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坐副駕體驗賽車漂移,由此展開的感觀、畫面各不相同。有人是瘋狂過彎的視覺疾馳;有人是一鼻子輪胎燒焦的味道;還有人聯(lián)想的,是一粒極限速度下崩開的前襟扣子。
帶著對聲色、春光的暗自猜測,我套上了專用的白色頭套、頭盔,坐進了賽道上的69號前途K50,6輛參賽車輛蓄勢待發(fā),在排位賽間隙帶我們耍上一圈。
稍晚時候的前途K50發(fā)布會上,這6輛由專業(yè)賽車手駕馭的前途K50將進行一場終極賽道站,角逐最后勝利。
很湊巧,我在白天的試乘環(huán)節(jié)中恰好pick了冠軍得主林德偉,作為一名天才級別的90后賽車手,來自寶島臺灣的林德偉捧冠無數(shù),他對前途K50的駕駛、操控體驗也直接“暴露”了這款定位為“中國純電動城市跑車”的新牌子的優(yōu)、缺點。
![]()
賽車手就是賽車手,邊漂移邊接受采訪——
前途K50漂移表現(xiàn)
天天汽車:“看在我沒有尖叫的份上,我覺得可以再開的狂野一點。”
林德偉:“……”
一陣發(fā)狠,前途K50迅速來電,座艙內除了我的驚聲尖叫,估計還有林德偉的暗自得意:是誰剛說叫不出來的?
天天汽車:“這輛車跟您之前開過的賽車,感受上有什么差異?”
林德偉:“它跟汽油車完全不一樣,電動車要尤其控制扭矩,它的扭矩很大,但是它的底盤、操控等各方面其實跟超跑一樣,所以你只需要顧慮到它的剎車、加速,怎么樣讓車在出彎更順暢一點?!?/p>
“比賽需要控制電機溫度,前段如果全力,很有可能用光電量而無法使用Boost,后半段賽程會吃虧一點。也就是說,電動車整體的配速比汽油車要更精細。”
林德偉提到的的Boost(超頻模式),它可以爆發(fā)435馬力的綜合最大功率及680Nm的峰值扭矩,滿載兩人時百公里加速小于4.6秒。據(jù)賽車手介紹,由于高溫、地表等環(huán)境因素,白天賽道前途K50最多可支持2、3次boost加速,夜晚賽道可支持5、6次放電大招。
前途電動邀請賽冠軍得主林德偉分享夜間漂移體驗
為了將“城市超跑”發(fā)揮到如賽車手般的駕馭極致,前途汽車董事長陸群和他的團隊努力了四年。8月8日,前途K50在前途汽車蘇州生產基地正式上市。售價……不對,應該說不論你身處哪個城市、補貼金額多少,陸群自掏腰包安排,補貼后全國統(tǒng)一售價68.68萬元。
![]()
作為一款集自主、量產、電動、超跑等關鍵字合為一體的前途K50,有幾個技術點是哪怕艱難險阻也必須要這么做的。
首先是輕量化。據(jù)前途汽車產品工程元副院長熊飛介紹,眼下高能量密度電池開發(fā)進展緩慢,一味的增加電池容量不是新能源汽車正確的發(fā)展方向。作為一輛兩座小轎跑,前途K50也沒有空間去增加電池容量,要想提升續(xù)航里程只能通過輕量化。
在輕量化上,前途K50有兩個方向的技術解決路徑。一是全鋁合金框架式車身,其白車身重量234公斤,較傳統(tǒng)鈑金鋼制車身減重38%。另外,除前后保險杠、側裙外,前途K50有29個碳纖維復合材料外覆蓋件,總重量僅為46.7公斤,比傳統(tǒng)鋼板材料減重40%,比鋁合金材料減重20%。
![]()
減重直接提升了續(xù)航,目前,前途K50的NEDC綜合工況續(xù)航超過380公里,60公里/小時等速續(xù)航超過510公里。
其次是三電系統(tǒng)。在K50的電驅動系統(tǒng)中,前途的技術團隊自主研發(fā)了RESS電池(可再充電能量儲存系統(tǒng))、電控系統(tǒng),聯(lián)合開發(fā)了永磁同步電機系統(tǒng)。
前途K50的電池方案比較有意思,不光是排列方式選擇了少見的“T”字型,還采用了軟包電池。軟包電池安全性能好、不易發(fā)生鋁殼電芯的爆炸事故,同時具有重量輕、容量大、內阻小等優(yōu)勢,但同時也有生產過程繁瑣、一致性差等缺陷,必須配備一套復雜的電池管理系統(tǒng)。
![]()
“T”型電池組
在前途汽車電驅動部總監(jiān)馬樂的記憶中,做這個電池包可是費了不少功夫。電池最大的失效就是溫度偏離正常使用范圍,團隊為了要保持電池自身性能的穩(wěn)定性,在2016年夏天做了18輪液冷系統(tǒng)開發(fā)臺架的嘗試,從溫度(駕駛環(huán)境)、放點倍率(駕駛激烈程度)、放點深度(電動車使用時長)等主因角度開啟測試。
再者是底盤調校。前途K50的主打口號是:既要有賽道級的純粹操控,又要有日常出行的實用舒適。這在前途汽車底盤動力工程部部長曹安看來,簡直是個精分的笑話。如何平衡這兩點看似南轅北轍的產品需求,成了曹安的工作重點。
因為電池組的T型和兩座設計,前途K50的底盤質心高度只有457毫米,相當于膝蓋高度。其前后軸均采用了雙叉臂結構,這樣做橫向剛度大、能夠提供足夠的橫向力;能夠精準控制車輪的跳動軌跡,并能保證輪胎和地面最大化的接觸面積。
![]()
最后說一說我最喜歡的蜻蜓標。住在北京的人應該都知道隱藏在三里屯的那里花園,不大的地方曲徑通幽,藏著不少看著就貴的小酒館、西餐廳和古著店。
某一日此地突然多出來一個格調高冷的展廳,銀灰色的蜻蜓肌肉嶙峋,按照同行小姐姐的話術是,“怎么?蜻蜓沒去點水去擼了鐵?”
![]()
輕盈、平穩(wěn)、迅捷,我是真有一份喜歡蜻蜓的私心。不過,看了看發(fā)布會上四位同樣看著就貴的前途K50準車主們,我還是對這款車的目標客戶群有些懵。中產階級嫌貴、富二代嫌面子廢,這難道是其中一位車主自己不開、買來送女兒的原因?
我問了前途汽車設計副總裁Daniel Darancou這個問題:
天天汽車:“現(xiàn)在有一種說法是,賣車就得賣給拼多多的用戶,你設計個小超跑賣不出去?!?/p>
Daniel Darancou:“不不不,中國市場早就準備好了。不然你以為那些奢侈品都賣給誰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