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的汽車消費者,以大為美是出了名的。我們對于尺寸和空間的追求是要比很多體型更大的歐美人還要強烈的,為了迎合我們的需求,這幾年,無論什么車企的流行趨勢就是把車越造越大,想盡辦法把自己的車型加大尺寸、加長軸距,造出來的車一個個就像是加了膨松劑的饅頭,任憑自己的三維尺寸迅速地催大,市面上的車也都長成了姚明一般的巨大型,喜歡小車的用戶也因此叫苦不迭,只好在姚明當中尋找潘長江,來滿足自己對于相對高的靈活性的追求。
此言實在不虛,就連現(xiàn)在的某些A+級轎車,尺寸也逼近甚至超過了10年前的B級轎車,而當今的B級車,放在當年那就是妥妥的C級車,我這絕不是夸大其詞,2010年我家中買致勝的時候,把致勝跟當時的A6L并排停在一起,也就短了一個拳頭的長度而已。
之所以要把車的尺寸加的辣么大,因為現(xiàn)在,還有不占少數(shù)的消費者執(zhí)意認為:尺寸越大,空間越大,面子也就越大,這一點無可厚非,車輛的體量越大,確實提升了存在感,體現(xiàn)出了比較高的價值感。
還有一類消費者認為,空間越大,車子的乘坐舒適性也就會水漲船高,很多消費者在咨詢我們的題面中,明確要求空間大,因為很追求舒適性,這一點可就真的不能茍同了,空間越大可真的不一定就意味著舒適,因為空間如果大到一定程度,再加大就已經失去了提升舒適性,提升開揚感的意義了,再大也只是起到提升商務感,行政感的意義,那已經升級到舒適性以上的層面了,跟人感知舒適度的感官已經沒關系了,提升的無非是心理的虛榮感而已。而且,隨著車身尺寸的增加,一款車的操控靈活性也會多少打一點折扣。
就像邁騰這款車,雖然在國內飽受好評,巨大的銷量也說明了中國市場對于它的認可,然而對于它的舒適性,我卻有頗多微詞。雖然進入國內,因為加長軸距的緣故,邁騰的后排空間大得驚人,但無論是偏硬的座椅填充物、偏陡的坐姿、還是比較硬朗的底盤濾震質感,都讓人覺得這款車的舒適性沒有達到某些尺寸更小車的水準。而且,因為加長太多,前輪的轉角似乎相對標準軸距的版本卻沒有什么改變,邁騰的轉彎靈活度,也不像是一臺低于C級轎車軸距的轎車水準。
那什么才是關乎舒適性的因素呢?我個人覺得關乎于以下幾個方面:
1.視身材而定,充裕的空間
雖說空間不那么重要,那也是基于現(xiàn)在車輛普遍“發(fā)?!钡那疤嶂?,但如果真的碰到類似于雨燕,POLO,甚至86,BRZ這類車型的后排空間,給人帶來的憋屈感,是絕對不能用“舒適”這個詞來衡量的。
但是大家其實也不必過分擔心,現(xiàn)在車輛對于空間利用率的開發(fā),也是相當厲害的,例如把車輛底盤的結構扁平化,以騰出更多的空間給車廂的垂直高度,為車內的乘客提供了更多的縱向高度之余,也增加了行李箱容積。總之,只要是現(xiàn)在在市面上能見度比較高、有一定存在感的車,空間都不會成為特別大的硬傷。
2.出色的人體工程學
要提供舒適性,無論是乘客還是駕駛者,都擺脫不了一個名詞,那就是人體工學,尤其是座椅,座椅的造型、坐墊與靠背之間的夾角、壓力分布、填充物厚薄,軟硬程度、包括地臺高低帶來的另一個因素——坐姿的舒展程度,都能決定整車帶給人的舒適度體驗。另外儲物空間的實用性,就手位置,也能影響我們在用車時的心情好壞。
包括對于不同人身材的包容度,也屬于人機工學的范疇,我記得有一位消費者曾經問我:我一米八,是不是坐所有轎車都坐不下?。窟@就說明我們很多人沒有將車輛本身的人體工程學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現(xiàn)在的車型,絕大多數(shù)都是帶有座椅前后高低調節(jié)以及方向盤調節(jié)的,某些高級的車甚至還有踏板角度的調節(jié)功能,因此只要是基本正常身材的人,都能在當今的任意的車上找到一個滿意,合適的駕駛或者乘坐坐姿,完全不用考慮車型的限制。
試駕了一部分車型之后,我逐漸摸出了一些規(guī)律:在中國市場,日韓系車型的人機工程滿意度,普遍比歐美系車要高。主要的原因,我想可能是因為日韓系車從一開始,普遍都是以亞洲人的身材,亞洲人的使用習慣為藍本,進行設計以及針對性的研發(fā),因此在中國市場,可能會討巧一些。
而歐美車型,可能因為歐美人與亞洲人的身材有所不同,存在人體工程學方面的差異,同時,歐美人的用車習慣,也與中國人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歐洲車的后排利用率普遍比中國的車要低得多,考慮后排功能性大于考慮后排舒適性。因此以歐美人身材,使用習慣為藍本的歐美車,在人體工學方面普遍做的不如亞洲車這么對我一個中國人的胃口,就算來到中國市場,這些歐美車努力地做一些改進,但是出來的效果,也普遍沒有純種亞洲車做的這么好。
我這也不是往歐美車身上潑臟水,而是闡明了我個人的使用習慣罷了,我也并不否認,有很多歐洲車在這方面做的很好,但是我說的是絕大多數(shù)情況。就像有人喜歡吃中餐,有人喜歡吃西餐,我只是表明我個人的口味,不妨礙有些朋友也迷戀西餐的好味道。
3. 底盤調教的風格
我們很多人都曾經陷入過一個誤區(qū),就是舒適的車都是軟趴趴的懸掛,硬朗的懸掛可以減小激烈操控時重心轉移的幅度,提升安穩(wěn)感,但是對于舒適性會有毀滅性的打擊。其實這樣的理解并不完全正確。
我們大家可以想一想,軟趴趴的懸掛確實可以吸收路面上很多震動,讓底盤傳上來的動作盡量柔和,但過軟的懸掛會因為拉不住車身而產生多余的晃動,這就是余震。對于不太敏感的人而言,倒也不是什么大問題,但對于敏感的人而言,恐怕就會產生眩暈和不適了。因此,真正偏向于舒適的懸掛其實并不是沒頭沒腦一味地軟,而是一種有韌性的感覺,在對于路面震動有充分的過濾之余,還能保證余震盡量少的產生,也能保證車身的平穩(wěn),這是很高功力的調校水準。
4. 車內的氣味
車內的氣味確實非常影響消費者對于一臺車的第一印象,也非常影響一臺車的高級感與舒適性,很多體質敏感的乘客,如果聞到非常濃烈的新車味道,會產生惡心的感覺,也會加劇暈車的反應,我就拿自家的致勝來舉例,8年之前,剛剛提車回家的時候,我真的難以想象一臺售價高達20萬元的合資B級轎車,能有如此強烈的異味,這股味道直到8年之后的今天,也還沒有散去,不僅如此,新款車型上還繼續(xù)保留著這個問題,在我看來實在是不應該。因此也能看出,豪華品牌對于舒適性的營造是全方位的,類似于沃爾沃,雷克薩斯這樣的品牌,已經將車內用料的環(huán)保,車內有害氣體的控制放在了一個非常高的考量位置之上,說明車廂環(huán)保,還是很有必要、并且能有效提升用戶體驗的。
文末,我們還是希望在乎舒適性的買家,還是從以上提出的幾個維度來認知一臺車的舒適性部分,畢竟現(xiàn)在市場上的車沒有差的,只有合適或不合適的,要想找一部滿足自己舒適性需要的,還是從以上的幾個方面去入手來體會一臺車的舒適性,帶著針對性,有方向地去試,總比只看空間誰大誰小要有意義,實際高效得多。
文章推薦
探索沃爾沃XC60:豪華SUV中的安全典范 傳祺gs4霧燈在哪開 傳祺gs4倒車燈型號 比亞迪元用什么機油好 gs4空調濾芯怎么換 gs4自動空調怎么用 傳祺gs4水箱在哪里 廣汽gs4傳祺換車門 傳祺gs4儀表盤圖標 傳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爾沃XC60:豪華SUV中的安全典范 傳祺gs4霧燈在哪開 傳祺gs4倒車燈型號 比亞迪元用什么機油好 gs4空調濾芯怎么換 gs4自動空調怎么用 傳祺gs4水箱在哪里 廣汽gs4傳祺換車門 傳祺gs4儀表盤圖標 傳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