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背后李榮浩的小迷妹們扯著嗓子嗷嗷大叫,一邊揮舞著手中的熒光棒一邊跟著李榮浩一起唱《年少有為》。
當一汽-大眾決定把探影的「發(fā)布會」變成「演唱會」的時候,我就知道李榮浩的粉絲可能遠遠多過關注他身旁這臺車的人。這種場面對于上了年紀的直男來說有點煎熬,每分每秒我都在想著:趕緊讓我上臺仔細看看車…
好在,我是個理智的直男。
我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事物并引以為傲,就像我們這些編輯喜歡汽車一樣,本就無所謂對錯。我又有什么資格嘲笑人家呢?
尤其在我試駕過探影之后,我更確信了自己的看法。有那么一瞬間,我覺得自己也成為了揮著熒光棒大喊大叫的小迷弟。只不過屹立在舞臺上讓我歡呼的并不是李榮浩,而是探影這款車。
誠然,它不完美,但我也不是為它的完美而歡呼的。而是探影作為一款標準的小型SUV,它做到了難能可貴的「知進退」。
價格的限制使得它缺失了許多「理所應當」的配置,比如連頂配車型都沒有給哪怕主駕駛一側使用電動座椅調節(jié)。
所幸的是,它也沒有用「旋鈕靠背調節(jié)」來挑戰(zhàn)我像充了氣一般的肱二頭肌。
一汽-大眾一定知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中控臺這種考驗材質的地方,它不能使用真皮或Alcantara讓自己賠本,此時放在它眼前的只有硬塑料一種選擇。
如何用普通的材質做出高級的質感?這個看起來像「偽命題」的問題,還真就讓一汽-大眾巧妙的解答了。
中控臺的塑料裝飾板與車身同色并非探影首創(chuàng),此前我們在T-Roc探歌上就見過同樣的設計。亮麗繽紛的色彩掩蓋了材質的劣勢,甚至在4S店的燈光之下會讓客戶產生一種“這很高級”的感覺。
然而塑料這種材質騙得了眼睛卻騙不了雙手,日常使用中仍然要小心尖銳的物品與其直接接觸,否則就會像試駕車一樣留下歲月的痕跡。
歲月?時隔許久當我再次看到機械手剎時我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歲月。我不確定MQB-A0平臺是否不支持電子手剎,畢竟其它同平臺車型同樣如此。
(手剎的力度偏重,并且有一定段落感)
以上我所講到的,均為「知進退」中退的部分,那進的部分呢?
大眾套娃臉的梗被說了多年,終于還是難逃套路,取而代之的是套娃式的液晶儀表盤。
注意!這不是貶義!
探影所配備的全液晶儀表盤完全可以看作是奧迪虛擬座艙的簡化版,UI設計、操作邏輯高度相似的同時,還將此配置下放到了低配車型上。這種套娃式設計,用多少次我都不會嫌煩。
對于探影來講,它還承載了一個「首款使用全新LOGO的大眾車型」的意義。大部分人不太可能從外觀上看出LOGO的變化,真正感知到變化需要你把目光落到方向盤上。
(beats音響不被發(fā)燒友認可,卻成為了時尚界的寵兒)
進的部分結束了嗎?不,這只是探影那些「進化」的地方,它還有一些「進步」的地方也同時戳中了我這個胖子的心。
當我沒什么自信甚至有點謹慎的坐到探影的副駕駛座椅上時,我一度以為上錯了車。直到同車的媒體也大夸特夸座椅舒適,我才清醒的意識到原來我瘦了。(好吧,其實是座椅乘坐感受出色)
你們看到的這張照片,是我用難以想象的狼狽姿勢鉆進后備箱拍攝的。理論上來講,放倒后排之后我的旁邊至少還留下了另一個拍攝人的空間。
所以圖中這些書包、零食、紅牛等物品并沒有發(fā)揮探影后備箱的能力,只能供大家參考。有點殘酷的是,這在同車人體驗空間時所感受到的尷尬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2651mm的軸距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一個身高1.75米的乘員,都不能用兩只手填滿腦袋到車頂棚的距離。大眾的「大」就像是哈根達斯的「甜」一樣,成為了品牌的Ace。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除了空間之外,探影的尺寸也遵循了「大」這個規(guī)律。
探影的「退與進」不僅詮釋了一汽-大眾在面對取舍時的果斷,更是多年以來在中國市場耕耘,面對用戶消費心理的一次精準打擊。
它知道用戶喜歡什么,愿意為此舍棄什么。這種深度的了解,就像是我老婆會在我生日時送我最喜歡的Switch,而我卻不會因為她沒有給我買一塊勞力士而失望。
或者我們換個角度來看,探影的「退與進」同樣體現(xiàn)在了一輛車真正的本質上。比如直接引入歐版T-Cross的設計理念,沒有大刀闊斧的去改變什么。
這么做雖然保守,卻很聰明。一汽-大眾沒必要為了“仁者見仁”的地方過分糾結,畢竟喜歡西瓜和喜歡芝麻的人一樣多。
再比如,探影的尾燈是一個頗有爭議的設計。視覺上告訴你它在剎車時會全部亮起,但真正剎車時你才會發(fā)現(xiàn)它其實在逗你玩兒。
(如絲綢般細膩的LED尾燈精致無比)
保守并不意味著「后退」,而是沒必要盲目的「跟進」。
尤其是在山路上反反復復體驗了幾個小時之后,我更確信了探影沒有將過多的心思放在打扮自己這件事兒上,而是努力在提升自己的內涵。
150匹馬力的1.4T發(fā)動機還不至于讓輪胎抓不住地面,盡管這是一輛前置前驅的小型SUV。有趣的是,讓我覺得有些“抓不住地面”的反而是探影的轉向。
手感有些粘手的方向盤回正很快,而打輪時卻有些略顯沉重,有點像把兩只手伸進一個裝了許多蜂蜜的大缸里來回攪合。
這不算缺點,中心感強的轉向手感會讓駕駛員的信心十足。通俗來講,我們會用「德味兒」來形容這種難以表達的感受。
與這個「德味兒」字眼相匹配的,恐怕只有「厚重」二字了。
確實,探影在面對小顛簸和起伏路段時底盤會發(fā)出「咚咚」的沉悶聲,回彈飛快的懸架與它的大哥探岳如乘船一般的舒適取向略有不同, 緊致而更多了一些路感。
毫無疑問,探影在面對中國市場這道解答題時給出了一個正確的答案。
油門踏板的質感像是我一腳踩在了一塊巨大的QQ糖上,回彈極快。與之相對的,剎車踏板更像是一腳踩在了一塊在冰箱里放了一宿的巨大QQ糖上,回彈快的同時還有點硬。
探影的「進」不僅體現(xiàn)在了上述的特點上,更重要的是,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這臺7速雙離合變速箱的可能性。
從山路駛下進入城區(qū),變速箱一路都在勤勤懇懇的把每一次換擋優(yōu)化的平順,平順到我甚至不敢相信這是一臺7速雙離合變速箱。我不敢說這是大眾在家用車上最平順的變速箱,但說它是最「努力」的恐怕不為過。
當然,平順的背后還是隱藏著一絲絲的瑕疵。
雙離合變速箱引以為傲的換擋速度被探影放在了第二重要優(yōu)先級,降擋時轉速時??ㄔ?000轉以上,大概率是因為變速箱換擋邏輯上稍欠火候。
它足夠努力,卻不太聰明。
但考慮到我們的頂配車型僅15.99萬的售價,我只能用瑕不掩瑜來形容探影的一切行駛感受了。
尾巴:
探影的發(fā)布會結束之后,我回頭望了一下,發(fā)現(xiàn)李榮浩的小迷妹們仍然狂熱的簇擁在舞臺周圍,久久不愿離去。
此情此景不禁讓我鼻頭一酸,如果這是我最愛的汽車發(fā)布會,我還能像她們一樣保持著同樣的熱情嗎?后來當我開著探影在山路中穿梭,鉆進后備箱里提心吊膽的拍攝時我才發(fā)現(xiàn):
原來我還真會。
圖片版權歸車攝匯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
文章推薦
探索沃爾沃XC60:豪華SUV中的安全典范 傳祺gs4霧燈在哪開 傳祺gs4倒車燈型號 比亞迪元用什么機油好 gs4空調濾芯怎么換 gs4自動空調怎么用 傳祺gs4水箱在哪里 廣汽gs4傳祺換車門 傳祺gs4儀表盤圖標 傳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爾沃XC60:豪華SUV中的安全典范 傳祺gs4霧燈在哪開 傳祺gs4倒車燈型號 比亞迪元用什么機油好 gs4空調濾芯怎么換 gs4自動空調怎么用 傳祺gs4水箱在哪里 廣汽gs4傳祺換車門 傳祺gs4儀表盤圖標 傳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