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款車來說,從亮相到改款、再到換代都要經(jīng)歷一定的“生命”周期,其中在周期中段會進行一次改造,也就是所謂的中期改款。而大多數(shù)車型,在中期改款后可能會有一定的亮點,但車型整體并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像奔馳E這樣改款便換上全新設計語言的車型并不多見,而且這樣的變化似乎已經(jīng)成了常規(guī)操作,要知道在W212時代的奔馳E級也是同樣使用中期改款就換設計語言的套路,事實證明市場反饋確實不錯。
作為奔馳歷史上最為暢銷的車型,E級的確有自己的取勝之道。所以在面對同級強大的對手奧迪A6、寶馬5系都加強了產(chǎn)品力的前提下,從2016年上市至今還沒有動作的E級直接就選擇了放大招,使用全新設計語言替換現(xiàn)款車型。
原計劃在日內(nèi)瓦車展迎來首秀的新車,因車展的取消改為了線上發(fā)布。在直播畫面當中,我們不止看到了新款E級的三廂版車型,同時亮相的還有旅行跨界版以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同時當然也包括性能家族AMG E系列。
其實這套全新的設計語言我們早已經(jīng)不再陌生,最早出現(xiàn)在CLS上面,后面包括新的A級、GLE等車型也相繼到來。其中A級在國內(nèi)上市之后也因為這套設計語言引起了不少的討論,拋開其他的不談,那塊大屏確實很吸引眼球。
說回到E級,在這樣一個中大尺寸偏行政定位的車型上換裝這套年輕化的設計語言,最初亮相階段很多人應該都會感到不適應,這也是我覺得新款E級在氣場方面明顯不如現(xiàn)款車型的原因。但是也不得不說,這套設計語言變得更年輕,對于照顧更多層面的用戶來說,無疑更占優(yōu)勢。
現(xiàn)在購車的用戶群體變得越來越年輕,每個人對于審美都有不同的見解,并不是說奔馳E職場精英買的多它就一定是商務的。但對于改款車型來說,年輕化的細節(jié)增多、設計語言更加時尚,潛在用戶自然是來者不拒。
從官圖可以看出,最新設計語言下車頭的視覺效果更加扁平,扁平的進氣格柵內(nèi)加入很受歡迎的滿天星設計,保險杠下方黑色運動套件提升整車運動感。而且全新大燈的折線式設計視覺效果也比現(xiàn)款車型要兇狠一點,只是往后我們可能通過車燈的條數(shù)也無法分辨E或是S了。
三廂版車型車身側面整體改動不大,尾部較大的變化只要來自于燈組。細長的分體式尾燈顯得比較干練,點陣式示寬燈區(qū)別于現(xiàn)款以及市場上主流的燈帶設計,辨識度還算不錯。
E級跨界旅行版(ALL-Terrain)無疑是適應多路況的更好選擇,相比三廂轎車來說跨界版擁有更高的離地間隙,而且在車身上加入了類似奧迪A6 Allroad的黑色越野套件。
前進氣格柵采用奔馳SUV的設計元素,雙條幅的鍍鉻設計首次在E級旅行跨界版上使用,明顯區(qū)別于轎車,帶有一絲郊野的感覺。
性能家族自然也在這次更新的計劃之內(nèi),在官圖當中我們看到了AMG E 53的身影,作為極致性能的代表,直瀑式的進氣格柵自然不會缺席。
相比外觀內(nèi)飾最為亮眼的無疑是新設計的三幅方向盤,三點和九點位進行了拆分,各個功能分區(qū)明確。此外,奔馳還把“S+”的駕駛模式和ESC按鍵挪到了方向盤上,對于開過其他品牌性能車的朋友來說這樣的設計一定不會陌生。
相比于肉眼所見,新款車型同步使用了全新的MBUX智能人機交互系統(tǒng)取代老款COMAND系統(tǒng)。相比于老款繁瑣的傳統(tǒng)COMAND系統(tǒng),MBUX明顯要聰明的多,并且還有很多智能的黑科技。值得一提的是,新款奔馳E將可以實現(xiàn)L2級別的輔助駕駛功能,達到市面上的主流水平。
同樣值得一提的就是新車上的M254系列四缸發(fā)動機,這個綜合了目前奔馳4缸及6缸的發(fā)動機最新技術的2.0T,不僅加入了48V輕混,而且對排放控制以及雙渦管技術進行了改進,往后將會逐步取代現(xiàn)有的M264。
這款2.0T+48V輕混能夠帶來259馬力的最大功率以及370?!っ椎淖畲笈ぞ?。同時插電混動E 350 e將搭載2.0T+電動機的組合,電機最大輸出功率為75千瓦,綜合輸出功率達到160千瓦,純電續(xù)航里程50Km。雖說能達到主流水平但是相比新款寶馬5系新能源的95Km續(xù)航還是不占優(yōu)勢。
總的來說,雖然這款設計語言在E級上的評價不盡相同,但其對于年輕化的設計卻令人滿意。而且一口氣上市了三廂車型、跨界版以及AMG性能版,同時還有插電混動能夠選擇,可以看出奔馳對于E級還是寄予了很高希望的。至于到底能不能贏得市場,成功為自己蓄力,恐怕還要等真正上市之后才能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