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懂車」一個主攻新能源的欄目,理性客觀·深入淺出地講解時下新能源車型,幫助您在了解和選購新能源車型時及時避坑,為您的購車之路保駕護航!
卡爾·本茨把第一臺汽車送上歷史舞臺至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其中汽車的形態(tài)和技術也經過了多次改革創(chuàng)新。
其中對于燃料的應用,這一百多年來很多技術先驅進行過諸多嘗試,汽油、柴油、油電混合、插電、氫能源......甚至一年前龐青年還搞出了黑科技——燒水就能跑的汽車,差一點就獲得了當地的諾貝爾最佳發(fā)明獎,當地ZF都定了幾千萬的貨,結果哪知道人怕出名豬怕壯,各地記者跑來一頓實錘,這場鬧劇才算收場。
但是其實從這個鬧劇我們可以看出,現在追求清潔環(huán)保,或者說養(yǎng)車用車成本的方面,大家還是非常重視,其一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其二是用車成本有些高,每個月基本都要給一兩千的油錢,所以大家對于一種能解決用車成本的方法,肯定是異常期待了。
但是對于現在的解決方法——純電車型來說,大家還是有著不小的顧慮,而且現在油價下跌,很多省油車型的用車成本基本都和純電車持平,所以現在不是受限牌限行所需,很多人還是不會輕易地去選擇一輛純電車型。
那么一輛加注了燃料后就能一直運行百年,而且不加油不充電的車型,各位感興趣嗎?而且這種車型還是出現在70年前的美國,當時正直「美蘇軍備競賽」階段,不論是軍事還是工業(yè)上雙方都在頭鐵競爭。
福特作為美方的老大哥企業(yè),肯定要作出表率,推出一款名為Nucleon的核動力概念車,這款車型采用Nucleon是一款皮卡風格的核動力汽車,車身后部完全留給了核潛艇使用的反應堆的縮小版,并且采用一種「鈾-235」的元素。
不過當時只是拿出來沖沖面子,因為核反應堆確實太小,添加燃料后只能行駛5000英里,同時防輻射和防泄漏的技術完全沒有考慮,所以也就只有永遠地躺在了福特車廠的博物館。
直到2007年,凱迪拉克又跑出來搞事,推出了一款「Cadillac WTF」概念車,這款車型通過工程師的計算,只需要加入8可的釷燃料,就能給車輛提供100年的行駛動力,其實這「8可釷燃料」,就相當于20萬升的汽油。
驅動車輛行走的方式,是采用了核裂變產生的蒸汽,從而帶動位于尾部的發(fā)電機,感覺和現在的「增程式」脫了褲子放屁的方式有些類似,只不過核反應能持續(xù)很久,增程式是用油發(fā)電而已。
同時「Cadillac WTF」的輪胎也是有所不同,沒有采用傳統(tǒng)樣式,而且為了節(jié)約資源和免去日常維護,采用了一種類似于輪胎疊加的設計,設計思路確實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
但是咱們到今天來看,都沒有一款核動力車型上市,但是核動力航母,核潛艇都已經使用多年,其實原因就是在汽車上,核反應堆太小,同時防輻射的設別也過于沉重,而且汽車不像航母和潛艇那樣都在廣袤無影的海域,游走在街上了汽車萬一發(fā)生核泄漏,結果肯定是不敢想象的。
● 掃碼加入「e懂車交流群」,只為喜歡或擁有新能源車的你,更好的排憂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