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帶來了醫(yī)療物資的供應難題。各個車企也是利用制造業(yè)的底蘊紛紛出動,“跨界”生產口罩,消毒液等醫(yī)療物資,盡其所能為抗擊疫情出資出力。不過與口罩、防護服等醫(yī)療物資一樣,有著“可移動大號N95口罩”稱號的負壓救護車,也在一夜之間面臨著不小的缺口。
對此,1月24日,工信部向全國下達了首批200臺負壓救護車的緊急生產任務,要求部分訂單2月5日交付。在接到任務后,北汽福田、福建奔馳、江鈴集團、宇通集團、華晨集團、上汽大通等12家國內商用車企迅速行動起來,為馳援戰(zhàn)“疫”一線展開了一場趕造負壓救護車的“時間賽跑”。目前大部分負壓救護車已順利下線并奔赴救災一線,發(fā)揮著自己應有的價值。
面對具有極強傳染性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而言,普通的救護車已經顯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從心了,而這時一臺帶有負壓裝置的“負壓救護車”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途經。
負壓救護車,顧名思義就是通過負壓發(fā)生器的工作,讓車內的壓強始終低于外界大氣壓。工作原理類似于我們家里使用的純水機,自來水從水管中進入純水機后,出來的就是更為干凈衛(wèi)生軟化過的水。而這時的純水機就相當于負壓救護車內的負壓裝置,這個負壓裝置使車內氣壓低于車外大氣壓,讓空氣只能由車外向車內流入,并將流入的空氣進行殺菌后排出車外。而車內空氣排出之前,也會經過高效過濾(99.97%@0.3um)過濾,以免排出的氣體造成車外環(huán)境的污染。
另外,部分負壓救護車上還有隔離艙,它屬于又一密閉空間,但會有進/出風口和負壓裝置,這樣患者的呼吸能夠完全與車內其他乘員隔絕,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可能,進一步保護著更多人的生命安全。
首先最大的不同就是價格。由于負壓救護車增加了負壓設備及隔離艙,即便是價格相對低廉的中國品牌,報價基本也在30萬元以上,相比同品牌的普通救護車至少要貴出10萬元。
當然這部分差價不僅僅是貴在了額外增加的設備之上。負壓救護車之所以能夠實現負壓,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要保證車內絕對的氣密性,這就對車內的的裝配工藝及用料水平有著極為嚴苛的要求,說它的品控要求比豪華品牌乘用車還高也不為過。
另一大差異就是生產流程。與傳統(tǒng)乘用車從主機廠下線就能夠交付終端用戶相比,包括救護車在內的商用車都需要在基型車的基礎上進行定制,比如負壓救護車的改裝就需要歷經發(fā)泡保溫處理、布線、內飾安裝、電氣、醫(yī)療設備安裝、負壓設施安裝等多個步驟,這就使得生產周期大幅增加。
以上汽大通為例,在大年夜接到緊急任務,要求在10天內交付60輛負壓救護車,也就意味著平均每天只能夠生產6輛。看似效率不高,其實已經是工廠加班加點,將生產周期縮減了三分之二后的最快速度,可見負壓救護車的生產工作難度之高,步驟之復雜。
災難無情人有情,雖然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顯得有些措手不及,但這場疫情也讓我們切身的感受到了中國人民團結,和敢于與災難做斗爭的勇氣。從疫情爆發(fā)至今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國家對于突發(fā)事件處理的響應迅速,感受到了什么叫中國速度。我們相信在過不了多久,我們就能摘下口寨,走在大街上,去享受春天給我們帶來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