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MW能帶來驚喜的,絕不僅僅只有“操控”。
——基本款車評主持 肖習
不久前,一頓BMW插電式混動X1的自駕游晚宴,竟然讓汽車圈的大咖們傾巢出動,同桌的全是偶像與前輩,讓新入圈的小女子本人差點沒有勇氣去夾菜。
![]()
更沒想到的是,我超喜歡的@布朗倪Suki徑直來到我身旁坐下,但后悔的是,臨走時都沒勇氣去加她的微信。
一陣觥籌交錯間,華晨寶馬的柏老師發(fā)言:這是一頓歡送宴,一杯橙汁下肚后,接下來就得靠大家的「謀略」了。這氛圍更像是,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如果每一次試駕都是這樣的場面,那汽車媒體中一半都轉行情感媒體了。
接下來幾天的命運是我們一桌人將南轅北轍分道揚鑣,而從大家晃動水杯的姿勢和凝固的眼神能區(qū)分各條路線的距離。
![]()
比如我與布朗倪聊得更多的是如何打卡最經(jīng)典的美食,所以,毫無疑問我們是最輕松的,布朗倪為熊貓線,也就是成都周邊,最遠達到雅安與青城山。而我們則是美食線,從成都一路吃到重慶(這一定是多年修來的福分);而圓桌的對面情形完全大不一樣,低聲交頭接耳,精算如何通過海拔高低變化來為電池充電的那是昆明線,而表情僵硬,不時還拍打桌面,甚至動上了X1 PHEV五次免費拖行100公里心思的那是西安線。
![]()
而促使大家這頓飯吃得異常焦慮的原因是:此次活動稱之為BMW能量挑戰(zhàn)賽,使用車型為全新的插電式混動X1,線路從成都出發(fā),在限定的時間內(nèi)要到達各自的目的地,除了滿油滿電之外,只有110元里程基金用來補充燃油和充電,而這東南西北四條線就是剛剛提到的重慶、西安、昆明以及成都周邊,所以……“命運就是這么不公平”。
首先忍不住想炫耀一下戰(zhàn)績:110元里程基金,最后是分文未動,累積行程差不多開了600公里,并不是執(zhí)著于拿獎,而是就我這思路無人賞識,實在太太太太委屈了。從聽到“比賽”二字的那一刻起,我就開始運籌帷幄,立下絕不動用能量基金的flag。因為滿油滿電的X1 xDrive 30Le,純電續(xù)航里程能達到了110km;重點是它具備三種策略,第一是AUTO eDrive模式能自行分配能量,達到最佳經(jīng)濟性;哪怕使用燃油,X1 xDrive 30Le還能自行充電;第二是MAX eDrive,言下之意就是只用電不用油,最后是Save battery,這是我特別喜歡的一項設置,將電量保持下來,也就是只用油,當在擁堵或者極其耗油的路段再用電。于是我拿出來一套理想狀態(tài)下怎么算都不出錯的方案:高速用油、城市用電,并通過沿途的剎車和滑行繼續(xù)充電。本來還擔心同車的媒體老師會覺得我異想天開,還好同是90后,我們一拍即合,確定按此執(zhí)行。
一路上,我隨時都關注著儀表盤,在成都市區(qū)打卡使用純電模式完全沒有問題,剩下30Km續(xù)航進入高速后開始使用SAVE BATTERY,在200多公里的高速之后,純電續(xù)航如我所愿充到了110km,應付接下來兩天市內(nèi)的打卡綽綽有余,同時也完成了第二個任務:到達重慶時處于滿電狀態(tài)。不過,這種策略不得不放棄另一項任務:為新BMW X1 PHEV充滿一次電。由于堅守110元能量基金,花錢充電是絕不可能的,總也不能腆著臉去求別人讓我們免費充吧。冥思苦想之后我們決定,干脆就不充了。憑借剩下1/4的燃油和110公里的純電里程,我們要玩遍重慶,所以開始使用AUTO eDrive,把油電的協(xié)調交給插混X1自己。最后帶來的效果是,AUTO eDrive模式下,插混X1百公里油耗最低1.3L,而在重慶這種城區(qū)山路中,一半的路程都是下坡,而只要下坡電能就逐漸收回,而這也是為什么第二天我們變得沒有策略了,這種地貌下,AUTO eDrive已經(jīng)變?yōu)橐晃徊呗源髱煟瑫r它還會根據(jù)駕駛風格自我調整。而由于出發(fā)前下載了BMW Connected,還能控制空調和通風、定位車輛、給車解鎖或上鎖,以及迅速尋找充電樁,出行服務一應俱全。
我知道會有人較真,說X1 xDrive 30Le不支持快充,但它的電量從0%充到80%只需5.5個小時,充滿只需7小時,而充滿之后110km的純電續(xù)航已經(jīng)可以支持你幾天的日常通勤了,比如像我這樣上下班20公里以內(nèi),充一晚能省一周工作日的心,香,實在是香。在重慶順利完成完成任務,思緒再次被拉回到出發(fā)前的那張巨大的圓桌,大到與對面的人只能產(chǎn)生眼神交流,而這或許正式新X1 PHEV空間感上的縮影。
這次我特意將主編孟老師安頓在后排,一方面讓心寬體胖的他感受到寬敞舒適,另一方面又能合理的劃分出于前排的距離感,簡直是完美。而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我與身旁的主駕呂老師顯得自在多了,談笑風生之下滑過重慶城區(qū)的五連發(fā)卡彎,而我端著攝影機也穩(wěn)如泰山,當然,主要原因不是主編隔得遠,而是這輛X1 PHEV的底盤實在是太穩(wěn)。
用呂老師的話來說就是,這是X1所有車型中最容易上癮的一輛X1,油電混合后的功率與扭力能讓這輛車健步如飛,而關鍵的是燃油機控制前輪、電動機控制后輪,它既是一部前期車,還是一輛不折不扣的電動后驅車,同時它還是一輛四驅車,BMW這種搭配除了這輛X1之外,還有一款車:BMW i8。孟老師這次基本一直坐在后排,親自為我拍攝,而呂老師雖然是初次相遇,但情投意合,成功擔當著主駕的職責,而我,一心則在研究一輛插電式混動的X1究竟能夠跑多遠。110公里的純電續(xù)航到底代表著什么?其實當時華晨寶馬公布這組數(shù)據(jù)時我的第一感受是:純電的威脅真正來了。憑借寧德時代與BMW共同研發(fā)的技術,如果能量密度再大點,電池容量再高點,那么我們還有選純電動的必要么?而最關鍵的是,沒有里程焦慮,它依然是一輛具有BMW純正基因的燃油車。而后由于拍攝任務繁重這篇心得寫了很久,期間孟老師提醒過很多次,一定要強調感受,但遲遲不能入筆的原因是,這段經(jīng)歷雖短,但就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我們時下都在尋找能兼得最完美的生存方式,卻往往很能兩全,而對于日常我們聊得最多的汽車,就像孟老師常說的一句話:你一定要懂得自己的需求,當你明白之后,它其實就在我們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