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平臺概念和技術的引入,很多低端車型和高端車型都會在同一個平臺,甚至是同一個生產線上產出,在國內汽車廠家中,就有這樣的情況存在,比如江淮瑞風S4和江淮大眾思皓出自同一生產線,一汽-大眾探歌和一汽奧迪Q2L出自同一平臺,并且共線生產,一汽-大眾高爾夫和奧迪A3的情況也是一樣。所以很多級別低一點的車型,為了“攀”更高級別車型的“高枝”,便將共線生產作為一個產品噱頭,大肆宣揚,之前我們也看到探歌的相關文案中,便將和奧迪Q2L共線生產作為一個重要的點。
![]()
但是問題在于,中國人常說,一分錢一分貨。大眾探歌1.4T起步價為14.98萬元,奧迪Q2L的1.4T車型起步價高達21.77萬元,同樣的平臺,同樣的生產線,配置相差也不是很大,為什么兩者的價格相差6.79萬元,這其中的差價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按照大眾的說法,既然兩者都是一個生產線上下來的車,品質都一樣“優(yōu)秀”,那么價格為什么要高出這么多?難不成奧迪的四環(huán)車標,就為Q2L增資了接近7萬元?
![]()
事實上能成為豪華品牌,的確品牌就值了一些錢。以這兩款車為例,計算它們的方方面面完全一樣,毫無差別,但是掛上奧迪的車標,至少就要比掛大眾的標貴上2萬元。所以豪華品牌的溢價能力就體現(xiàn)在這里,對于豪華品牌產品來說,我們不能以簡單的配置、動力這樣的東西去標定價格。舉個更簡單的例子,蘋果iPhone 11 Pro max價格接近10000元,但是很多朋友把機器的零部件和裝配費用算出來之后,發(fā)現(xiàn)不到售價的一半,所以說人家是黑心、暴利。但是類似品牌、技術這樣的隱性成本卻沒有被算進去,其實豪華品牌和大眾化品牌的區(qū)別也差不多是這樣。
![]()
當然了,參觀過主機廠的朋友都會知道共線生產的本質是什么?首先很多廠商雖然豪華品牌和大眾化品牌的產品出自同一個生產線,參與生產的工人也是一批人,但是卻不意味著所有的工序都是一樣的。就拿探歌和奧迪Q2L而言,在生產要求上就是不一樣,工序的數(shù)量也不一樣,工人按照工序單上的步驟、要求操作,但是這卻并不意味著這兩款產品的生產要求是一樣的。當然從本質上來講,檢驗的步驟和要求也是存在區(qū)別,這種區(qū)別不在于工人的敬業(yè)程度,而是產品生產要求的區(qū)別。
![]()
而最大的區(qū)別,或者說形成差異的主要源頭還是在于原料和零部件的成本。雖然是從同一個生產線上下來,但是兩款車的零部件卻未必來自同一個級別的供應商,就算是同一個供應商,供給給豪華品牌的零部件和大眾化品牌的零部件品質也不一樣,原因很簡單,對方給的價格不一樣!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事實上雖然兩款車出自同一生產線,由同一批工人和及機器人進行組裝操作,但是由于零部件的品質存在差距,所以兩款車出來之后,在品質上也是完全不一樣的,而這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兩者的價格差距。
![]()
所以其實我們是不建議大家在買車的時候,通過產品的平臺來判定產品的好壞,或者因為有更高級別的車型和這款車出自同一生產線,就天真地以為這兩款車是一個品質水平。事實恰恰相反,不管是同一平臺產出多款不同車型,還是幾款車共線生產,從本質上來講,都是廠商為了進一步節(jié)省成本,減少研發(fā)的時間和支出。因此大家在買車的時候,還是要堅定一個觀念,一分錢一分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