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濕潤的空氣,經(jīng)過烈日酌烤變得有些悶熱。從M5上下來,這種悶熱感被放大了數(shù)倍,胃部依舊殘留著翻騰感。慶幸的是,兵哥并不是大胸妹子,所以看起來不算特別狼狽。不過突然行走在堅實的路面上,使得剛剛適應強大G值的大腦感到一絲眩暈。喝過幾口冰鎮(zhèn)的礦泉水,兵哥才恢復了幾分清醒。
剛才在副駕駛感受過新一代M5的瘋狂之后,兵哥對接下來的賽道體驗充滿期待。其實單從外觀來分析,這一代的M5似乎有些溫順過頭了,只有通過“惡魔耳”造型的后視鏡、碳纖維車頂、略顯夸張的雙邊雙出排氣以及擴散器等特征,才能分辨出哪輛是5系,哪輛是M5。你甚至可以在淘寶上買一個“M5”銘牌,貼在自家的5系上去忽悠別人。
但當兵哥坐上主駕啟動引擎,平面曲軸V8發(fā)出密集的低吼,才使得一切的謊言都不攻自破。為了讓汽油燃燒產(chǎn)生的狂暴能量轉(zhuǎn)化為時速表上的數(shù)字,底盤代號為F90的第六代M5破天荒地搭載M xDrive四驅(qū)系統(tǒng),使其抓地力表現(xiàn)上升了好幾個檔次,2分22秒的上賽圈速也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要知道,上一個上賽四門量產(chǎn)車紀錄的保持者是Panamera Turbo S,M5的圈速足足比它快了5秒多,這在賽道上已經(jīng)相當于一個世紀的差距了。
細心的人或許會發(fā)現(xiàn),M5的后輪眉上有一塊突出的膠條。其實這塊膠條沒什么作用,但法律規(guī)定車輪不能超出車身,而M5的車輪卻有著肉眼可見的傾角。為了將車輪納入車身的范圍,工程師這才“別出心裁”地增加了一對小小的膠條。由此也可以發(fā)現(xiàn),寶馬M部門為了讓M5讓輪胎盡可能地貼服在地面,做出了許多針對性的調(diào)校。
百公里3.4s的加速性能,令全長不足3公里的廣東國際賽車場對于M5來說就像大人走進了小朋友的沙池;過于緊湊的賽道使得M5剛從上一個彎心出來,轉(zhuǎn)眼間又要準備進入下一個彎。考慮到這是一輛體重接近兩噸的四門性能車,若過于貪念600匹馬力所帶來的快感的話,推頭是在所難免了。
然而,一個搭載4.4T雙渦輪V8發(fā)動機的性能怪獸任你差遣,怎么能從容地保持克制?這就好比伏地魔剛剛學會不可饒恕咒,怎么可能隱藏得了為非作歹的本性呢?碳陶剎車盤性能穩(wěn)定,每人三圈的激烈駕駛下來,剎車性能基本沒有衰減;只要在彎前充分地減速,出彎時你便能充分地揮霍750N·m的扭矩。把對抗G值的任務放心大膽地交給四條米其林PILOT SPORT4 S高性能輪胎吧,在M xDrive四驅(qū)系統(tǒng)不遺余力地工作下,它們會牢牢地咬緊地面的。M5前輪似乎懂得窺探大腦的法術,你只需目光盯著彎心,它便猶如獵豹般一頭扎進去;這時候只要右腳再放肆一點,游魚一般的車尾就能夠迅速跟上車頭的步伐。
為了讓出彎時的M5猶如一支離弦的箭,8速M Steptronic變速箱居功至偉。聰明的換擋邏輯使得代號為S63B44T4的發(fā)動機保持著積極活躍的狀態(tài),同時連貫而平順的換擋動作也完全沒有干擾到車輛的重心轉(zhuǎn)移,快如閃電的換擋速度則將V8發(fā)動機的動力損失降至最低……
如果你認為現(xiàn)在這個狀態(tài)依舊稍顯乏味,可以將DSC完全關閉,并切換至后驅(qū)的模式。不過這也意味著你需要用蠻力去征服這個擁有600匹馬力的怪獸,如果發(fā)生意外,就別指望電子系統(tǒng)能化腐朽為神奇了。
毫無疑問,這是有史以來最快的M5,但它卻沒有其他的“M”那么“純粹”。在黑夜中拉出一道淡藍色的煙霧,旋即被尾燈染成一片猩紅,這是M2該做的事;像手術刀一樣,在賽道上劃出精準的弧線,這是M4該做的事。事實上,M5能適應的場合不僅僅是賽道。作為一輛四門車,M5的內(nèi)飾就像普通的5系一樣令人易于接受;你完全可以穿著西裝,梳一個大背頭,開著七八十的時速去機場接你的家人,而且不用擔心堅硬的座椅會把人硌得生疼。沒錯,M5的確長著鋒利的獠牙,但它同樣能給你帶來很居家很商務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