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級別更值得買
Who Is Worth Buy
同品牌不同級別車型。
小弟比大哥更值得購買。
花小錢辦大事,
這幾乎是所有人夢寐以求的事,
尤其在買車這件事情上,
花低級別車型的價錢,
買到和高一級別車型
同樣動力、空間、面子,
這豈不美哉?
而同品牌的不同級別車型中,
更高一級別車的售價,
必定會高于低一級別車型,
但是這些“小弟”車型,
或許比“大哥”更值得購買。
寶馬X1 X3
▼
如果你既想追求轎車的操控,
又想擁有SUV的外形的話,
那么寶馬X3應該會是你的首選車型了,
但若是苦于囊中羞澀,
又不愿放下身段選擇合資品牌時,
X1或許是比X3更好的選擇。
雖說軸距、車身長度X1都比不過大哥,
但是X1可是經過本土化加長的,
并且X1橫置發(fā)動機+前驅,
相比于縱置+后驅(四驅)的X3來說,
可以把更大的空間留給駕駛艙,
所以真正坐到兩車后排時,
X1的空間并沒有寒酸許多。
而兩車相同的B48發(fā)動機,
在相同2.0T版本上,
兩款發(fā)動機并沒有太大區(qū)別,
并且X1由于整車身材較小,
大馬拉小車的感覺,
簡直是誰用誰知道。
看到這相信很多人會說了:
X3的縱置四驅,是X1怎么都比不了的。
誠然由于驅動方式的原因,
讓X3有著天生的優(yōu)勢,
但X1上裝備博格華納NexTrac
的適時四驅系統(tǒng),
公路行駛時前后軸動力分配為95:5,
但在緊急情況時,
也可以做到50:50動力輸出。
雖然比不上X3的正常模式下40:60、
極端情況下0:100或100:0的動力切換,
但多片離合器的四驅結構,
也并不能支持開著它去越野,
所以如果不是北方城市四驅剛需的話,
X1的這套四驅系統(tǒng),
應付城市駕駛完全不在話下。
雷克薩斯ES LS
▼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族化設計,
使得如果不看尾標和車身長度的話,
還真的會出現不同級別車型
傻傻分不清的現象,
什么?你不信?
那你能一秒認出哪個是ES,哪個是LS么?
沒認出來的評論區(qū)自己承認喲。
所以即使是雷克薩斯ES,
其骨子里的設計感,
還是傳承至老大哥LS的,
如果再看到內飾的話,
就會更有一種上錯車的錯覺了。
并且由于雷克薩斯的全面進口,
其尊崇的匠人精神,
使得每一輛雷克薩斯工廠產出的車,
都傾注了匠人的嚴謹,
所以即使是低一級別的ES,
在制造水平和品質上都與LS相同。
雖說ES作為前驅車型,
驅動形式上談不上高級,
但30萬起售的價格下,
對于注重沉穩(wěn)、居家的ES來說,
難道空間不是更重要的需求么?
雖然雷克薩斯ES那2.0L的動力,
實在是和3.5L V6的LS沒法比,
但由于混動系統(tǒng)的加持,
使其在動力上絲毫不落下風。
什么?你說LS也有混動的?
嗯確實沒錯,
但LS混動90萬;ES混動40萬,
如果純家用的話,
誰的性價比又比較高呢?
英菲尼迪Q50 日產GTR
▼
看好哦是進口版的Q50,
而不是國產加長后的Q50L,
這兩者最重要的區(qū)別,
并不是加長后的那幾厘米,
而是藏在車頭里的那顆大排自吸的發(fā)動機。
英菲尼迪Q50傳承上一代G37的
3.7升自吸發(fā)動機(VQ37HR),
而這款發(fā)動機改造后,
即是GTR R35上的那臺代號為
VR38DETT的同款發(fā)動機。
VQ37雖然表面看起來,
就是一臺普通的大排量自吸發(fā)動機,
但它卻擁有許多和F1引擎相似的工藝:
真圓加工工藝、
氣缸噴射潤滑等技術的加入,
使其有著90匹/升的升功率,
百公里加速成績也僅有5.2秒。
雖然有著GTR一般的動力,
但Q50的懸架并不會像GTR一樣緊繃,
但在日常駕駛時,
對于細碎顛簸的過濾還是相當到位,
并且由于其四門的設定,
后排乘客也能舒舒服服地坐進車內。
所以相對于百萬級別的GTR來說,
Q50落地50萬的價格,
就顯得親民了許多,
并且Q50更偏向家用的設定,
也有著成為買菜車的潛質,
但并不要小看了Q50,
它也絕對是扮豬吃老虎的存在!
蔚來ES6 ES8
▼
不但這個品牌比較魔性,
就連這個品牌造出的車,
也同樣的十分魔性,
簡直是發(fā)起狠來自家人都打!
定位于高端電動SUV的ES8,
在ES6出現之前,
完全是獨霸一方的存在,
但由于其太過高端的定價,
讓許多人心有余而錢不足。
但自從定位稍低的ES6上市以來,
ES8銷量出現斷崖式下跌,
市場已經給了我們足夠的回答,
如果買蔚來的話,
ES6比ES8更值得購買!
雖然車身尺寸更小,
但不同于ES8的7座布局,
5座的ES6在4850mm的車身長度下,
內部空間顯得十分從容。
并且得益于更小的車身尺寸,
和更輕的車身質量,
ES6在動力響應更快、
動力輸出更為線性、
車輛整體感更強。
而對于電動車來說,
續(xù)航也使其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
ES6相比ES8而言,
多出的100公里續(xù)航,
也使其面對大哥最大的競爭優(yōu)勢,
并且由于目前的電動車,
還屬于飛速發(fā)展的階段,
所以上市時間更晚的車型,
必定會上市早的車科技更強、
軟件調教更加合理,
所以才會出現ES6比ES8更值得購買的局面。
所以對于部分車型而言,
如果不考慮汽車的面子附加值,
僅就車輛本身而言的話,
有些品牌得“小弟”,
反而要比“大哥”更值得購買,
畢竟花小錢裝大X的事,
誰不愿意干呢?
車有范兒原創(chuàng),圖片來自網絡,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