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汽車安全,有不少人會說:日本車不安全,德系車美國車安全。為什么?日本車皮薄而歐系美系的厚重呀。
這種錯誤的言論,不知道害了日本車企多少年,也不知道誤導了中國人多少年。
其實,日本車真的不安全嗎?安全不安全要靠一塊蒙皮說了算嗎?那老太太朝飛機發(fā)動機扔硬幣,飛機得重新檢修,豈不是也要說飛機不安全,不經撞?還有,機場到處都是趕鳥的設施,還記得那只出名的機場趕鳥邊牧嗎?小鳥很小,撞上龐然大物飛機,就能讓飛機完蛋。就是這個道理。
![]()
現(xiàn)在的汽車,前后保險杠早已沒有了先前的“保險”作用,而是裝飾的作用更大,不少德系車也被罵多年,說減配了保險杠,就是這個原因。原因是,現(xiàn)在的車,都由堅固的“車架”來護衛(wèi)駕乘人員的安全,發(fā)生碰撞時,駕乘空間不變形,就能保證上了生存空間。
此外,現(xiàn)代汽車還非常注重行人保護。特別是像現(xiàn)在的汽車社會,中國這樣稠密的人口大國,如果汽車弄得很坦克一樣,是不可想象的,那汽車就真的成了“移動的殺人工具”了。![]()
那么,一輛車到底安全不安全,究竟由什么來決定?
按照現(xiàn)代通行的規(guī)則,一輛車安全不安全,首先要看它的碰撞得了幾星?,F(xiàn)在一般車型都能得到五星,四星都極其少了。特別是中國品牌,之前得個三星都要高興半天;也沒啥奇怪,一是造車還處于初期,二是考試都不知道人家大綱是什么。而現(xiàn)在,在安全上面,五星太多了,跟合資汽車比也沒啥差別。
更有意思的是,五星太多了,為了突顯自己的優(yōu)勢,不少企業(yè)還弄了小角度碰、柱碰、頂壓等等,根據的是最為嚴酷的美國標準 IIHS標準。也都取得了非常優(yōu)秀的成績。
所以說買車時,首先看它得了幾星碰撞成績,是沒錯的。
再者,看其安全配置。
![]()
安全其實是個系統(tǒng)工程。從研發(fā)開始,就以五星標準開始了。廠家人老說,汽車質量是設計出來的,就是這個原因。拿嚴格的標準,一步步地生產成整車,每一步都由設計嚴控質量與安全了。
安全,其實又分主動安全與被動安全。怎么理解兩者的區(qū)別呢?
打個比喻來說,主動安全就是事前預防,被動安全就是事中和事后的保護。比如說,剎車,以及與主動剎車有關的一切,如ESP就是一種主動安全配置,它實際上是一種牽引力控制系統(tǒng),全稱叫車身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包含了ABS(防抱死剎車系統(tǒng))及ASR(驅動防滑轉系統(tǒng)),它不但控制驅動輪,而且可以控制從動輪;如制動力分配(EBD/CBC等)、剎車輔助(EBA/BAS/BA等)、牽引力控制(ASR/TCS/TRC等)、自動防炫目后視鏡、胎壓監(jiān)測、車道偏離預警系統(tǒng)、碰撞預警系統(tǒng)、車道變更輔助系統(tǒng)、主動剎車/主動安全系統(tǒng)、安全帶未系提示、高位剎車燈、360度攝像頭、盲點監(jiān)測、上坡輔助、下坡輔助、甚至陡坡緩、兒童安全座椅等等都屬于主動安全。
至于被動安全,如安全帶、車上的各種氣囊(無論是前排側氣囊還是前排頭部氣囊)、預緊式安全帶、頭頸部保護系統(tǒng)、兒童安全座椅、零胎壓繼續(xù)行駛、可潰縮的轉向柱和踏板、高強度車身結構等等。甚至事故后救援也是被動安全,有不少車型可以在事故發(fā)生后自動接通廠家后臺,發(fā)出求救信號。SOS!方便第一時間有效救援。
那么,今天說到的行人保護算主動還是被動安全?它既不屬于主動也不屬于被動,它同樣也屬于安全系統(tǒng)。它就是行人保護,是社會進步和文明的象征。在以前的車上是沒有的,現(xiàn)在則是一輛車必須考慮的一種設施。
近年來,也有保險公司參與進去,對于行人保護提出了相當重要的數據與意見:從財產損失的角度來說,不能一點點小碰撞,就讓車頭撞得粉身碎骨。也就是說,行人保護與車輛損失是有個平衡點的。
![]()
現(xiàn)在明白了吧?車身結構和安全配置比一塊蒙皮的厚薄重要得多。車皮厚與薄,最多就是一層外衣,有作用嗎?有,可是真的微乎其微。
![]()
那么,主動安全重要還是被動安全重要?
回答是都重要,但是首先得考慮主動安全。為什么?因為凡事預則立,你得先有預警措施,才能打有準備之仗。
但是,所有這一切,有兩個前提,那就是一不要超速不要開快車,只有絕對安全的駕駛,沒有絕對安全的車,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第二,就是要先系好安全帶,安全帶是主動安全,氣囊是在安全帶發(fā)揮作用之后才爆開的。不系安全帶這種陋習,說穿了就跟酒駕醉駕一樣,是跟自己的生命過不去,是跟大家的生命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