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銷售市場,幾乎所有車企都不會放過中國市場這塊大蛋糕,以至于近年來,國內新興汽車品牌數(shù)量在飛速增長著,當中甚至有不少還是跨界車企。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中國汽車品牌的數(shù)量已經(jīng)不低于100個,堪稱是世界上“最包容”的汽車市場。但就是這么一個全球車企都看好的市場,有一個日本品牌卻悄悄離場,它就是有“小車之王”稱號的鈴木。
![]()
6月15日,北汽昌河官網(wǎng)掛出《關于原江西昌河鈴木汽車有限公司變更為江西昌河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全資子公司的公告》,公告中顯示:昌河鈴木經(jīng)過股東雙方友好協(xié)商,日方股東將所持有的所有昌河鈴木股權轉讓給昌河汽車,并已獲得政府部門批準。
![]()
而在隨后的6月19日晚,日本NHK爆出了一條新聞?!皝碜遭從镜母吖苷谕献骰锇殚L安汽車就解散合資公司鈴木事宜進行談判。鈴木汽車將在中國停止當?shù)厣a(chǎn),或將集中資源于印度市場?!睆倪@兩則新聞可以看出,鈴木去意已決。
![]()
據(jù)了解,2017 年長安鈴木整體銷量僅為 8.39 萬輛,同比下降近 50%,而在 2018 年后,它的銷量也依舊沒有起色,一季度銷量僅為 1.3 萬輛,同比下降 56%。看來銷量上的失敗,是鈴木出走的最主要原因。
鈴木可以說是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品牌之一。雖然上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初有成效,但總體來說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偏弱,沒多少汽車品牌敢于投資中國市場。而同期,鈴木先后在中國投資了長安鈴木與昌河鈴木。
![]()
在兩家合資公司成立的初期,旗下的奧拓、羚羊、天語、北斗星等車型均有過不錯的市場表現(xiàn)。當時一輛奧拓才七萬塊,比夏利還便宜一點。中國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爭先恐后地去購買私家汽車,奧拓銷量也隨之起飛。
![]()
雖然鈴木憑借著超高的性價比席卷全國,而且在當時的市場環(huán)境下,奧拓、雨燕等車型對比其他同價位車輛還是有機械方面的優(yōu)勢的,但有句話說得好: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如果你坐過羚羊,就會發(fā)現(xiàn)這輛車的時速超過100km/h時,簡直像是要起飛一樣;而同期引入中國的桑塔納雖然不便宜,但駕駛質感比奧拓、羚羊等車型高出不少,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外資企業(yè)在中國投放高品質新車;而另一方面,中國品牌也有越來越多的優(yōu)秀車型投入市場。此時的鈴木在國人的印象中已經(jīng)從“性價比”轉變?yōu)椤傲畠r”。
中國汽車市場的風向日新月異,而鈴木的慘敗在于沒有跟上中國市場的快速調整。
除了日產(chǎn)、豐田、本田外,其余的日本車企規(guī)模都十分有限。在這種情況下,這些規(guī)模不大的汽車企業(yè)不得不在小眾的領域鉆研。斯巴魯、馬自達等品牌都有自己獨家的技術路線,而鈴木的技術路線則是以小車為主。
![]()
價格實惠的小型車在購買力不大或者土地資源有限的市場很有潛力,比如印度和日本等地方,鈴木的銷量都是比較高的。中國市場早期的消費能力也十分有限,但隨著消費升級的到來,國內消費者需要品質更好、技術更先進的車型,這顯然與主打低端市場的鈴木相互沖突。
![]()
另一方面,消極的態(tài)度也讓銷量慘淡的鈴木雪上加霜。
在鈴木決定退出中國市場前,昌河鈴木所銷售的北斗星在日本市場依舊屬于第一代產(chǎn)品,并且鈴木與昌河之間的聯(lián)系,僅限于K14b這款發(fā)動機和剩下的兩套動力總成的采購。自2013年收購昌河后,北汽方面就曾表態(tài),重組后將積極促進鈴木引入全新車型,深化雙方合作。然而,四年來,北汽集團就昌河鈴木問題曾數(shù)次在京與鈴木方面密談,但至今雙方仍未就昌河鈴木的未來發(fā)展達成戰(zhàn)略一致。
![]()
放棄中國市場,對鈴木來說也許是一個艱難的抉擇。因為如果鈴木要針對中國市場作出改變,那么就等于放棄了日本和其他國家的市場。在綜合的權衡下,鈴木最終還是決定離開中國市場。
![]()
如今,一部分自主品牌開始向上發(fā)展,而主流合資品牌也開始價格下探,兩個方面的沖擊勢必會影響到在夾縫中生存的汽車品牌,因此未來或許會有越來越多的品牌退出中國市場,而這里面可能也少不了中國本土的品牌。
隨著鈴木的退出,也基本上敲響了外資汽車品牌撤出中國的警鐘。那么下一個“鈴木”會是誰呢?這事不好說,但潮水退去,自然能看到誰在裸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