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青州市膠王路和杭州繞城高速兩起交通事故,讓行駛安全再一次成為了熱議的話題。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全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數(shù)中,中國占比20%(去年6.3萬人死于交通事故,平均每天172人)。在汽車越來越安全的今天,交通事故死亡人數(shù)卻依舊居高不下,我想有法律、法規(guī)不夠完善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國內(nèi)駕駛者缺乏基本的安全素養(yǎng)。
![]()
老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在保證自己按規(guī)矩行車的同時,還要學會如何保護自己,正所謂“防衛(wèi)性駕駛”。我們看到的重大交通事故,發(fā)生地多數(shù)是在高速公路上。今天就從高速行車說起,聊聊如何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事故的發(fā)生。
![]()
首先提出一個概念“安全通道”,我把車前、后、左、右四個方向的空間稱為“安全通道”。假如高速上車流并不密集,可以用100km/h以上的速度巡航時,至少要保證自己有兩條安全通道??梢岳斫獬桑蚯?、或后、或左、或右,有兩個以上的方向是沒有障礙物的,在危險時刻能有足夠的空間避險。
先說前方,如果是跟車狀態(tài),大家都學過交規(guī),知道要保持200米的車距。問題在于如何判別,目測自然是不靠譜,教大伙一個簡單方法——讀秒。120km/h大致是33m/s,行駛200米的距離大概需要6秒,所以以路邊靜止物體作為參照,當前車經(jīng)過后6秒,自己到達參照物,便基本是200米的車距了。當然以目前國內(nèi)的交通狀況來看,時刻保持200米的車距是不現(xiàn)實的,中間總會有車加塞,算上反應時間和制動距離,最少和前車保持3秒以上的距離是比較穩(wěn)妥的。
![]()
“3秒原則”在晚上尤其好用,夜間行車視線差,最怕前方路面有障礙時不能及時作出反應。那么利用“3秒原則”找一臺速度差不多的車跟在后面,前車會幫助你探路,這樣既安全又輕松。多說一句,夜晚在有前車的情況下一定不要使用遠光燈,否則對他人對自己都是極大的安全隱患。
![]()
“3秒原則”不僅適用于前方,對后方跟隨的車輛也同樣如此。道理也很簡單,一旦發(fā)生危險采取緊急制動措施時,要給后車留下足夠的空間反應,以防追尾。當發(fā)現(xiàn)后車離你很近的時候,要么變道避讓,要么加速拉開距離。如果發(fā)覺后車高速接近時,一定要觀察左右給其留出寬裕的空間超越。前面提到遠光燈的問題,如果你后方跟著一只“遠光狗”,除了在心中詛咒它之外,可以放慢車速讓它過去,也可以盡快加速遠離。總而言之,要有意識的提醒自己多看后視鏡,等養(yǎng)成習慣后就能避免一些事故的發(fā)生。
另外有一種情況不適用于“3秒原則”,就是大卡車,無論在前、在后,千萬別和卡車行駛在同一條車道上。如果卡車在前,他車上要是掉落了什么“臟東西”,輕則彈傷車漆,重則擊穿前擋玻璃。如果卡車在后,他的剎車距離一般都很長,一旦發(fā)生追尾,后果總是很嚴重。最糟的是,被卡車夾在中間,類似的慘劇網(wǎng)上已有很多案例了??傊?,無論前、后、左、右,離這些重型怪獸越遠越好。
![]()
至于左右兩側(cè),我的意見是避免和別的車并排行駛。這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如果他的車道發(fā)生危險或者是爆胎,很有可能牽連到你。給他人留出空間,就是給自己安全。所以當發(fā)現(xiàn)左右的車輛和你在并排行駛時,或減速或加速,一定要保證至少一個車身的距離。此外在超車時,盡量用最短的時間進行超越。假定這輛慢車是個不看后視鏡就變道的新手,那么超越的時間越短,發(fā)生事故的概率越低。
總結(jié)一下,在高速行車時,給自己也給別人留出“安全通道”,前、后保證“3秒原則”,左右避免并排行駛,超車要果斷、迅速。
![]()
最后我想辨析一個概念,我們經(jīng)常聽到“十次事故九次快”類似的宣傳,但這并不準確,嚴格的說造成事故的原因是“速度差”。在限速120km/h的高速上,你開60km/h同樣非常危險,甚至比開180km/h還要危險。因為開180km/h你是主動的避讓前車,而開60km/h是別人在避讓你,此時主動權(quán)并不在自己手中。
![]()
以“防衛(wèi)性駕駛”的角度看,與周圍的車流保持相同速度就是安全的。當然這是理想狀態(tài),高速上有開200km/h的,也有開40km/h的,實際中壓著限速同時運用之前的方法行駛就好。另外從匝道上高速時,一定要把車速提至和限速值差不多,之后再并入主線。我的方法是,在匝道上一腳地板油提到100km/h左右的速度,之后才并入主線。
寫在最后
有研究文獻指出,高達90%的事故都是“可預防”的,而駕駛者針對自己身處的交通情境,盡早預測下一步是否會發(fā)生危險,這就是“防衛(wèi)性駕駛”的基礎。它們其實都不困難,但是需要經(jīng)年累月的訓練才能夠成為反射動作。希望大家都能夠安全駕駛,安全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