽吉奧-奧軒G5。該車型不僅早在6年前就停產(chǎn)了,而且就連廣汽吉奧這個品牌也已在國內不復存在了。不過有一點說對了,該車雖然公路表現(xiàn)不怎么樣,但越野脫困能力,和當時的老款長城H5還是有一拼的。
除此以外,你在IVM官網(wǎng)上還能看到:
非洲金杯面包車
非洲金龍大巴
非洲豐田考斯特
哦不對…是非洲
“仿考斯特”的安凱-寶斯通!
不是山寨,是友誼
和我一個朋友聊到這事,他說:“從來都是看別的國家車型換個標賣到中國的,這次也算中國的文化輸出了!”是啊,我算是理解當年歐美人看待咱們的心情了。
可上述這些車型,并不是“山寨貨”,而是我國企業(yè)和非洲深入合作的結果。性質就像當年,桑塔納剛被上海大眾拿到手時,以CKD(全散件進口組裝)方式生產(chǎn)那樣,是實打實的合作關系。
2018年尼日利亞汽配展現(xiàn)場
在尼日利亞,除了上面提到的IVM,中國一汽正和Leyland Busan合作生產(chǎn)客車;金杯與Zahav Led合作生產(chǎn)suv;福田與NTM和Transguinea公司合作生產(chǎn)卡車和客車;陜汽則與ABC transport共同用ANAMMCO的組裝工廠來生產(chǎn)卡車。
此外,大量中國車企正準備在尼日利亞籌備組裝部門,包括了東風、九龍汽車、海格、宇通、廣汽、比亞迪、吉利等。如果能成功,可以說,我們30多年前走過的老路,非洲兄弟正在重走一遍。
正值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閉幕,攜手合作惠及中非兩方。授人與魚不如授人與漁,拿出實實在在的產(chǎn)品技術,手把手地教會他們、感染他們、啟迪他們。把中國價值觀、發(fā)展觀、教訓和經(jīng)驗帶給非洲兄弟,這樣才是真正的合作共贏,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