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奔馳和寶馬的高性能運動車型,相信大家很自然就會想到奔馳AMG車型以及寶馬M車型。這兩個運動部門向來以提供高性能運動車型而出名,并且在發(fā)展的道路上相愛相殺。
![]()
AMG一直擅長提供大刀闊斧的暴力機器,而寶馬卻擅長提供駕駛感受更為細膩的賽道利器,兩者雖然性格各異,但卻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讓自家生產的汽車速度更快并更具有駕駛樂趣。也正因為如此,它們普遍受到不同性能追求者的喜愛并備受好評。
但人的欲望從來都是無止境的,雖然AMG的動力已經足夠暴躁,M的操控也足夠細膩,但對少部分喜歡追求極致性能的人來說,它們還是不夠純粹。也正是在這種追求極限精神的刺激下,才有了巴博斯和阿爾賓娜更廣闊的生存空間。這意味著,它們生來就比AMG更強,比M更快,這些更強、更快的特性也已經成為它們自身的一部分屬性。而比原廠更強、更快也并不是它們刻意追求的目標,只不過是在追求極限性能的道路上順便達到的成就。
![]()
巴博斯與AMG相同,起初都以生產改裝車為主要經營范圍。但與巴博斯比起來AMG顯得更專一和純粹一些,AMG所有改裝車型均基于奔馳,且改裝后的車輛在性能上更為突出,賽道成績也非常搶眼,這一切都使得AMG最終脫穎而出成為戴姆勒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既然AMG如此強悍,那為何巴博斯現在的表現卻更強一些?原因很簡單,AMG目前已經屬于奔馳,所以在實現量產之時總得顧及成本。
![]()
而巴博斯則有所不同,既然身為改裝廠,那么極致性能就是它的終極追求。成本是什么?完全沒有概念,雖然經AMG調教的發(fā)動機無論從排量還是動力上都已經達到頂峰,但對巴博斯來說這還不夠癲狂,所以將AMG生產的發(fā)動機進行再開發(fā)就成了它們改裝過程中的必要步驟。
![]()
動力足夠強勁后也不能忽視輕量化,碳纖維覆蓋件自然也就成了巴博斯的首選,這就導致巴博斯車型的最終售價非常高昂。但對少數追求極致性能的土豪來說,他們非常愿意付出更多鈔票來換取這部分極致性能。那這是不是意味著奔馳的技術實力還不如巴博斯?當然不是,當奔馳不考慮成本的時候,AMG Project one這樣的科技怪獸便出現了,它的性能當然不用懷疑,只不過價錢更高且只能成為全球極少數土豪的大玩具。
![]()
所以對奔馳與巴博斯來說,因客戶群體追求不同,它們并不會有直接的正面競爭,只會有錯位競爭,而這種錯位競爭對兩家企業(yè)都有好處。
寶馬M與奔馳的運動部門則略有不同,因為M從誕生之初便屬于寶馬,但阿爾賓娜的性質卻與巴博斯類似。阿爾賓娜雖然名為改裝廠,但其已經過汽車生產廠商資質認證,也就是說阿爾賓娜其實是一個獨立的汽車生產廠商,它和寶馬之間也并沒有從屬關系,只不過它所生產的車型全都基于各種型號的寶馬。
![]()
阿爾賓娜最初只是向寶馬提供發(fā)動機零部件,但在賽場上使用阿爾賓娜零部件的寶馬車型成績都非常優(yōu)秀,這使得兩家企業(yè)進行進一步合作。阿爾賓娜最初非常擅長化油器與曲軸的優(yōu)化改裝,這些對車輛性能的提升也非常顯著,到1971年阿爾賓娜開始專門為寶馬提供針對賽事的性能提升和改裝,同時也開始生產基于寶馬但屬于自己品牌的阿爾賓娜車型。
![]()
阿爾賓娜在對寶馬原車型提升動力的同時,也會對內飾進行豪華改裝,比如針對7系車型,阿爾賓娜B7在提升動力之后會將座椅進行手工縫制以提升整車的豪華品質,但售價卻和M車型持平或更便宜一些,最終如何選擇就看各位性能粉的側重點在哪塊了,畢竟寶馬的品牌知名度明顯比阿爾賓娜要高得多。
![]()
![]()
其實像巴博斯和阿爾賓娜這樣的改裝廠還有很多,比如卡爾森和AC Schnitzer也是分別對奔馳和寶馬車型進行改裝的改裝廠,并且也都實力不俗,只不過巴博斯和阿爾賓娜知名度相對更高。
至于更多與汽車相關的改裝文化,車叔后期繼續(xù)和大家慢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