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車小濤
車圖騰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 ● ●
有些人開的是5、6萬的經(jīng)濟型代步車
有些土豪開的是數(shù)百萬的豪車
但不管大家開的是怎樣一款車
開車的時候都要坐著
![]()
似乎這是個很無聊的話題
不過或許你還沒反應過來
從一百多年前的馬車時代開始
坐著駕車的方式就得到了傳承
足見這已經(jīng)成了人們的共識
![]()
1885年卡爾·本茨發(fā)明了第一輛三輪汽車
它沒有方向盤
也沒有現(xiàn)代式的剎車系統(tǒng)
不過卻有一張帶靠背的小沙發(fā)
而不論汽車如何發(fā)展
這樣造型的座椅一直延續(xù)到今天
![]()
這不難理解:坐著開車舒適
然而如果只講求舒適
人們還可以躺著開車
或者側臥開車
總之完全可以采用最舒適的姿態(tài)駕車
But,健康和安全始終是人類最關注的話題
躺著、側臥開車雖然舒適
但視野不好、也不夠安全
所以坐著開車就成了一種折中的做法
它的視野比站著差一些,卻比躺著好很多
舒適性比躺著差一些,卻比站著更輕松
好像這是廢話……
所以坐著開車的姿勢最終延續(xù)至今
始終沒有改變
但是問題也來了:
坐著開車久了不光容易腰疼
頸椎也累的僵硬
然而那時候的座椅卻沒有頭枕
這讓出身名門望族的司機們怎么能忍?
![]()
所以,工程師們早就開始動點心思了
早在1921年
頭枕就第一次出現(xiàn)在汽車上了
但是并沒有得到廣泛使用
這是因為人們依舊沉浸在乘坐舒適性上
卻忽略了頭、頸部的舒適性與安全性
![]()
并且,即使是豪華汽車品牌
也都是沉迷于給汽車設計一款豪華沙發(fā)
并未配備頭枕
比如,勞斯萊斯幽靈(1923)——
![]()
別克94跑車(1931)——
![]()
別克世紀(1957)——
![]()
凱迪拉克埃爾拉多蒙(1957)——
![]()
但汽車的速度越來越快
沒有頭枕的汽車讓司機、乘客吃了大虧:
發(fā)生事故時,容易導致頭、頸部創(chuàng)傷
![]()
尤其是嚴重的車輛尾部撞擊
容易撞造成頸、脊椎和大腦的損傷
嚴重的還會引發(fā)死亡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保證頭頸安全?
毫無疑問需要良好的支撐和托舉
![]()
此時,頭枕終于有了用武之地
這一靈感來源于日常使用的枕頭
設計師將頭枕設計為一定傾斜的造型
雖然靠起來不見得舒服
卻能緩解車禍時產(chǎn)生的巨大沖擊力
抵消所產(chǎn)生的猛烈的后仰和前沖
從而保護脆弱的后腦與頸部
![]()
看起來這貨早就該成了汽車的一項標配
但是直到1969年
它才正式成為汽車的標配
當時,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要求
1969年1月1日起生產(chǎn)銷售的汽車
必須符合聯(lián)邦機動車安全202法規(guī)
即汽車都必須配備頭枕
![]()
不過那時候的頭枕還比較簡單
也只是一種“面子工程”
并不意味著一定能夠保護人們的頭頸免受事故沖擊
還要配合正確的使用方式
即它的高低位置要符合一定的人機工程
位置過高,后腦部位只能接觸到頭枕下部邊沿
根本起不到保護的作用
![]()
它也不應該被當做頸枕使用
即發(fā)生追尾事故
在慣性的作用下頭部會向后移動
如果頭枕位于頸部位置
就相當于一個支點
造成頸部彎折
引發(fā)生命危險
![]()
研究表明
在受到來自車尾的高速沖擊時
后腦與頭枕之間的距離越小
對頭頸部的緩沖作用越大
所以通常大家使用時
建議不超過兩指并列的寬度
頭枕的高度應以中間柔軟部位與上耳沿平行
![]()
這樣的使用操作顯然太過復雜
不是一般司機能輕松使用的
所以汽車廠商開始研制主動式安全頭枕技術
以方便日常使用并進一步提高它的保護作用
如沃爾沃的WHIPS(頭頸部安全保護系統(tǒng))
就綜合了便捷與安全性
![]()
在發(fā)生碰撞時
主動式安全頭枕利用外部沖擊力
激活座椅中的機械裝置活著頭枕中的預緊彈簧
推動頭枕向前以及向上運動
從后面托住頭部起到支撐保護作用
![]()
而在碰撞結束后
它會恢復到原始狀態(tài)
從而為下一次提供保護做好準備
它的安全性有多高呢?
據(jù)調(diào)查顯示
在追尾事故中
主動式頭枕可降低75%的頸椎傷害
保護作用還是很強大的
![]()
看似不起眼的頭枕
從發(fā)明之初遭棄用
到最后與座椅合二為一
雖然依舊靠著不舒服
至少在發(fā)生交通事故的時候
車內(nèi)人員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所以,當你也坐進汽車時
千萬不要忽略了頭枕的作用
以免發(fā)生事故時造成頭頸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