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歌、探影、探岳、途岳、途鎧,大眾接連在SUV市場打下了幾張好牌,不過對于消費者來說,理解起來并不容易,車型多、名字相似,雖然明白是南北大眾的雙車戰(zhàn)略,但區(qū)分起來并不像X-RV和繽智,或C-HR和奕澤那樣容易。這是為什么呢?
![]()
豐田、本田雙車戰(zhàn)略為"一車兩用"
例如,2014年就來到我們身邊的廣汽本田繽智與XR-V,兩款車型長寬高完全一致,分別為4328/1772/1605mm,軸距也不例外,均為2610mm。
![]()
遲來的豐田小型SUV奕澤和C-HR相似度更高,除了相同的車身尺寸之外(長寬高分別為4405/1795/1565mm,軸距2640mm),兩車僅在小部分外觀套件上有所區(qū)別,除非看尾標一般人還真分不清。它們是姐妹車型、"同父異母"的兄弟甚至雙胞胎都不為過。
![]()
同一款車型分別給兩家車企進行生產銷售,相同尺寸、類似外觀和配置的它們更容易在消費者心中形成記憶點,心目中也很容易形成"同一款車"的概念。同一款車為什么容易區(qū)分呢?因為這就好比找不同,僅細節(jié)不同區(qū)分起來就變的異常容易,就好比是初級"找不同"游戲那樣。
大眾車型布局更立體
大眾為什么難以區(qū)分?究其原因自然是由于MQB平臺具有高度靈活性、擴展性和衍生能力,它已不再局限于多款車型共享物理底盤結構,而是以衍生性更強的核心模塊為基礎,允許對車身尺寸、軸距、前懸、后懸、軸距甚至懸架等進行不同組合,并且可以生產涵蓋A 級到C級的眾多車型。
![]()
以目前幾款排隊來到我們身邊的全新SUV為例:
途鎧、探影和探歌均屬于小型SUV陣營,也就是與上文提到的本田繽智、XR-V,豐田奕澤和C-HR一個級別。不過由于車長和軸距的不同,從最小的探影到較大尺寸的探歌存在一定差距(分別為4194mm 與4318mm),因此容易產生探歌是緊湊級SUV的誤解。
![]()
![]()
實際上,探歌的車身數據還不及繽智和C-HR,屬于典型的小型SUV,途鎧與探歌在軸距上僅有30多毫米的差距,兩車在空間表現上幾乎一致,不同之處更多體現在配置和動力的差距上。
其中,探歌提供有1.2T的手動擋車型以及1.4T高低功率發(fā)動機搭配7速雙離合的車型,而更重視動力水平的途鎧則提供1.5L+6AT,以及1.4T高功率發(fā)動機+7速雙離合的車型。
![]()
"岳"字輩的途岳和探岳則屬于主流的緊湊級SUV,這個級別中有我們熟悉的哈弗H6、本田CR-V、豐田RVA4、寶馬X1、奔馳GLA、奧迪Q3等車型。
被誤解為不同級別是大伙兒分不清途岳和探岳的主要原因,但軸距僅相差51mm的途岳和探岳確實屬于同一級別。這從寶馬X1與奔馳GLA的對比中就能看出,雖然兩者在軸距和車身長度上存在眼中的不公平競爭,但按照設計之初的級別分類,它們都屬于緊湊級SUV。
![]()
此外,探岳不足以支撐更高級別的原因是大眾在中型SUV市場布下了重兵-途觀L。常年被拿來與漢蘭達、福特銳界進行對比的途觀L在先天物理屬性上就具備一定優(yōu)勢,4712/1839/1673 mm的車身尺寸不僅能夠放下7個座位,同時還拉開了自己與探岳、途岳的差距。
![]()
在往上自然是有史以來尺寸最大的大眾-途昂。不過由于車長超過了5m,車寬近2m的原因,比寶馬X5還大的它很容易被人記住,幾乎不存在分不清的情況。
![]()
總結:相比于售價區(qū)間和定位都比較接近,細節(jié)配置都能給人很大錯覺認為這是一款車,僅制造商有所不同的豐田和本田"雙車戰(zhàn)略"。大眾在排兵布陣上更加立體,同一級別往往擁有幾款車型,它們除了在名字上相似外,車身尺寸和軸距上也略有差距,這樣一來可以更好的更多的布局細分市場,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的余地,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不過在買車時大家還需多多注意,不能因為銷售所說的"長一點"就誤認為不同級別 ,因為它們的內部實際空間可能完全一致,更多影響日后有車生活的內容還要多多考慮配置和動力上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