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隨著疫情升高,禁止參與人數(shù)超過 1,000 人的大型活動,導致2020 日內(nèi)瓦車展取消舉辦。也因此,開展日期于此期間的 2020 日內(nèi)瓦車展,主辦單位也只得配合政府決議。
不過,車展舉辦的急轉(zhuǎn)彎,也將影響許多車廠新車發(fā)表的布局,各大汽車品牌也改為線上發(fā)表,讓我們即使不出國門也不妨礙對新車資訊的掌握,而UCAR也特此準備了該篇日內(nèi)瓦新車整理,讓你一篇就搞定。
取消的日內(nèi)瓦車展上,這款超跑或是性能第一的存在
盡管實體車展已因為疫情而取消,但是 2019 年推出首款電動超跑 Battista 的 Pininfarina,依舊在今日 (3/3) 于在線發(fā)表了他們原定媒體日首演的 Battista Anniversario,且宣布這款限定生產(chǎn) 5 輛的特別版本,將在 2020 年底與標準版同時在位于意大利都靈 (Turin) Cambiano 的工廠開始生產(chǎn),每輛造價 260 萬歐元 (約 287 萬美元) 起,較報價 200 萬美元的標準版多出 87 萬美元,輸出馬力則與標準版同為 1,900 匹!
屬于 150 輛 Battista 的 Battista Anniversario,是為了慶祝 Battista 車型正式發(fā)表 1 周年 (Anniversario 即意大利文的 Anniversary) 所誕生的特別版本,擁有專屬的車身涂裝配色,并搭載每顆可減輕近 10 公斤的附中央鎖孔之 21 吋輕量化輪圈。
座艙內(nèi),Battista Anniversario 則是換上了特殊的碳纖維飾板,并以黑色皮革與 Alcantara 類麂皮交互包覆,且以特殊的藍色縫線呼應著外觀配色。
至于性能表現(xiàn)方面,Battista Anniversario 則是維持與標準版 Battista 相同的配置,以 4 顆馬達搭配四輪驅(qū)動,可輸出高達 1,900 匹的最大馬力,以及 2300N.m最大扭矩,擁有 480 公里的續(xù)航里程,并能在 2 秒內(nèi)由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12 秒內(nèi)完成靜止加速至時速 300 公里的沖刺,將是意大利有史以來性能最強悍的道路用量產(chǎn)超跑。
全球5輛,500萬歐元,這樣的車,我相信你有興趣看一眼
幾乎已將日內(nèi)瓦車展視為主場,每年都會在那里發(fā)表最新車型的帕加尼,今年也沒有例外,不僅將帶來 2019 年 9 月便已向車迷預告、以意大利傳奇賽車場為名的限量超跑 (Hypecar):Imola,并正式公布這款全球僅會生產(chǎn) 5 輛、每輛售價 500 萬歐元的新車,將會擁有高達 827 匹的最大馬力!
以 Huayra 為基礎(chǔ)所開發(fā)的 Imola,一如車名、是一款為賽道所設(shè)計的限量超跑,不但加裝了極為張狂的空力套件,且搭載了重新設(shè)計的前保險桿下擾流、側(cè)裙,以及后下分流器與大型固定尾翼,并于車頂裝有大型進氣孔。
此外,Imola 還是第一輛采用 Acquarello Light 車體噴漆方式的 帕加尼,可減少 5 公斤的噴漆涂量,并搭載多達 770 種的鍛造零件,并大量使用鋁、鈦和鉻鉬鋼等輕量化的金屬,并以碳纖維打造車身鈑件,因此全車重量僅 1,246 公斤,足足較標準 Huayra (1,350 公斤) 少了 104 公斤。
座艙內(nèi),同樣標準雙人座設(shè)定的戰(zhàn)斗空間里,Imola 則是維持與 Huayra 相似的配置,且同樣提供非常多樣化的配色及材質(zhì)組合,并特別在兩張賽車座椅的頭枕位置處,繡上了「Imola」與賽道路線圖,呼應其向傳奇賽道致敬的特殊定位。
性能表現(xiàn)方面,Imola 雖然依舊搭載由 Mercedes-AMG 所提供的 6.0 升 V12 雙渦輪增壓汽油引擎 (實際排氣量 5,980c.c.),以及 7 速 Xtrac 序列式變速箱,但在后輪驅(qū)動與賽道設(shè)定調(diào)校下,最大馬力輸出已提升至 827 匹,最大扭矩輸出則是來到了 1100 (標準 Huayra 的動力輸出為 700 匹/1000N.m);不過 帕加尼 并未公布 Imola 的加速和極速數(shù)據(jù),僅表示 Imola 在開發(fā)過程中已在 Imola 賽道上完成 16,000 公里的測試,擁有非常出色的操控與駕駛樂趣。
至于底盤方面,帕加尼除了替 Imola 采用與 Huayra Roadster BC 相同的 Carbo-Titanium HP62 G2 與 Carbo-Triax HP62 鈦碳合金一體式座艙,以及更競技化的主動式懸吊設(shè)定外,還導入可整合引擎、變速箱、差速器、避震器與空力系統(tǒng)同時運作的中央電子單元,配置前:265/30R20、后:355/23R21 的 Pirelli Trofeo R 半熱熔胎,可創(chuàng)造更快的賽道圈速。
濃濃奧迪風!明銳油電版發(fā)布,展示斯柯達性能化企圖
自從斯柯達在 2019 年 11 月亮相第 4 代明銳后,除了更朝家族化的動感外觀設(shè)計外,最令人期待的莫過于預告會有 48V Mild-Hybrid 輕油電與 PHEV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而今雖然原訂正式現(xiàn)身的 2020 日內(nèi)瓦車展因為疫情而停辦,不過原廠仍舊在歐洲時間 2020 年 3 月 3 日公布明銳電氣化車型的動力細節(jié),將 PHEV 車型命名為明銳iV/明銳 RS iV、輕油電車型則稱為明銳e-TEC。
在第 3 代的明銳,就曾以 2.0 升 TSI 引擎為動力單元推出 RS 車型。而今在第 4 代車型,雖然同樣提供性能版本的明銳RS iV,不過這回斯柯達改以 PHEV 作為動力,透過 1.4 升 TSI 渦輪增壓引擎搭配 85kW 馬達,帶來性能更高的 245 匹綜效馬力、400N.m峰值扭矩,變速箱采用 6 速 DSG 變速系統(tǒng),二氧化碳排放量僅 30g / km。明銳 RS iV 的鋰離子電池的容量為 13kWh,在 WLTP 測試標準,純電行駛里程達 60 公里。至于馬達可瞬間供應 330N.m扭矩,在 Sport 模式,可在 7.3 秒內(nèi)從 0 加速到時速 100 公里,最高時速為 225 公里。另外還搭配運動化懸吊系統(tǒng)。
至于明銳iV 同樣是 1.4 升 TSI 渦輪增壓引擎搭配 85kW 馬達,不過動力略降至 204 匹馬力、350N.m扭矩,采 6 速 DSG 變速箱,在 WLTP 測試標準,純電行駛里程達 60 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是 30g / km。明銳 iV/明銳 RS iV 充電端口設(shè)置在左葉子板。不過一般的 12V 電池設(shè)計在行李箱中,轎車的行李箱容積為 450 公升,旅行車則是 490 公升。油箱容量為 40 公升,比一般內(nèi)燃機動力單元的車型少 5 公。
另外針對外觀方面,明銳 RS iV 標配 LED 頭燈與 LED 霧燈、18 吋黑色鋁圈與紅色卡鉗,消費者可選配 19 吋鋁圈。另有黑色格柵與下擾流、側(cè)裙、后下擾流、尾翼等等都是 RS 車型專屬。車內(nèi)部分,除了黑色的內(nèi)裝配色外,三幅式運動方向盤附換檔撥片,采皮革包覆并有著專屬徽飾,前排運動化桶形座椅采 Alcantara 與皮革互相搭配,同樣有專屬標志,整體內(nèi)裝在黑灰銀搭配下,賦予紅色飾條點綴。
(圖為轎車版明銳RS iV)
再來則是 48V Mild-Hybrid 輕油電動力單元的明銳e-TEC,使用 7 速 DSG 變速箱,而 48V 的科技主要應用在 1.0 升 TSI 引擎與 1.5 升 TSI 引擎。前者可輸出 110 匹馬力、后者輸出 150 匹馬力。原廠將 48V、容量 0.6kWh 的鋰電池安裝在副駕駛座下方。此輕油電混合動力,在動能回充至電池后的時候,透過馬達可可額外為引擎提供 500N.m扭矩,甚至也能讓車輛在某些狀況關(guān)閉引擎,僅透過馬達提供的動能讓車輛滑行。倘若需要重啟引擎,也能在幾分之一秒內(nèi)就立即啟動。另外 48V 的電池也能透過 DC 轉(zhuǎn)換器,為引擎的 12V 電池充電。最后原廠表示,48V 動力單元可讓明銳每 100 公里多省下 0.4 公升的汽油。
不止能換電,這款電動車的軸距還能隨意伸縮,內(nèi)飾無比未來感
雷諾發(fā)表一輛名為 Morphoz 的純電動概念車,架構(gòu)在 Renault-Nissan-Mitsubishi 聯(lián)盟的 CMF-EV 純電模塊化平臺之上,Morphoz 不僅有著前衛(wèi)科技外觀,還具有伸縮式軸距設(shè)計,可以視需求調(diào)整車身尺碼和電池容量,最大續(xù)航力能達到 700 公里的水平。此外,Morphoz 使用電池交換技術(shù)來快速延長續(xù)航能力。
雷諾這次使用聯(lián)盟的 CMF-EV 純電平臺資源打造出 Morphoz 概念車,不僅用來展示品牌 2025 年之后的永續(xù)移動愿景之外,同時也是雷諾未來純電家族的預覽雛形。Morphoz 的外觀依然具有品牌共有的造型風格,且原廠表示融合了 SUV、房車和跑車的元素,并采用對開式車門、LED 燈組、全景玻璃車頂及 22 吋大尺碼輪圈。
車內(nèi)呈現(xiàn)概念車慣有的超未來風格,儀表由 4 具熒幕組成,中控臺上另有一具大型顯示屏提供其它信息,座椅采 4 座設(shè)計,副駕駛座可以轉(zhuǎn)向后方形成適合聊天的交誼模式,還具有 AI 人工智能辨識系統(tǒng),可以解鎖車輛以及自動將座位調(diào)整至駕駛喜好的狀態(tài)。此外,Morphoz 的車內(nèi)更著重永續(xù),車內(nèi)陳設(shè)均盡可能的使用瓶罐及木頭等對環(huán)境友善的回收材料制成。
Morphoz 另一引人注目的焦點在于可擴展式軸距設(shè)計,原廠表示只需按下按鍵,Morphoz 就可以在 City 和 Travel 兩種模式間切換。其中 City 都會模式的車長設(shè)定在 4.4 米、軸距 2.73 米,配置著 40 千瓦小時容量的電池,馬達擁有 100 千瓦 (約 134 匹) 的動力輸出,以及將近 400 公里的續(xù)航里程。
適合遠行的 Travel 模式車長會延伸至 4.8 米、軸距拉長至 2.93 米,增加出來的空間除了放大座艙與行李廂之外,也可以再多容納一組 50 千瓦小時的電池,讓總電池容量提升至 90 千瓦小時,續(xù)航力大幅增加到 700 公里,動力也提升到 160 千瓦 (約 214 匹)。此外,雷諾表示 Morphoz 將使用電池交換技術(shù)來強化續(xù)航能力,并擁有 Level 3 等級的自動駕駛能力。
這絕對是寶馬近幾年的最大改革,范圍遍布每款新車
即便疫情導致日內(nèi)瓦車展取消,寶馬原廠依舊如期帶來眾所矚目的 Concept i4 電動概念車。而隨著 Concept i4 同步登場的另一大焦點,則是寶馬全新廠徽,其改以透明化與扁平化設(shè)計,堪稱是品牌創(chuàng)廠 103 年廠徽變動最大的一次。
寶馬品牌最早是于 1916 年 3 月 7 日成立,其全名為「巴伐利亞發(fā)動機制造廠股份有限公司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在 1917 年品牌即注冊我們現(xiàn)今所熟知的圓形藍白廠徽,而其中央的藍白色方格旗廠徽,則是源自巴伐利亞邦的邦旗。
而自 1917 年注冊廠徽以來,寶馬期間雖然在 1933 年、1953 年、1963 年、1997 年,進行過廠徽視覺識別造型的更動,但大致上仍維持黑色為外框基底、搭配白色「BMW」字樣,再加上中央代表巴伐利亞邦驕傲的藍白方格旗,成為多年來世人所熟知的寶馬廠徽。
不過寶馬的廠徽在經(jīng)過 103 年,在此次發(fā)表 Concept i4 后,迎來創(chuàng)廠百余年來最大的變動。在 Concept i4 上的廠徽,不再是以黑色為基底,改以透明方式凸顯灰色寶馬三字,其內(nèi)的巴伐利亞邦藍白旗識別,也改為時下流行的扁平化設(shè)計,堪稱是品牌廠徽 103 年以來變動最大的一次。
而除了寶馬廠徽外,寶馬相關(guān)的子品牌視覺也同步進行「扁平化」、「透明化」的變革,包含寶馬i 電動子品牌,以及寶馬M GmbH 性能子品牌,也從過去立體化的圖標,改為單純由色塊組成的視覺識別。如寶馬i,就是由白色與透明 i 字樣、以及左側(cè)的藍色飾條組成;至于寶馬M 的 M 字樣,則保留經(jīng)典的藍靛紅 3 色條、白色 M 字樣,但同樣將色塊進行扁平化。
寶馬客戶品牌資深副總 Jens Thiemer 就向外媒表示,因應當今成為主流的年輕數(shù)位時代消費者,寶馬此次改以全新的 Logo 與品牌設(shè)計元素示人,就是向世人宣示寶馬品牌將持續(xù)在未來帶來創(chuàng)新與駕駛樂趣。
在寶馬原廠公布全新一系列企業(yè)識別后,未來會陸續(xù)將寶馬4S的廠徽等視覺進行更新,屆時消費者與車主即能在據(jù)點看到寶馬最新的 Logo。但未來是否還有除 Concept i4 之外的車款,使用寶馬最新的廠徽視覺?仍有待接下來持續(xù)關(guān)注。
拉人拉貨,世界最速!啥奇葩需求,這家頂級超跑廠都能滿足?
盡管沒有一如媒體預測的、帶來以沖破時速 500 公里為目標而生的 Mission 500 Concept,但是來自北歐瑞典的超跑車廠 Koenigsegg,依舊在改為在線發(fā)表型態(tài)的日內(nèi)瓦車展記者會上,推出了品牌首款 4 座 GT 超跑:Gemera,以及原廠宣稱為「史上最快 Koenigsegg」的 Jesko Absolut 兩款全新車型。
Koenigsegg 創(chuàng)辦人與執(zhí)行長 Christian von Koenigsegg 以「4 座超級 GT (Mega GT)」為其定位、限定生產(chǎn) 300 輛,每輛售價約 100 萬美元起的 Gemera,是 Koenigsegg 本屆日內(nèi)瓦車展的焦點,因為其不僅定位特殊、造型搶眼,而且還首度搭載了以 3 缸引擎搭配 3 具電動馬達所組成的全新傳動機構(gòu)。
外型與任何一款 Koenigsegg 一樣令人驚艷的 Gemera,車長 4,975mm,保留了所有 Koenigsegg 的經(jīng)典特色,包括:碳纖維座艙與大型圓弧式前擋風玻璃,以及兩片特別加大后的平移旋轉(zhuǎn)式車門,線條非常簡潔且充滿力量感。
座艙內(nèi),由于車門加大且采用了無 B 柱式的設(shè)計,所以配置 4 張獨立跑車桶型座椅、軸距達 3 公尺的 Gemera,進出能夠較一般 2+2 座雙門跑車更為便利;此外,Gemera 的前、后座都搭載了觸控操作的影音熒幕,還標配有 11 支喇叭、Apple CarPlay、車內(nèi)無線網(wǎng)絡(luò)與三區(qū)恒溫空調(diào)和 4 組獨立置杯架。
至于性能表現(xiàn)方面,Gemera 則是搭載了原廠稱為 TGF (Tiny Friendly Giant) 的 2.0 升 3 缸雙渦輪增壓 Freevalve 無凸輪軸引擎,可提供 600 匹的最大馬力輸出,并能在搭配前 1/后 2 共 3 具的電動馬達后,提供 1,700 匹的最大馬力與 3498N.m最大扭力,不僅能在短短 1.9 秒由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也擁有時速 400 公里的極速表現(xiàn)。
此外,Koenigsegg 還表示、Gemera 將可使用包括 E85 生質(zhì)酒精或乙醇/甲醇等再生燃料,且可以純電狀態(tài)行駛 50 公里,能有效減少碳排放。
除了 Gemera,已經(jīng)宣布將挑戰(zhàn)布加迪于 2019 年 9 月以 Chiron 原型車所創(chuàng)下之每小時 490.48 公里量產(chǎn)車極速紀錄的 Koenigsegg,還帶來了一款以 Jesko 為基礎(chǔ)所開發(fā)的 Jesko Absolut。
與標準版 Jesko 相比,Jesko Absolut 的車尾雖然少了一支大形固定尾翼,但是卻增加了兩片設(shè)計靈感來自 F-15 戰(zhàn)斗機的鰭片,不但能讓它只有 0.278Cd 的風阻系數(shù),還可擁有最高可達 1,400 公斤的下壓力 (時速 250 公里時有 800 公斤、時速 275 公里則可創(chuàng)造 1,000 公斤),并搭配專屬的 21 吋輪圈。
至于性能表現(xiàn)方面,Jesko Absolut 則是配置與 Jesko 相同的 5.0 升 V8 雙渦輪增壓汽油引擎,能在使用一般汽油時能輸出 1,280 匹馬力,改用 E85 生質(zhì)酒精燃料則可提供 1,600 匹馬力,最大扭力 153 公斤米;不過,Koenigsegg 并未公布 Jesko Absolut 的性能數(shù)據(jù),只透露這款車在計算機模擬中已跑出非常驚人的速度,將是有史以來最快的 Koenigsegg!
顏值,內(nèi)飾,科技感,奧迪新一代A3打出一副好牌
即便 2020 日內(nèi)瓦車展因疫情取消,奧迪依舊照原定時間于在線發(fā)表大改款 A3 新車。進入到第 4 代的 A3 車系,采用單一 Sportback 5 門掀背設(shè)定,內(nèi)外均采用奧迪新世代的品牌家族設(shè)計,車艙與配備也導入高階車型的最新科技。結(jié)合運動化及科技感,作為豪華掀背始祖的奧迪A3 在面對強力對手,延續(xù)與擴大自身優(yōu)勢意圖明顯。
先前官方偽裝照之姿預告亮相的第 4 代大改款奧迪A3。延續(xù)奧迪新世代新車大量運用鈑金折線的設(shè)計元素,造型充滿運動感,造型銳利的頭燈組內(nèi)部搭載 LED 光源,也有 Matrix LED 矩陣式頭燈可供選擇。中央則是采用蜂巢式 6 角形水箱護罩,外張的保險杠、進氣口設(shè)計讓整體視覺看起來相當具侵略感。
從車側(cè)來看,A3 擁有接近跑車的身形,尤其以前后輪拱的外擴設(shè)計,搭配車門側(cè)下緣的線條走勢,提供這款掀背富有肌肉線條的感受。車頂流線的線條一路向后延伸至后窗的鴨尾擾流翼。與 Q3 車系造型類似的尾燈,則同樣也是采用 LED 燈組,加上角度、厚實度依舊的 C 柱,鮮明的識別度與獨特的造型讓第 4 代 A3 難以錯認。
如同奧迪新世代車款一樣,第 4 代 A3 一改前代對稱式設(shè)計,內(nèi)飾采用駕駛導向的設(shè)計,且程度更甚于 Q3、A1 等車系。駕駛座數(shù)位儀表由兩側(cè)空調(diào)出風口圍繞,而結(jié)合 MMI 信息系統(tǒng)的中央熒幕則是嵌于不規(guī)則 6 角形飾板中,空調(diào)信息按鍵是以 2 層的設(shè)計于下方,其余駕駛輔助相關(guān)控制列于下方置物區(qū)前方。如此井然的分層設(shè)計,讓排檔桿的位置提高,讓駕駛更為得心應手。
第 4 代 A3 的全數(shù)位儀表板可升級為 12.3 吋版本,并透過多功能方向盤來控制顯示與功能的切換。而 MMI 信息系統(tǒng)則是 10.1 吋熒幕,導入了觸控、手寫與更先進的聲控辨識功能。My AudiApp、Apple CarPlay 與 Android Auto 手機連接也列為配備之列。同時還導入了加強的上網(wǎng)功能,內(nèi)建的衛(wèi)星導航可使用 Google 搜尋與 Google Earth 等功能;透過 LTE 網(wǎng)絡(luò)可選用奧迪connect 車聯(lián)服務(wù),可透過 Andoird 手機或 Amazon Alexa 解鎖與啟動引擎,更提供車內(nèi) Wi-Fi 使用。讓第 4 代 A3 極具科技感。
先進安全輔助配備部分,第 4 代 A3 配備了可偵測車輛、行人與騎士的奧迪pre sense front 系統(tǒng),同時搭載全速域的 ACC 車距維持系統(tǒng);轉(zhuǎn)向輔助、車道維持輔助、倒車攝影、雷達與自動停車輔助等配備也將配在第 4 代 A3 上。
第 4 代 A3 同樣建構(gòu)于 MQB 引擎模塊化平臺上,車格比改款前稍大,在車長 4,340mm 與車寬 1,820mm 有所增加約 30mm,而車高 1,430mm 與軸距 2,640mm 則未有改變,后尾廂則是透過后座椅的變化,容積可從 380 公升擴充至最大 1,200 公升的水平,加上置物空間高度可調(diào)以及感應式電動尾門,讓新一代 A3 擁有具水平的空間利用。
此外,A3 內(nèi)飾采用有 3 種不同材料,都將會擁有高達 89%的回收材料制成。其中之一是鋼灰色材料「Torsion」,高對比的黃色縫線產(chǎn)生了視覺亮點;另外還有黑色與銀色搭配、黑色紅色搭配,皆與側(cè)面支撐的人造皮革結(jié)合使用。
第 4 代 A3 首波推出 2 種引擎、各 3 種輸出選擇。汽油部分擁有 1.5 升 TSI 4 缸渦輪引擎選擇,這款大眾集團車款廣泛搭載的引擎可輸出最大 150 匹馬力;柴油則有 2.0 升 TDI 4 缸渦輪引擎,擁有 116 匹或 150 匹兩種輸出選擇。全部動力皆可搭載 6 速手動或是 7 速 S Tronic 變速箱。傳動部分則是先行推出前驅(qū)版本,奧迪表示 quattro 四驅(qū)版本以及電氣化動力選項則將于之后推出。
奧迪A3 預計將于 3 月開始生產(chǎn),歐洲部分最快將于 5 月交車,1.5 TSI 車型價格將自 28,900 歐元起。首波也將推出「edition one」首發(fā)車型,將搭載專屬涂裝、燻黑 Matrix LED 矩陣式頭燈、18 吋鋁圈,以及擁有跑車座椅、鋁質(zhì)飾板與踏板的 S line 內(nèi)飾套件。
年內(nèi)開賣,大眾純電SUV ID.4發(fā)布,續(xù)航500公里
大眾透過在線方式發(fā)表準量產(chǎn)版本的純電SUV ID.4,它是繼 ID.3 之后 大眾的第 2 款純電動作品,而這次雖然仍披著少量偽裝登場,但原廠表示 ID.4 今年稍晚就會在歐洲、中國及美國等市場開賣,初期將先提供單馬達后驅(qū)版本,且依車型不同最大續(xù)航力可達近 500 公里的水平。
大眾繼續(xù)積極拓展品牌純電家族 ID 的陣容,繼 2019 年法蘭克福車展推出純電掀背 ID.3 之后,這次推出的 ID.4 是品牌首款純電SUV,同時也是品牌第 2 款架構(gòu)在 MEB 純電平臺上的電動車。
ID.4 就是先前 2017 年上海車展中 ID.Crozz 概念車的量產(chǎn)版本,車身輪擴與概念車稍有不同,造型上加入許多與 ID.3 共同的元素,并將車尾調(diào)整至更接近傳統(tǒng) SUV 的樣貌來增進車內(nèi)空間表現(xiàn)與實用性。內(nèi)飾陳設(shè)沒有在這次發(fā)表時公開,但原廠提到車內(nèi)將配有數(shù)位儀表,且各項配備將透過觸控方式或智能型聲控系統(tǒng)進行控制;此外,大眾還表示拜小型化純電動力系統(tǒng)之賜,將有寬敞車內(nèi)空間。
大眾這次沒有釋出太多有關(guān) ID.4 的細節(jié),性能方面信息同樣尚未明朗。目前僅能得知 ID.4 上市初期將先提供單馬達的后輪驅(qū)動版本,后續(xù)會再加入雙馬達四輪驅(qū)動車型;此外,依動力版本不同最大續(xù)航力可達到將近 500 公里的水平 (WLTP 測試標準),電池模塊被安排擺放在車底板接近中央的位置,來達到降低車身重心的目標,幫助強化動態(tài)表現(xiàn)。
下雨就開不了的超跑,我只服這一輛
由 Aston Martin 旗下 Q by Aston Martin 客制部門開發(fā)設(shè)計的 V12 Speedster,原廠于今日(3 月 4 日)正式于英國總部發(fā)表。無傳統(tǒng)擋風玻璃設(shè)計的 V12 Speedster 保留了最原始的經(jīng)典賽車線條,擁有最大 700 匹馬力輸出,采限量 88 輛販售。
以經(jīng)典的 Aston Martin DBR1 為開發(fā)靈感打造的 V12 Speedster,乃是輛采開放式座艙布局的雙座敞篷超跑。不僅在包含座艙、車身等部件上大量采用碳纖維材質(zhì),更加上無傳統(tǒng)擋風玻璃和車頂?shù)脑O(shè)計,輕量化的表現(xiàn)應相當突出(不過原廠目前尚未公布車重)。
除單體座艙所帶來搶眼的外貌外,V12 Speedster 的外觀設(shè)計有融合品牌經(jīng)典美學。Aston Martin 經(jīng)典的「凸」字形水箱護罩,加上兩側(cè)大幅向前延伸的前下擾流,宛如正準備撲向獵物的孤狼。引擎蓋上的進氣孔,更是久未見于 Aston Martin 車款上。
內(nèi)飾則是融合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材質(zhì),包含碳纖維結(jié)構(gòu)上采用的手工馬鞍皮材,以及鋁、鉻合金甚至運用 3D 打印技術(shù)的橡膠材質(zhì)的配置,除了視覺上的美觀外,更為此車營造出簡潔的氛圍。置物空間方面,則是于乘客座前方以真皮的包包取代傳統(tǒng)手套箱,以及座椅有著附加的置物空間。
而動態(tài)表現(xiàn)自然是 V12 Speedster 的重點。承襲經(jīng)典 DBR1 靈感而舍 V8 采 V12 動力的 V12 Speedster,采用前置引擎后輪驅(qū)動配置,搭載源自 DBS Superleggera 與 DB11 AMR 的 5.2 升 V12 雙渦輪增壓汽油引擎,并調(diào)校出高達 700 匹的最大馬力,最大扭矩則是 750N.m。在搭配 8 速 ZF 變速箱下,于短短 3.5 秒內(nèi)由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也有被限制在時速 300 公里的極速表現(xiàn)。
原廠售價£765,000 起的 V12 Speedster,預計 2021 年第一季開始交車。
力拼最美轎跑,寶馬i4概念車發(fā)表,百公里加速4秒,純電動力
即便 2020 日內(nèi)瓦車展因疫情取消,但寶馬原廠還是照既定行程舉辦 Concept i4 概念車的在線發(fā)表會。Concept i4 采用寶馬第 5 代 eDive 電動科技,具有 80kWh 的電池組,馬達組則可輸出達 530 匹馬力、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僅需 4 秒,WLTP 續(xù)航里程則為 600 公里,預計 2021 年于德國慕尼黑工廠進行量產(chǎn)。
寶馬原廠最早在 2017 法蘭克福車展推出 i Vision Dynamics,外界原先預期其就是 i4 電動轎車的概念雛形。但寶馬近期卻再度預告推出更為接近量產(chǎn)版本的 Concept i4,以揭示 i4 更多的產(chǎn)品細節(jié)。
即便 2020 日內(nèi)瓦車展因肺炎疫情取消,但寶馬原廠還是照既定行程舉辦 Concept i4 概念車的在線發(fā)表會。圖為寶馬執(zhí)行長 Oliver Zipse。
從外觀來看,Concept i4 大致承襲 i Vision Dynamics 的造型輪廓,舉凡 8 角形的大型直立水箱護罩、銳利頭燈組搭配多角形晝行燈,已經(jīng)成為近期寶馬概念產(chǎn)品的主要元素。不過 Concept i4 相較之下已修飾的更為趨近量產(chǎn)版本,下保桿兩側(cè)有著大型直立類進氣鰭孔,水箱護罩中央擁有更多黑色與銀色飾材妝點。
車側(cè)部分,Concept i4 雖然維持 i Vision Dynamics 以降的 Gran Coupé斜背轎跑造型,但在 B 柱已改為較傳統(tǒng)的設(shè)計,車門也不再是隱藏式、而是外掀式門把,后視鏡則為電子攝影機配置,足下的輪圈造型也是進行輕量化并符合空氣力學效果。車門下方的 Air Breather 車側(cè)導流孔,則從前葉子鈑透過 L 型藍色式條向后延伸,塑造出相當美型的車身線條,全車則以 Frozen Light Copper 消光銅色涂裝。
車尾方面,Concept i4 透過尾廂蓋的摺線,塑造出類似鴨尾的視覺效果,L 型的 LED 尾燈亦替車身提升不少科技感。至于后保桿兩側(cè)的鰭孔,也與下方黑色的分流器(Diffuser)營造動感造型,讓這款純電轎車擁有接近傳統(tǒng)燃油車的運動感。
Concept i4 在內(nèi)飾有著銅色素材、全景玻璃車頂、水晶中控套件、新式樣方向盤妝點,全車采 4 座布局,也注入品牌最新的高科技扮相,包含先前在 iNEXT 量產(chǎn)版預告的曲面熒幕亦現(xiàn)身在 Concept i4 車室中,原廠將其稱為「BMW Curved Display」,其由 2 組內(nèi)建的大熒幕廂連而成,其內(nèi)的操作界面則不再是現(xiàn)行的 iDrive 7.0,而是原廠預計 2021 年推出的新世代界面,具有更多的 3D 顯示效果,其行車模式更可在 Core、Sport、Efficient 三種模式間切換。
Core 模式下屬于較為科技感的界面,其主畫面具有 4 個 Widgets 信息顯示卡,整體的界面分為則以銅色調(diào)呈現(xiàn),還可依照駕駛喜好進行主畫面編排設(shè)定。至于在 Sport 模式下,系統(tǒng)會將 Widgets 信息顯示卡集中,以便駕駛在激烈操駕下更聚焦于相關(guān)的行車信息,右方的熒幕甚至還會有類似傳統(tǒng)燃油 M Car 的寶馬M 單圈計時器。Efficient 節(jié)能模式則有內(nèi)建所謂的「Assisted Driving View」,可顯示車身周圍的感知器與障礙物,右側(cè)熒幕則會改為顯示電池剩余容量與續(xù)航力。
而除了內(nèi)飾的高科技感營造,寶馬原廠也強調(diào)其具有所謂的「寶馬IconicSounds Electric」聲浪,是由曾以《獅子王》榮獲奧斯卡最佳原創(chuàng)音樂獎的電影配樂大師 Hans Zimmer 協(xié)助打造音效,讓 Concept i4 具有不同于其他品牌的電動聲浪,并可搭配 Core、Sport、Efficient 三種模式呈現(xiàn)不同的效果。
動力部分,寶馬原廠也強調(diào) Concept i4 采用的寶馬第 5 代 eDive 電動科技,不再需要使用稀土元素,具有容量達 80 kWh 的高壓電池組(僅重 550 公斤),搭配電動馬達下,可提供高達 530 匹的最大馬力,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僅需 4 秒,極素可高達時速 200 公里,WLTP 模式測試下的續(xù)航里程則為 600 公里。
2018 年開始寶馬原廠積極投入電動市售新車的研發(fā),2018 年 4 月首度在 2018 北京車展發(fā)表 iX3 Concept 電動SUV概念車。后續(xù)寶馬也宣布另外 2 款電動市售新車,包含 iNEXT 電動SUV、以及四門電動轎跑 i4 將于 2021 年推出量產(chǎn)版。上述 3 款車型都將采用第 5 代 eDrive 電能科技。
寶馬原廠指出,目前寶馬已投資超過 2 億歐元替德國慕尼黑工廠進行升級,為的就是要于 2021 年投產(chǎn)量產(chǎn)版 i4,而廠區(qū)現(xiàn)有的 90%設(shè)施都能對應到未來電動車 i4 的生產(chǎn),僅需針對 10%的設(shè)施進行調(diào)整。而有關(guān) Concept i4 未來量產(chǎn)版的最新動向,我們?nèi)詴掷m(xù)追蹤,并替讀者帶來第一手的最新報導。
有史以來最快的911 Turbo S,233.6萬的價格是不是真香?
雖然 2020 日內(nèi)瓦車展因肺炎疫情取消,保時捷原廠仍照既定規(guī)劃于在線發(fā)表 992 世代的 911 Turbo S,新車采用 3.8 升水平對臥引擎,可輸出最大馬力 650 匹、相較前代車型提升 70 匹。國內(nèi)市場已展開預售,新車預計 2020 年第二季導入,Coupé車型預售價為 233.6萬、Cabriolet 預售價則為 247.3萬。
2020 日內(nèi)瓦車展因疫情取消后,保時捷原廠在德國斯圖加特的保時捷Design Studio 舉辦 911 Turbo S 的在線發(fā)表會,新車同步推出 Coupé雙門與 Cabriolet 軟頂敞篷兩種車身型式。動力部分,911 Turbo S 采用配備 2 具 VTG 渦輪增壓器的 3.8 升水平對臥引擎,搭載 8 速 PDK 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可輸出 650 匹馬力,而最大扭矩增加至 800N.m,相較 991 世代 911 Turbo S 的 580 匹/750N.m,分別增長了 70 匹、50N.m。Coupé車型從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僅需 2.7 秒(較前代減少 0.2 秒),Cabriolet 敞篷車型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則為 2.8 秒,靜止加速至 200 公里則為 8.9 秒、相較前一世代提升整整 1 秒,極速則為時速 330 公里。
911 Turbo S 所搭載的全新引擎以 911 Carrera 引擎為基礎(chǔ),采用新設(shè)計的增壓空氣冷卻系統(tǒng)、以及加大的 VTG 渦輪增壓器,以對稱配置并含電控可變式排氣葉片,與 Piezo 噴油嘴,以提升車輛的反應、動力、扭矩特性、廢氣排放及引擎轉(zhuǎn)速表現(xiàn)。其 4 組進氣口的截面積更大、進氣阻力更低,以進一步提升引擎效率。兩具體積增加采對稱配置的可變渦輪葉片幾何技術(shù)(VTG)渦輪增壓系統(tǒng)使壓縮機和渦輪機以反方向轉(zhuǎn)動。渦輪機葉輪的直徑增加 5mm,達到 55mm;壓縮機葉輪增長 3mm,達 61 mm。排氣閥門則由電控步進馬達控制。
除動力的提升外,新一代 911 Turbo S 的車身尺寸也隨之增長,其前軸車身寬度為 1ㄝ840 mm(增加 45 mm),后軸則為 1,900 mm(增加 20 mm),并同步強化調(diào)整輪距,前輪輪距增加 42 mm,后輪增加 10mm,強調(diào)提供更佳的靈活性與運動性。此外,主動式空氣力學套件前端采用可變冷卻空氣閥門,并搭配加大尾翼以增加下壓力。911 Turbo S 首次混用兩種不同尺寸的輪胎:前輪采 20 吋的 255/35 R20 輪胎,后輪為 21 吋的 315/30 R21 輪胎。新增選配項目也更強化 911 全時四輪驅(qū)動的運動性,包括將高度降低 10 公分的保時捷主動式懸掛調(diào)整系統(tǒng)(PASM)含跑車化調(diào)校運動化底盤,并可搭配可變閥門的跑車化排氣系統(tǒng),創(chuàng)造獨特排氣聲浪。
而進化后的保時捷循跡管理(PTM)全時四輪驅(qū)動系統(tǒng),可傳遞高達 500N.m的扭矩至前輪。新一代保時捷主動式懸掛調(diào)整系統(tǒng)(PASM)具備更迅速與更精確的阻尼控制系統(tǒng),提供更優(yōu)異的側(cè)向穩(wěn)定性、循跡性、穩(wěn)定的轉(zhuǎn)向與轉(zhuǎn)向速度。
外觀部分,新一代 911 Turbo S 車頭進氣口更寬幅,并配備雙頭燈模塊、LED 矩陣頭燈與深色嵌件,強化頂級車型外觀識別度。全新設(shè)計的氣壓伸縮式前擾流板及加大的后尾翼,可增加 15%的下壓力,而原廠也強調(diào)充滿肌肉線條的尾翼結(jié)合進氣口,可勾勒 911 Turbo S 圓滑的車身曲線。車尾部分,則承襲 Turbo 風格的高亮澤黑色方形尾管。
車內(nèi)部份,標配項目包括全皮革包覆內(nèi)飾、淺銀色碳纖維裝飾、18 向電動調(diào)整跑車座椅,車內(nèi)諸多縫線細節(jié)致敬史上首部 911 Turbo 車型(Type 930)。儀表板則呈現(xiàn)高畫質(zhì)車型輪廓與車標字樣,以突顯 Turbo S 車型特色。車內(nèi)中央配置 10.9 吋中央熒幕與保時捷通訊管理系統(tǒng)(PCM),全新界面規(guī)畫可讓駕駛者無須分心地快速操作。其他產(chǎn)品特色則包括有 GT 跑車方向盤、結(jié)合保時捷賽道精確應用程序(保時捷Track Precision App)的跑車計時套件,并提供 BOSE 環(huán)繞音響系統(tǒng)。
擁有人工智能的輪胎,固特異這回真能改革成功?
原定3 月份開展的 2020 日內(nèi)瓦車展,因為疫情關(guān)系而停辦,不過許多廠商仍舊按照計劃將新品透過各種方式亮相。其中固特異則是帶來一款「reCharge 概念胎」,為一款能夠自行再生的概念輪胎。
根據(jù)固特異原廠介紹,reCharge 概念輪胎的核心是一種可重新裝填且可生物降解的化合物,可以使用個別的膠囊再次裝填,這也就是 reCharge 概念輪胎更簡便的換輪胎程序。在這個特殊的膠囊內(nèi),裝填了定制的液態(tài)化合物,不僅能讓胎面再生,還能隨時間讓輪胎適應不同天氣狀況、道路環(huán)境的改變。除此之外,reCharge 概念輪胎結(jié)合人工智能,能夠偵測駕駛?cè)说挠密嚵晳T,量身打造適用的液態(tài)化合物的配方,使得每一條輪胎都是針對每一位駕駛?cè)说挠密囆枨蠖械幕衔锘旌蟿?/p>
至于該些化合物本體,是使用生物材料制成強化纖維,原廠表示其靈感來自于蜘蛛絲,能夠兼具耐用性與能百分之百生物降解。最后在胎面花紋,采用輕量化、免充氣結(jié)構(gòu)的框架所支撐,外形則呈現(xiàn)高窄模樣,可省去定期檢查胎壓的需要以及輪胎穿刺而可能產(chǎn)生的爆胎危險。
關(guān)鍵字:765,邁凱倫最新限量跑車為何圍繞這個數(shù)字?
英國超跑制造商 McLaren 今日 (3/3) 依約于原廠官網(wǎng)在線發(fā)表目前旗下 Super Series 系列的性能旗艦、同時也是「Longtail」傳奇的最新篇章:765LT,而且其不僅將最大馬力一口氣由 720S 的 720 匹提升至 765 匹,車重也再減輕了 80 公斤 (1,229 公斤) 之多,并配上了空力效果更好的車身套件、限量生產(chǎn) 765 輛,國內(nèi)預計 2021 年發(fā)表。
以 720S Coupe 為基礎(chǔ)所打造的 765LT,是繼 F1 GTR Longtail、675LT Coupé、675LT Spider、 600LT Coupé 與 600LT Spider 之后,原廠第 6 款掛上傳奇「LT (Longtail)」副車名的新車,外觀設(shè)計上不僅將車頭降低了 5mm、前軸加寬 6mm,車頭還向前延伸了 48mm,車尾亦加長 9mm 之多,并換上面積增加 20%、具備三種模式且提升 60mm 的主動式尾翼,以及一體式碳纖維下底板和車側(cè)鈑件,可較 720S Coupé增加 25%的下壓力。
此外, 除了首見于 600LT 的 Chicane Effect、675LT 的 Chicane Grey 等經(jīng)典車色外,765LT 還增加了 Nardo Orangre 與 Smoked White 兩種全新車色,并能選配強度增加 60%、耐熱能力提升 4 倍的賽道制動升級套件,以及空力效應更出色的車頂進氣孔與前葉子鈑導流鰭片,MSO (McLaren Special Operations) 亦可提供豐富的改裝搭配。
765LT 的座艙內(nèi),原廠亦為其搭載了兩張輕量且包覆性極佳的碳纖維桶型賽車座椅。
至于性能表現(xiàn)方面,765LT 則是搭載與 720S 相同、引擎代號 M840T 的 4.0 升 V8 雙渦輪增壓汽油引擎 (實際排氣量 3,994c.c.),但是最大馬力已由 720 匹提升至 765 匹 (PS),最大扭矩也已從 770N.m提升至 800N.m,搭配 7 速 SSG 變速箱與瘦身后的車重,不僅由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只需 2.7 秒 (720S Coupé為 2.9 秒)、由靜止沖刺至時速 200 公里也僅消 7.2 秒 (720S Coupé需 7.8 秒),極速則可達時速 330 公里。
底盤方面,765LT 則是同樣配置了 Monocage II 單體碳纖維車體結(jié)構(gòu),并重新設(shè)計了懸吊系統(tǒng)以減輕黃下重量,且搭配專屬 10 輻輕量鍛造鋁圈,以及可減少 40%重量、采 4 出式狂野造型設(shè)計的鈦合金排氣系統(tǒng)、碳纖維桶型賽車座椅與傳動系統(tǒng),連電池都較 720S Coupé所搭載的減輕 3 公斤之多,等于每匹馬力只需負擔 1.61 公斤的車重而以,創(chuàng)造了極為出色的馬力重量比。
奔馳改款E級日內(nèi)瓦發(fā)表,卻被用戶認為誠意不大?
奔馳早在 2 月下旬時,就已經(jīng)預告了將在日內(nèi)瓦車展上,帶來現(xiàn)行 213 世代 E-Class 的小改款,而因應日內(nèi)瓦車展的取消,原廠也在 3 月 3 日改以在線發(fā)表的方式,正式發(fā)表了小改款 E-Class;除了因應周期間小改款在外觀與內(nèi)飾上的改變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呼應環(huán)保法規(guī)的演進,必須將電能動力科技導入期中,包含在一般車型上導入 48V 輕油電混合動力的 EQ Boost 技術(shù),整個 E-Class 家族也將推出多達 7 款的 EQ Power 車型,也就是 Plug-In Hybrid 的車款。以目前國內(nèi)市場的接受度來看,小改款 E-Class 的 EQ Power 車型短時間內(nèi),導入國內(nèi)的機會并不高,但 EQ Boost 動力車型卻必然會是屆時國內(nèi)引進的重點所在。
事實上,奔馳針對 E-Class 小改款的曝光節(jié)奏,早在 2020 年 1 月底就已經(jīng)展開,不過當時仍舊是包覆著諸多偽裝,而正式亮相后可以發(fā)現(xiàn),小改款 E-Class 外觀造型的改變,主要集中在車頭與車尾處,也更加符合當代的家族設(shè)計風格;車頭水箱護罩輪廓有點類似上寬下窄的梯形,改以上窄下寬的梯形設(shè)計,橫柵樣式也有所改變,更重要的就是頭燈組的全新造型。
全新設(shè)計的頭燈組,單一一道的 LED 晝行燈條,讓車頭燈組遠看之下與家族其他成員更加相近,也就是有著更濃郁的家族風格,但缺點就是原本得以分辨 C、E、S 的晝行燈條數(shù)已經(jīng)不再,也造成視覺上容易混淆的狀況;不過,車尾燈組倒是有著很好的辨識效果,原先兩道式的燈塊設(shè)計,改為密集點狀造型,燈組也變得較為恒掠狹長。
車室空間部分的改變,則是在數(shù)位儀表配置上的調(diào)整,同時也換搭全新的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中央鞍座因為導入了 MBUX 車載系統(tǒng),所以簡化了按鈕的配置,但多功能方向盤的盤輻上,卻是增加了更多的按鈕設(shè)定,讓駕駛?cè)四軌蚋喴浊也环稚竦牟僮鞫囗椆δ?,此外,AMG Line 的版本方向盤則是較為運動化之配置,兩側(cè)盤輻更是采用雙層式的設(shè)計。
因應 MBUX 系統(tǒng)的搭載,小改款 E-Class 標配 10.25 吋中控熒幕與儀表板,高階車型則是提供了 12.3 吋的版本,讓車室空間的數(shù)位駕駛座艙分為更趨明顯;奔馳 也表示,MBUX Interior Assistant 也能夠借由選配來增添,ENERGIZING 舒活套件同樣也列在選配項目之中,不過,國內(nèi)市場屆時導入會以怎樣的標準配備設(shè)定,仍有待北京奔馳后續(xù)的規(guī)劃方能確認。
在奔馳公布的新聞資料中,尚未詳盡的透露 E-Class 車系編成,原廠僅在新聞資料與直播內(nèi)容中表示,預計推出多款氣柴油引擎,汽油車型動力輸出介于 154 匹至 362 匹之間,而柴油動力輸出則是介于 158 匹至 326 匹之間;最關(guān)鍵的信息,就是 EQ Boost 動力科技的導入,奔馳首次在 E-Class 車系中,導入代號 M254 的 ISG 引擎,在 3.0 升的 M256 引擎上,同樣有 ISG 技術(shù)的配置。
此次小改款 E-Class 的發(fā)表,除了轎車的 E-Class、E-Class Estate、E-Class Coupe 之外,也帶來了 Mercedes-AMG 的戰(zhàn)力:Mercedes-AMG E 53 4Matic+,不過首波僅有轎車與旅行車兩款;Mercedes-AMG E 53 4Matic+外觀造型除了有著 AMG 的專屬空力套件識別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導入了與 GT 家族相仿的直柵式水箱護罩。
車室空間內(nèi)當然也有著專屬的配置,例如更具戰(zhàn)斗氣息的專屬飾材搭配組合、紅色外露縫線、AMG 專屬平底跑車方向盤、雙層式的方向盤盤輻射計、金屬踏板、AMG 專屬跑車運動化座椅等,視覺上更鮮明的辨識,就是方向盤兩側(cè)盤輻下緣的 AMG Dynamic Select 旋鈕,這也是與 Mercedes-AMG 旗艦車系 GT 之間,更進一步的血緣連結(jié)。
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兩側(cè)盤輻采雙層設(shè)計,下緣更有 AMG Dynamic Select 旋鈕,也是當代 AMG 戰(zhàn)力一致的特征所在。
Mercedes-AMG E 53 4Matic+搭載的動力單元,乃是直列 6 缸之 3.0 升渦輪增壓引擎,再加上 EQ Boost 動力科技,讓 Mercedes-AMG E 53 4Matic+動力數(shù)據(jù)在 435 匹最大馬力與 520N.m最大扭矩之外,還可額外提供 22 匹馬力與 250N.m扭矩。變速系統(tǒng)則標配 AMG Sprrdshift TCT 9 速變速系統(tǒng),Mercedes-AMG E 53 4Matic+轎車版可在 4.5 秒內(nèi),完成靜止到時速 100 公里的加速,Mercedes-AMG E 53 4Matic+則可在 4.6 秒內(nèi)完成。
全球5輛,500萬歐元,這樣的車,我相信你有興趣看一眼
幾乎已將日內(nèi)瓦車展視為主場,每年都會在那里發(fā)表最新車型的帕加尼,今年也沒有例外,不僅將帶來 2019 年 9 月便已向車迷預告、以意大利傳奇賽車場為名的限量超跑 (Hypecar):Imola,并正式公布這款全球僅會生產(chǎn) 5 輛、每輛售價 500 萬歐元的新車,將會擁有高達 827 匹的最大馬力!
以 Huayra 為基礎(chǔ)所開發(fā)的 Imola,一如車名、是一款為賽道所設(shè)計的限量超跑,不但加裝了極為張狂的空力套件,且搭載了重新設(shè)計的前保險桿下擾流、側(cè)裙,以及后下分流器與大型固定尾翼,并于車頂裝有大型進氣孔。
此外,Imola 還是第一輛采用 Acquarello Light 車體噴漆方式的 帕加尼,可減少 5 公斤的噴漆涂量,并搭載多達 770 種的鍛造零件,并大量使用鋁、鈦和鉻鉬鋼等輕量化的金屬,并以碳纖維打造車身鈑件,因此全車重量僅 1,246 公斤,足足較標準 Huayra (1,350 公斤) 少了 104 公斤。
座艙內(nèi),同樣標準雙人座設(shè)定的戰(zhàn)斗空間里,Imola 則是維持與 Huayra 相似的配置,且同樣提供非常多樣化的配色及材質(zhì)組合,并特別在兩張賽車座椅的頭枕位置處,繡上了「Imola」與賽道路線圖,呼應其向傳奇賽道致敬的特殊定位。
性能表現(xiàn)方面,Imola 雖然依舊搭載由 Mercedes-AMG 所提供的 6.0 升 V12 雙渦輪增壓汽油引擎 (實際排氣量 5,980c.c.),以及 7 速 Xtrac 序列式變速箱,但在后輪驅(qū)動與賽道設(shè)定調(diào)校下,最大馬力輸出已提升至 827 匹,最大扭矩輸出則是來到了 1100 (標準 Huayra 的動力輸出為 700 匹/1000N.m);不過 帕加尼 并未公布 Imola 的加速和極速數(shù)據(jù),僅表示 Imola 在開發(fā)過程中已在 Imola 賽道上完成 16,000 公里的測試,擁有非常出色的操控與駕駛樂趣。
至于底盤方面,帕加尼除了替 Imola 采用與 Huayra Roadster BC 相同的 Carbo-Titanium HP62 G2 與 Carbo-Triax HP62 鈦碳合金一體式座艙,以及更競技化的主動式懸吊設(shè)定外,還導入可整合引擎、變速箱、差速器、避震器與空力系統(tǒng)同時運作的中央電子單元,配置前:265/30R20、后:355/23R21 的 Pirelli Trofeo R 半熱熔胎,可創(chuàng)造更快的賽道圈速。
不輸寶馬3系的存在,標致508真正意義上的性能車款登場
標致于在 2019 年日內(nèi)瓦車展上,曾發(fā)表一款以現(xiàn)行 508 車系為基礎(chǔ)、由標致旗下運動部門標致Sport 所研發(fā)設(shè)計的概念車款 508標致Sport Engineered,其具備高性能的插電式油電混合動力配置,同時兼顧了車輛的日常使用油耗經(jīng)濟性以及強悍的動力輸出,展示標致于油電動力科技的發(fā)展成果,且預告未來 508 車系推出高性能車款的可能性。
而在近期,標致首度透過社群軟件及官方媒體網(wǎng)頁,釋出了 508標致Sport Engineered 量產(chǎn)版車款的外觀,且同時借此預告新車即將推出的訊息,且根據(jù)海外媒體報導顯示,508標致Sport Engineered 預計近期即會正式開始量產(chǎn),為現(xiàn)行 508 車系增添全新的高性能車款選擇。
雖然外觀仍有大量的彩繪掩飾了車身線條,但 508標致Sport Engineered 量產(chǎn)版基礎(chǔ)延續(xù)概念車的外觀設(shè)計,具備車型專屬的黑色水箱護罩及全車空力套件設(shè)定,且包含輪胎及剎車系統(tǒng)等亦為車型專屬設(shè)定。
原廠雖未揭示量產(chǎn)車款的細節(jié)規(guī)格配置,不過據(jù)海外媒體報導指出,508標致Sport Engineered 應延續(xù)與概念車款相同的動力設(shè)定,在前軸采用一具可輸出 200 匹最大馬力的 1.6 升 THP 200 渦輪汽油引擎,并搭配后輪左右各一、具備 110 匹最大馬力的電動馬達,而綜效最大馬力輸出應會設(shè)定在 350 匹水平。508標致Sport Engineered 預計搭載 11 kWh 電池模塊,且將擁有約 50 公里的純電行駛距離。
大眾T車系即將回歸!這車經(jīng)典程度可不輸911
說到 VWCV (Volkswagen Commercial Vehicles),大家想到的一定是 Transporter 車系的廂型車。即將進入電動化的時代,VWCV 推出 e-Bulli 概念車,以 MEB 平臺搭載 T1 車殼,呈現(xiàn)經(jīng)典與科技的結(jié)合。
VWCV Transporter 車系(Type 2)早在 1950 年即推出,其經(jīng)典的造型直至近年都仍有玩家收藏改裝。VWCV 早在 1972 年時,即以 T2 為基礎(chǔ)推出 T2 Elektro Transporter 電動運輸車。時隔 48 年后,德國車廠以 MEB 模塊化電動車平臺為基礎(chǔ),以 T1 的經(jīng)典造型,將在 Techno Classica 經(jīng)典古董車展中推出 e-Bulli 概念車。
e-Bulli 概念車外觀基本上與 T1 相同,但細節(jié)仍然采用新配備,包括 LED 大燈組,內(nèi)飾則是采用全新真皮座椅,地板采用實木材質(zhì),另外儀表板也將有全新設(shè)計,包括 LED 速度顯示、自排檔位顯示與 Bulli 圖案。概念車亦可透過車頂控制臺的平板計算機來控制 e-Bulli 不同的功能。
新車預計將在 2020 年 Techno Classica 展上發(fā)表,屆時可以看到實車與更多外觀內(nèi)飾。量產(chǎn)版本的 ID.Buzz 則是將在 2022 年正式上市,屆時也代表著 VWCV 正式進入電動時代。
(圖為 ID.Buzz 概念車與 T1)
這款法系真是小巧可愛,車長2米4,可香可甜你第一!
總是有很多新奇想法的法國汽車品牌雪鐵龍,近日發(fā)表一款名為 Ami 的純電都會用小車,整體尺碼比 Smart ForTwo 還要迷你,外觀方方正正,還有取材自經(jīng)典古董車 2CV 的翻摺式車窗,動力源自精巧的電動馬達和鋰電池,純電續(xù)航距離 70 公里、最高車速只有每小時 45 公里,預計今年就會在部分歐洲市場開賣。
雪鐵龍去年日內(nèi)瓦車展就曾透過 Ami One 概念車來表達他們對于未來都會移動的想法,而這次發(fā)表的 Ami 則是想法付諸實現(xiàn)的作品。Ami 看起來像概念車,但卻已經(jīng)準備在歐洲上市販售,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時、葡萄牙、法國和德國等國家消費者將會率先體驗到 Ami 帶來的都會移動便利性。擁有 Ami 的方式很多元,可以用 6,000 歐元直購,或是支付押金再以每月 20 歐的方式長期租賃,之后 Ami 也會加入 PSA 集團 Free2Move 共享汽車的行列。
Ami 真的很迷你,車長只有 2.4 米、車寬 1.39 米、車高 1.52 米,整體尺碼比 Smart ForTwo 還要更小,甚至回轉(zhuǎn)半徑也只有 3.6 米,很明顯是為擁擠的都會而生。Ami 的車門采用不對稱設(shè)計,駕駛側(cè)向后開 (rear-hinged 后固定式)、副駕駛側(cè)則是傳統(tǒng)形式 (front-hinged 前固定式);此外,Ami 的車窗也很不尋常,使用取材自 雪鐵龍經(jīng)典車款 2CV 的上下翻折式窗戶,另還準備有 4 種外觀車色、7 種不同車型版本給消費者選擇。
Ami 的車內(nèi)陳設(shè)非常簡單,沒有現(xiàn)在流行的中控大熒幕,而是在方向盤右側(cè)設(shè)計一處置物架來擺放智能型手機,并使用智能型手機作為多媒體播放和導航的顯示界面,方向盤后方另有一簡易儀表顯示基礎(chǔ)信息。實用性方面,乘員腳部下方和座椅后方都有置物空間,前擋風玻璃下緣也有色彩鮮艷的收納槽與收納盒,但由于 Ami尺碼太迷你,所以沒有所謂的行李廂空間。
Ami 是一輛純電動車,動力源自功率 6 千瓦 (約 8 匹) 的電動馬達,搭配容量為 5.5 千瓦小時的鋰電池,原廠表式可以提供立即的扭力輸出,最高車速為每小時 45 公里,最大續(xù)航力為 70 公里。Ami 的車門內(nèi)收納著充電電纜線,透過 220V 的電源可在 3 個小時完成充電。
上攻高爾夫,下打??怂?,現(xiàn)代改款i30發(fā)表,款款有手動?
小改款現(xiàn)代 i30 在官方網(wǎng)站上亮相,3 月份將再登上 2020 年日內(nèi)瓦車展舞臺正式發(fā)表,Hatch 掀背、Fastback 和 Wagon 五門旅行車等車身型式同步推出,并均提供有 N Line 運動化車型。小改款新車換上全新設(shè)計的車頭造型,車內(nèi)配有數(shù)位儀表與 SmartSense 主動安全系統(tǒng),動力擁有 48 伏特輕油電動力選項。
(左車:一般款、右車:N Line)
小改款 i30 外觀有感進化,融入品牌最新 Sensuous Sportiness 設(shè)計語言,全新水箱罩擁有類似新一代 Sonata 的風格,面積比過去更寬、更大,頭燈經(jīng)過修改且內(nèi)含新式 V 型 LED 晝行燈,下氣壩與霧燈也有調(diào)整,并搭配新設(shè)計的 16 或 17 吋輪圈。
原本只提供給掀背與 Fastback 車型的 N Line 運動化款式,現(xiàn)也開放給 Wagon 五門旅行車搭載。和一般款式相比,N Line 采用較具運動風格的蜂巢狀水箱罩,霧燈處由通風散熱導孔取代,下氣壩開口面積也更大,輪圈可選擇 17 吋或 18 吋式樣,并采用運動化雙出排氣尾管,而掀背與 Fastback 車型更配置經(jīng)調(diào)校的懸吊與轉(zhuǎn)向系統(tǒng)。
小改款 i30 車內(nèi)配有 7 吋數(shù)位儀表,中控臺上擺放 10.25 吋熒幕多媒體導航主機,并且具有 Android Auto 和 Apple CarPlay 智能型手機連結(jié)能力,另也有智能型手機無線鏡射與無線充電功能。安全方面擁有 SmartSense 主動安全系統(tǒng),包含有 LFA 車道跟隨輔助、LKA 車道維持輔助、RCA 后方碰撞避免輔助、LVDA 前車駛離提醒、BCA 盲點碰撞避免、附行人與單車偵測的 FCA 前方碰撞避免、DAW 駕駛注意力輔助、HBA 遠光燈輔助及 ISLW 智能型速限警示等多樣的駕駛輔助系統(tǒng)。
動力方面,小改款 i30 提供多具汽柴油引擎可選,包含 110 匹馬力的 1.5 升汽油、120 匹馬力的 1.0 升 T-GDi 汽油渦輪,以及 160 匹馬力的 1.5 升 T-GDi 汽油渦輪引擎。其中 1.0 升汽油渦輪與 1.5 升汽油渦輪均擁有 48 伏特輕油電科技來輔助改善油耗表現(xiàn)。柴油部分均為 1.6 升排氣量,區(qū)分有 115 匹與 136 匹兩種版本,其中 136 匹款式具有 48 伏特輕油電科技。變速箱依車型不同有 6 速手動、6 速 iMT 智能型手動與 7 速雙離合器。
(圖上:i30 Fastback N Line,圖下:i30 Wagon N Line)
因為Polestar Precept,吉利集團又成全球媒體討論對象
專司打造集團電動性能品牌的 Polestar,于近日完整揭示了在即將開展之日內(nèi)瓦車展上,所要展示的全新概念車款 Polestar Precept,這輛概念車代表的乃是 Polestar,對于未來交通載具的詮釋方案之一,從外觀造型上與之前的作品差異,就不難看出端倪;原廠在新聞資料中也特別提到,Polestar Precept 在車室空間內(nèi)也導入多項新穎科技,展現(xiàn)了未來的駕乘體驗。
因應未來的電能市場所需,同時也是讓集團戰(zhàn)力更趨完整,沃爾沃數(shù)前年就將原本專司性能戰(zhàn)力打造的 Polestar,獨立而出并改為電動性能的專職,如此一來,吉利集團在豪華品牌領(lǐng)域有著沃爾沃,而電能市場上亦有著 Polestar 來做為豪華代表;Polestar 獨立而出后,陸續(xù)推在 2018 年與 2019 年,發(fā)表了 Polestar 1 以及 Polestar 2,以作為對電能市場競爭對手產(chǎn)品的回應。
Polestar 1 乃是油電混合動力系統(tǒng)設(shè)定,轎車車格定位的 Polestar 2 則是純電車款,而即將在 2020 日內(nèi)瓦車展登場的 Precept 概念車,則是更趨近于未來的品牌工藝展現(xiàn),Polestar 雖然并未公布其動力單元配置,但從外觀造型上也能看出截然不同于往昔的風格,無論是 1 號還是 2 號,都還是有著與傳統(tǒng)燃油車款相仿的外觀樣貌,而 Precept 概念車則直接取消了水箱護罩設(shè)計,因為并不需要引擎散熱氣孔設(shè)計,原先引擎位置改配置名為 Polestar SmartZone 的感應裝置,也是支援多項駕駛功能的重要依據(jù)。
雖然 Polestar 并未針對 Precept 概念車的規(guī)格做詳盡介紹,但卻特別表示其軸距超過 3,100mm,如此大的軸距,代表了車室空間的寬敞與舒適,更重要的是電能車款電池組乃是至于底盤下方,而大軸距意味著能置入更大的電池組,也將能賦予Precept 更長的續(xù)航里程。
車室空間部分除了擁有更出色的駕乘空間之外,許多材質(zhì)乃是以再制材質(zhì)所打造,例如軟木材質(zhì)、回收之漁網(wǎng)編織成腳踏墊等等,達到物盡其用減少資源浪費的目標,同樣也是一種對于未來的期許規(guī)劃;在駕駛座艙的配置部分,則是更形簡化的設(shè)計,除了中央鞍座旋鈕之外,并未有太多按鈕鋪陳,所有操作都會藉由多具感應裝置,來感應駕駛?cè)说氖謩葸M行操作,中控臺則是一具大吋數(shù)顯示屏,Polestar 表示其將搭載采用 Android 系統(tǒng)的下一代 HMI 界面。
不輸Urus的張力,沒想到這款SUV竟出自這品牌?
本周雪鐵龍豪華品牌 DS 十分忙碌,前兩天才發(fā)表了 DS 9 旗艦轎車,搭載 E-Tense 油電混合動力。接著再度公布本屆日內(nèi)瓦另外一款參展車輛,Aero Sport Lounge 概念車。這并非一款成熟度很高,能夠投入量產(chǎn)的概念車,而是作為預覽日后 DS 在電動車與休旅車方面的發(fā)展規(guī)劃。
和接下來就要量產(chǎn)的 DS 9 不同,Aero Sport Lounge 是一款十分激進的概念車,實際量產(chǎn)的可能性不高,而是作為揭示品牌未來走向與在純電動力領(lǐng)域上的野心。概念車有著雙門跑旅的造型,超過 5 米的車長再加上線條流暢的外觀設(shè)計手法,尤其是那夸張車頭,保證能吸引所有來到 DS 攤位的參觀民眾眼光。
車身尺寸不小,所以搭上了巨大的 23 吋輪圈,同時夸張的外表可是有針對空力表現(xiàn)進行優(yōu)化。DS Aero Sport Lounge 很明顯地看起來就是輛超越現(xiàn)實的概念車,雖然采雙門跑旅的設(shè)定,但由于車身既寬且扁,反而更象是離地高度比較高的跑車。從車前翼子板一路延伸到尾燈的立體肩線,與網(wǎng)狀尾燈相互搭配,展現(xiàn)出濃厚科技感。
DS Aero Sport Lounge 搭載的 E-Tense 純電動力系統(tǒng),其技術(shù)來自于 Formula E 電動方城市賽車。最大輸出為 680 匹馬力,0~100km/h 加速僅為 2.8 秒。使用 110kWh 電池,安裝位置在車地板下方,能有效降低重心,而且最大續(xù)航力也來到 650 公里的優(yōu)異成績。
不過目前 DS 僅公布了 DS Aero Sport Lounge 的外觀跟部分配備,如說數(shù)位車外后照鏡….等。詳細配備與規(guī)格則一概不談,內(nèi)飾也只有一張草圖,更多資料得等到 3 月初日內(nèi)瓦車展時才能得到更進一步的消息。
奧迪最新自信之作,性能電動SUV發(fā)表,不過似乎還跑不贏特斯拉
奧迪替品牌旗下純電SUV e-tron 加入運動化車型選項,同步推出 e-tron S 和 e-tron S Sportback。與 55 quattro 和 50 quattro 最大不同在于升級為前 1 后 2 的 3 馬達配置,在 Boost 模式下最大動力可達 496 匹、973N.m,從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只需 4.5 秒就能完成,極速可達每小時 210 公里,性能比 e-tron 55 quattro 大幅提升!
奧迪 純電SUV e-tron 先前已推出 55 quattro 和 50 quattro 兩種車型,兩款均為前后各一的雙馬達配置,其中性能較好的 55 quattro 在一般狀態(tài)下?lián)碛?355 匹、560N.m最大動力,Boost 增壓模式提升至 402 匹、664N.m,從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的成績?yōu)?5.5 秒,極速限制在每小時 200 公里。
e-tron S 和 e-tron S Sportback 采用前 1 后 2 的 3 馬達配置,在 Boost 模式擁有 496 匹最大馬力,后軸雙馬達具有扭矩分導功能,出彎時可將較多動力送往外側(cè)車輪強化出彎加速能力。
新推出的 e-tron S 與 e-tron S Sportback,對應性能化車格改采 3 馬達動力配置,前軸一具、后軸兩具,綜效最大動力為 429 匹、808N.m,在增壓模式可提升到 496 匹、973N.m的境界,并可持續(xù)此輸出狀態(tài) 8 秒,0~100 公里/小時可在 4.5 秒完成,極速則可達每小時 210 公里。
e-tron S 在一般行駛狀態(tài)由后軸兩具馬達驅(qū)動車輛前進,前軸馬達只在有需要更多動力或后輪失去循跡性時加速動力輸出行列,也就是說 e-tron S 就象是輛后驅(qū)車,可以提供更多的駕駛挑戰(zhàn)性。此外,后軸雙馬達具有扭矩分導功能,在運動操駕狀態(tài)下,出彎時會有較多的扭矩輸往外側(cè)車輪。奧迪表示若將 ESC 電子穩(wěn)定控制系統(tǒng)調(diào)整在 Sport 模式,并將 奧迪 drive select 切至 Dynamic,e-tron S 可以華麗漂移出彎,讓這輛純電SUV擁有更多的駕駛樂趣。
如同奧迪以往的 S 運動化車型,e-tron S 外觀只微幅的比一般 e-tron 增加些許運動風格,換上較具跑車感受的前后保桿,輪拱向外突出 0.9mm,標配 20 吋大尺碼輪圈,而若有需要最大可升級至 22 吋。車內(nèi)一樣使用科技性十足的 3 熒幕配置,另加入 S 徽飾來彰顯性能身分。配備方面包含有虛擬數(shù)位后視鏡、電調(diào)跑車座椅及主動式氣壓懸掛。
第8代高爾夫性能家族全員登場,這回不是只有GTI
繼大眾第 8 代高爾夫在 2019 年 10 月發(fā)表后,原廠便在 2020 年 2 月中旬開始預告新一代高爾夫高性能版 GTI 以及 GTD 車型,將在 2020 年日內(nèi)瓦車展全球首演。而在 2020 日內(nèi)瓦車展正式揭幕前,大眾則于 2 月 27 日于官方網(wǎng)站先行釋出了 GTI 以及 GTD 的新車信息,并加碼推出未在預告內(nèi)容的 GTE 高性能插電式油電動力車款。
原廠表示此回先行揭示的第 8 代高爾夫GTI、GTD 以及 GTE 車型,皆是屬于接近量產(chǎn)版本的概念車型,三款車型皆具備了專屬的蜂巢式進氣格柵的前保杠設(shè)計,同時在車頭及車尾亦具備專屬的車型徽飾。另外在后保杠部份,三款車型則是略有差異,其中 GTD 采用置于左側(cè)的雙出排氣尾管設(shè)計, GTI 為左右各一,而 GTE 則是以兩側(cè)鍍鉻飾條取代排氣尾管造型,足下除了標配的新型 17 吋鋁圈設(shè)定外,并可選配 18 吋或 19 吋搭配紅色烤漆處理的剎車卡鉗。
Golf GTI 采用 Digital Cockpit 數(shù)位座艙,三輻式跑車化方向盤具備觸控式功能按鈕設(shè)計;雙前座更采用固定式頭枕的跑車座椅搭配 GTI 專屬的格紋配置。
動力配置上,第 8 代高爾夫GTI 維持 2.0 升直噴四缸渦輪引擎配置,可輸出 245 匹最大馬力及 37.7 公斤米最大扭力,與之搭配的則是一具 6 速手動變速箱,并可選配 7 速 DSG 雙離合器變速箱。GTD 則采用 2.0 升四缸柴油渦輪引擎,可提供 200 匹最大馬力及 400N.m最大扭矩,并標配 7 速 DSG 雙離合器變速箱,同時 GTD 亦采用全新 SCR 搭配雙 AdBlue 噴射技術(shù),進一步降低氮氧化物排放量。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而采用插電式油電混合動力的 GTE 車型,則是以一具可輸出 150 匹最大馬力的 1.4 升四缸直噴渦輪汽油引擎搭配電動馬達、6 速 DSG 雙離合器變速箱,以及新型容量增加 50%的 13 kWh 鋰電池模塊配置,不僅可提供與 GTI 相當?shù)?245 匹綜效馬力表現(xiàn),純電行駛距離更進一步提升至 60 公里水平,純電行駛的最高速度亦提升至時速 130 公里。
在底盤設(shè)定上, GTI、GTD 以及 GTE 除了維持前麥佛遜、后多連桿的基礎(chǔ)懸吊設(shè)定外,并首度導入 VDM 車輛動態(tài)管理系統(tǒng),這套系統(tǒng)整合了 XDS 電子中央差速器以及列為選配項目的 DCC 主動式底盤控制系統(tǒng),可提供更為多元化的車輛動態(tài)反應表現(xiàn)。而新世代的 DCC 主動式底盤控制系統(tǒng)除了 Comfort、Eco 以及 Sport 模式選擇外,并加入 Individual 模式,可提供更多的自主性調(diào)整機能。
頂級車廠表率下,徹底黑化,會不會成為今年流行色?
為了讓已經(jīng)推出 3 年的 DB11 車系常保新鮮感,Aston Martin 昨日 (2/26) 宣布將發(fā)表限定生產(chǎn) 300 輛、可選擇 Coupe (硬頂) 或 Volante (敞篷) 兩種車身型式的 DB11 Shadow Edition,以更多黑色系的細節(jié)裝飾來營造車輛的神祕感與運動性。
一如車名、以「陰影」為名的這輛 DB11 Shadow Edition,外觀方面不但換上了黑色的引擎蓋散熱葉片、黑色的前/后廠徽,以及黑色的前葉子鈑散熱柵口,還搭載了 4 顆 20 吋的黑色鋁合金輪圈,完整地呼應了「Shadow」的字義。
座艙內(nèi),Aston Martin 則是替 DB11 Shadow Edition 準備了黑色的皮革與 Alcantara 類麂皮來搭配包覆門飾板、座椅、方向盤,以及儀表板和中控臺,且于門檻嵌有陽極黑處理的「Shadow Edition」車型銘牌。
至于傳動搭配方面,DB11 Shadow Edition 則是與 DB11 V8 Coupe 一樣,搭載由 Mercedes-AMG 所提供、Aston Martin 所調(diào)校的 4.0 升 V8 雙渦輪增壓汽油引擎,可輸出 510 匹最大馬力與 676N.m最大扭矩,且搭配 8 速 ZF 手自一體變速箱,能在 4 秒從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極速則可達時速 301 公里 (敞篷車型則為 300 公里)。
奔馳大G化身性能貨卡,Brabus還賦予超跑級動力!
奔馳已經(jīng)決定要停止生產(chǎn) 2017 年發(fā)表的 X-Class 豪華貨卡,主要原因是市場需求不如預期。不過,對于超豪華貨卡的追求仍有死忠的擁護者,Brabus 便是其中的一例。在原定 2020 日內(nèi)瓦車展上發(fā)表了以 G-Class 為基礎(chǔ)打造的 Brabus 800 Adventure XLP。
Brabus 800 Adventure XLP 在 Mercedes-AMG G 63 的基礎(chǔ)之上,車身經(jīng)過重新改造,將車尾部分改為開放式的貨斗;同時也于保持原有車體鋼性的前提下修改梯形底盤設(shè)計,將軸距延伸 500mm,加上車尾貨斗的設(shè)計,讓 800 Adventure XLP 的車長來到 5,310mm,比 G 63 長了 689mm。
車尾部分,貨斗的主要材質(zhì)為碳纖維部件,而后窗部分的鈑件、貨床以及側(cè)開式的尾門則是采用鋼材;兩種材質(zhì)的混合式使用除了可維持貨卡應有的耐用性,也減輕車尾部份重量。因應更為貨卡的設(shè)計,前方懸掛新增副車架及各種 CNC 加工的連桿;后部雖保留原設(shè)計的拖曳臂結(jié)構(gòu),不過因應加長的軸距而采用許多新的部件,包含新的軸殼以及全部后連桿。以上再搭配非圓心傳動軸設(shè)計與 Brabus 的彈簧,讓車身高度增加了 490mm。
800 Adventure XLP 不僅只有底盤與離地高的變動,其搭載的 Monoblock HD 鋁圈系列,也因應非圓心傳動軸設(shè)計改為 8 孔栓,其 325/55 R22 的尺寸與 Pirelli Scorpion ATR 全地形胎,搭配碳纖維材質(zhì)寬輪拱十分亮眼。當然,800 Adventure XLP 在外觀部分,除了移植自 Widestar 的寬體套件外,還包含雙進氣孔設(shè)計的碳纖維引擎蓋與包含 Brabus 照地燈的側(cè)踏板套件,另可選配攤纖維車頂架與 LED 車頂燈,以及可拖曳 4,500 公斤的前絞盤。
Brabus 還與無人機品牌 Wingcopter 合作,可透過選配,讓車床修改成無人機起降平臺。即使 800 Adventure XLP 已承襲 G-Class 強悍的越野能力,但在到不了的地方,可透過 Wingcopter 進行運送物資等工作。
內(nèi)飾部分,雖然后座因尾廂變更為貨斗而犧牲部分空間,不過拜加長軸距之賜,800 Adventure XLP 仍維持舒適寬敞的車艙空間與座椅角度。即使原廠 G 63 內(nèi)飾配置已經(jīng)相當豪華,但 Brabus 仍透過巧手改造,打造出專屬風味。而 Brabus 以著名的客制化模式,從基本的不銹鋼門檻、地毯、鋁合金踏板組等等,到后座影音系統(tǒng)、Wi-Fi 無線上網(wǎng),只要買家有需求,Brabus 就盡力達成。
800 Adventure XLP 在動力表現(xiàn)部分,基于 G 63 的 4.0 升 V8 雙渦輪增壓引擎,換上了兩個更大的 Brabus 渦輪增壓器并搭載自家招牌 PowerXtra+芯片調(diào)校,提供最大 1.6bar 的增壓值,讓最大輸出自 585 匹馬力與 850N.m,提升至 800 匹與 1000N.m,與 9 速手自一體搭配之下,時速 0 至 100 可于 4.8 秒完成,極速則因車輛的高重心而限制在時速 210 公里。
針對首年 2020 年生產(chǎn)的 800 Adventure XLP,Brabus 推出 First Edition 特別版本。搭載專屬選配消光銀色涂裝,并于內(nèi)裝配置最頂級的皮革材質(zhì),包含中控、鞍座等處包覆。First Edition 售價自 575,630 歐元起;一般版本的 800 Adventure XLP 售價自 389,831 歐元起;而圖中選配多項套件、包含無人機的版本售價則為 666,386 歐元。
文章推薦
探索沃爾沃XC60:豪華SUV中的安全典范 傳祺gs4霧燈在哪開 傳祺gs4倒車燈型號 比亞迪元用什么機油好 gs4空調(diào)濾芯怎么換 gs4自動空調(diào)怎么用 傳祺gs4水箱在哪里 廣汽gs4傳祺換車門 傳祺gs4儀表盤圖標 傳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爾沃XC60:豪華SUV中的安全典范 傳祺gs4霧燈在哪開 傳祺gs4倒車燈型號 比亞迪元用什么機油好 gs4空調(diào)濾芯怎么換 gs4自動空調(diào)怎么用 傳祺gs4水箱在哪里 廣汽gs4傳祺換車門 傳祺gs4儀表盤圖標 傳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