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懂車(id:idongche),懂車更懂你!
作者:羽卓;轉(zhuǎn)載請帶以上信息視為自動授權(quán)
之前和大家講過一臺車的選擇過程,不少朋友表示,知道車怎么選了,但是很糾結(jié)配置。高配看起來是很豪華,到底要不要選?但是低配的價格很誘人,該怎么辦?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一臺車的配置該怎么選擇。
![]()
看預(yù)算
其實我一直比較堅持,無論是在選車,還是選這臺車的配置,我們都要在自己預(yù)算的范圍內(nèi)去斟酌,尤其是全款買車的話,預(yù)算的控制是要很嚴(yán)格的,不然錢花完了,自己也很心痛。
![]()
通常一款新車的入門版價格都比較便宜,它相對來說是這款車型為了拉低門檻價格的手段。就比如如果你的預(yù)算有十萬,那么我說這臺車起步價是8萬,肯定比起步價是11萬要更吸引你的注意,這算是一種營銷手段。所以一臺車的整體價格你不要只參考或者只迷信入門價格,如果通過入門價格就去選定一個品牌的車,可能會錯過很多。因為有些車型入門版配置很低,甚至配車都很少,但是有的入門版車型完全可以滿足日常使用。所以在自己預(yù)算范圍內(nèi)多去看不同系的車,這樣先有一個大致的價格及配置概念,看看自己的預(yù)算符合哪款車的配置范圍,縮小范圍再進(jìn)行選。
看需求
當(dāng)你根據(jù)預(yù)算篩選了幾個品牌的車,比如有德系、有日系、有國產(chǎn),每個都有自己看中的車型,而且價格也在預(yù)算范圍內(nèi),這時該怎么去選呢?
![]()
這種時候就要看你的需求,比如你希望你的車耐用,后期保值率高,可以選日系;你希望你的車看起來豪華大氣,可以選德系。選定一臺以后就按照配置表對比它們的不同。通常入門版的基礎(chǔ)安全配置都有,但是在舒適配置上差了一些;隨著配置的升級,通常升級的都是一些輔助安全配置(比如駕駛輔助系統(tǒng)、倒車影像等等)、舒適性配置(全景天窗、座椅電動調(diào)節(jié)、座椅通風(fēng)加熱等等);高配車型的安全配置及舒適性配置都是很全的,可能有些配置買回來用不了幾次,或者對于你來說可有可無。所以對照著這些配置和自己的需求,才能選出一臺適合自己且性價比高的配置款式。
看動力
除了上述的不同,一般低配車型和高配車型在動力上也是有區(qū)別的。比如有些車為了讓入門價降低,也用了造價更低的三缸發(fā)動機(jī)。這樣成本低,價格可以壓,聽著比較吸引人。但隨著配置提升,可能就變成四缸機(jī)、有的還有四驅(qū)的款式。
![]()
所以看你對于動力的要求,如果只是覺得日常代步,覺得三缸便宜,過兩年就換車了,不介意后期抖動,三缸的動力確實很劃算;如果你想車耐用一點,如果不壞也沒打算換車,且平時多是通勤代步市區(qū)開,那就別圖價格低去湊合三缸;如果你平時有很多越野需求,或者走的路比較崎嶇,在預(yù)算夠且自己又喜歡的情況下上高配一點的四驅(qū)也是可以的。
能否加配置
我們再看配置表時,有些配置是黑實點,有些是空心點,有空心點就代表這個配置可以選裝,就是后期加錢加配置。
![]()
這些通常也是輔助安全配置和舒適性配置,比如360度全景影像、定速巡航、電動尾門等等。如果你對于中高配車型的配置不是完全認(rèn)可的話,也可以買一臺配置較低的,然后加裝一些對于自己有幫助的配置,可能價格上還會更劃算。
寫在最后:
究竟買高配還是低配,其實說到底都是看你自己對于這些配置能不能用得上。高配固然豪華,但是對于自己來說價格又高又不實用也沒有必要;低配可能看起來普通,但是通過加裝后也可以滿足很多舒適性要求,也未嘗不可;當(dāng)然,有錢任性當(dāng)然不在這個考慮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