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圈內(nèi),“崇洋媚外”是個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詞,比如有人買車只看合資,揚言不買國產(chǎn),網(wǎng)友們謂之“崇洋媚外”;近年來,部分國產(chǎn)車紛紛在車頭、車尾換上英文標識,欲與國際“接軌”,但網(wǎng)友們同樣會來一句“崇洋媚外”。
![]()
這一屆車企,貌似挺難混的......
![]()
其實要說車上英文最多的地方,還數(shù)內(nèi)飾中控,畢竟那些密密麻麻的功能旋鈕、撥桿、按鍵上都是清一色的英文,有車主表示:我26個英文字母都讀不全,整這么一套“英文內(nèi)飾”,除了懵圈還是懵圈!
你還別說,有些車主在買車時對功能配置追求到了極致,但車子落地可能有兩三年了,自己也沒用上過一次自適應巡航之類的功能;買車時銷售說儀表盤有好幾種風格可以變換,結(jié)果車子買回家還是“能開就行”,除了踩油門剎車、掛擋、掄方向盤啥也不會。
為何?因為看到那一堆英文按鍵,就沒精力去研究了,什么RES、SET、SEL、MODE、LIM......一個頭兩個大。
![]()
除了內(nèi)心表達出對英語老師深深的愧疚之情外,不少車主還想問一句:明明是在中國出售、賣給中國消費者的車子,為啥按鍵標注就不能用中文?難道英文顯得比較高級、比較上檔次?
你還別說,在部分人眼里,英文確實是比較高大上的,不僅僅是車子,生活中的其它物品只要與“洋文化”沾上邊,好像逼格就立馬變得不一樣了。
![]()
覺得英文比較上檔次這事,其實也是車企自己潛移默化在影響著消費者,除了在車頭車尾換上英文標識之外,不少國內(nèi)車企還喜歡找外國明星代言,在國產(chǎn)車的廣告里,歐美人的身影也出現(xiàn)得越來越頻繁。
這似乎都在給我們灌輸一個理念:外國人喜歡的東西就是好的、上檔次的。以至于有人會覺得標中文的東西顯得有些Low、有些不入流。
關(guān)于汽車按鍵為啥要用英文,相信大家都略知一二。首先是歷史問題和習慣問題,英文目前依舊是全球最通用的語言,早期車企們希望自己的產(chǎn)品能夠銷往全世界,在按鍵上標注英文無疑是明智的方法,這么一來通用性也得到了增強。
與國外汽車品牌比起來,自主品牌很大一部分屬于“后起之秀”,延用這一英文標注的習慣,當然也就不足為奇了。
![]()
另一方面,汽車功能按鍵也并非不能用中文,比亞迪車型就是其中代表,人家不僅車頭車尾標的是秦、元、唐、宋等漢字,車內(nèi)功能按鍵也用中文,看多了采用英文標注的車子,再看比亞迪車型會有種親切感。
但采用中文也有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多功能方向盤上的按鍵,其面積大小通常只有1c㎡左右,只能容納1-2個漢字,而且字體還不能太大,遇到筆畫多的字就麻煩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車身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用英文表達只需“ESP”三個字母,這真的無關(guān)漢字和英文本身誰更好,只有誰更方便、適用的說法。
![]()
其實只要留心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新車越來越不喜歡用實體按鍵了,就像以前滿是按鍵的手機,簡化成今天只有一塊觸摸屏的智能手機一般,很多車型也將大部分功能集成到了中控屏上,只保留幾個實體按鍵或觸控式按鍵。
這么一來就簡單多了,只要中控屏上顯示的是中文不就迎刃而解了?屆時玩轉(zhuǎn)車內(nèi)功能就像玩一塊平板電腦那么簡單。
一套好的設(shè)計總是能掀起一股浪潮,就像當初的蘋果手機一樣,引來模仿者無數(shù)。那么,21世紀有沒有能引領(lǐng)潮流的內(nèi)飾設(shè)計?想必有,比如特斯拉。
特斯拉的內(nèi)飾設(shè)計也許不是最成功的,但一定是最有特色的,每一個坐進特斯拉車內(nèi)的人,基本都會對其極簡內(nèi)飾印象深刻。以Model 3為例,一塊大屏+方向盤上的兩個撥輪,構(gòu)成了一套無比干凈整潔的內(nèi)飾。
![]()
所以,說不定在不久的將來,車內(nèi)按鍵上的英文也會逐漸被取消,采用圖標來代替,又或者像特斯拉一樣,直接在一塊中控屏上操作。而即便目前是英文居多,其實車主常用到的功能按鍵就那幾個,學習成本也不會很大,真要全部換成中文的,車主們看到可能又會覺得違和、不順眼。
最后,你覺得車內(nèi)按鍵是英文好還是中文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