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部對外表態(tài):生態(tài)環(huán)境部正在考慮在全國尚未實施國六排放標準的地區(qū)適當延期實施,目前相關政策正在研究制定中。
這條消息要么是打預防針,要么就是試探一下商家或者老百姓的口風,然后再根據(jù)情況是否通過部分地區(qū)延后實施國六的政策。這就很有趣了朋友們?當初說好要綠水青山,好嘛,這霾還沒消退呢,就又開始惦記起金山銀山來了。如此朝令夕改,對于車市來說恐怕是弊大于利。
因為國六這件事兒,當初沒少在網上和網友們討論。
我的看法是,從國五到國六這個節(jié)奏明顯是有些操之過急,如果能多給車企留出1年時間,今天車企所承擔的壓力或許也沒有這么大?,F(xiàn)如今趕上經濟下行,國六實施、國五車庫存積壓、受疫情影響車也不好賣。即便是延后實施國六,又能夠解決多少問題呢?
中國車市是"窮人"的車市,影響車市走向的不是保時捷、賓利這些品牌,而是30萬元以下的大眾、豐田以及諸多自主品牌這些,而這些車企在過去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基本上已經完成了產品由國五到國六的更迭,或許部分品牌還存在一些國五車的庫存,但它不是車市下行的結癥,或者說在當初施加給車企的壓力,你無法通過后期放緩的辦法來消除影響。
也有人認為這是復工初期新車產能跟不上,正好借此機會銷售庫存車,但事實上,這些車之所以成為庫存,是因為產品本身就比較缺乏競爭力,所以才會從2019年7月份之前積壓到現(xiàn)在,如果繼續(xù)利用這種產能,汽車行業(yè)永遠不會變得更好,只會在各種政策的變化中來回循環(huán),它沒有起到良幣驅逐劣幣的作用。
當然了,對于仍然可以上國五牌地區(qū)的消費者來說,還有機會購買國五車型,總不能說是壞事兒吧,例如計劃最近購買普拉多的朋友們。
請別忘了,延后國六實施并不意味著延后國五產品的淘汰周期,政策的變化是為了讓車市有利,說白了就是賣更多的車。而延長用戶手中已有產品的使用年限,則不符合這一宗旨,君不見現(xiàn)在部分地區(qū)已經開始鼓勵老百姓淘汰老車了嘛。
如果一個品牌的產品在市面上即在售國五車型同時也提供國六車型,消費者明顯會選擇后者,畢竟使用年限更長而且還會影響到產品的保值率。選擇國五車的前提是廠商或者經銷商給出誘人的優(yōu)惠政策。既然如此,延后國六實施看似是對廠商和經銷商一個利好的消息,但從實際效益上來看并沒有太大作用。
我們討論問題的意義并不是為了吐槽這些計劃中的政策
而是想要說出切實可行的、有利于車市回暖的辦法,我相信看稿子的各位也有自己的妙招兒,畢竟越是真正接近需求端,越明白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那么,我想說的是,車市的需求并不是歸零了,而是縮水了。產出大于需求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成本的浪費,也就是說要么我們刺激需求,要么就是控制產出。當局更希望通過前者來解決問題,但汽車下鄉(xiāng)一系列政策只不過是隔靴搔癢,地方上則采用解除限購的方式來釋放需求,但這些并沒有促生需求,只不過是把本來壓抑的市場需求進行了釋放。
同樣的,我們也能夠通過控制成本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記得前兩年的時候,我說一些工廠應該原地倒閉,還有很多人噴我說工廠倒閉了工人們怎么辦。但現(xiàn)在問題是一些落后產能存活于市場上,拖著一些優(yōu)質產能的日子不好過,這就像人身上的一些創(chuàng)傷,如果舍不得刮掉爛肉,最終可能導致整個人的死亡。
不過現(xiàn)在說這些已經沒有用了
現(xiàn)在的問題就是讓消費者愿意花錢買車,既然我們可以在房貸上實行LPR利率,為什么就不能在汽車上同樣給出低利率的貸款購車政策呢?你別糾結4S店號稱的"0利率",這種噱頭只不過是讓你提前把利息通過金融服務費和其它雜項收費支付了。如果銀行能專門為消費個人提供低利率購車貸款,而不是讓4S店在中間環(huán)節(jié)賺差價的話,我相信還是會有一些人愿意且有能力在現(xiàn)階段通過這種看似"漏洞"般的政策,來增加車市的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