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常年活動范圍都在珠三角的我們來說,如果有機會去自駕旅行,大多都會向東西兩個方向走,但一般大多數(shù)人都很少會選擇說往北走。其實,從廣州出發(fā)一路向北,有很多我們聽得多但接觸很少的美景美食,這次我們受長安的邀請,要展開一程從廣州到長沙,接近800公里,為期兩天的自駕之旅。
而且湊巧的是,這次陪伴我們整趟旅程的,是我們一直很想試但又一直沒有機會試到的CS75 plus,這輛被稱作長安有史以來最漂亮的SUV,是不是正如大家所說那么好,跟CS75相比的提升又有多明顯,這是我們很好奇的?
首先第一天的目的地是湖南的郴州,中午會經(jīng)過廣東最北的城市韶關,走的是春節(jié)返鄉(xiāng)時不少人的歸家必經(jīng)路G4京港澳高速。正是由于這次的旅程幾乎全程高速,所以我想著重體驗一下這套在NE平臺上誕生的新動力系統(tǒng)給不給力,以及長途行車的舒適性會如何。
要說明一下,我這次拿到的是一臺更為走量的1.5T車型(至于2.0T配8AT的版本下次我們再找機會體驗),178Ps和265Nm的賬面數(shù)據(jù),在自主品牌里面已經(jīng)可以稱得上是第一梯隊了,而且搭配的是口碑一直很穩(wěn)定的愛信6AT,整個體驗確實很不錯,動力的輸出平順性很高,大部分我們常用的中低轉速區(qū)間都會覺得是有力的,在高速上即使過了120km/h后地板油超車,也還是能給人信心的。
經(jīng)過一個上午的長途奔襲,午餐時分我們就到達乳源瑤族自治區(qū)的八一瑤族新村,在那里享受到當?shù)厝说臒崆榭畲贁?shù)民族的熱情好客在這里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想進去吃飯?可以,先跳過去吧。而我已經(jīng)在旁邊時刻瞄準機會溜進去。可是還是擋不住在一旁的村長監(jiān)督,手腳不協(xié)調(diào)的我,也只能乖乖的跳過去了。
作為迎接客人的第一道菜,可以說是最重要的部分,而瑤家人也拿出了他們的特色之一,腌豬肉。說實話,瑤族的腌豬肉是比較辣的,再搭配著韭菜是最佳下飯組合。這跟我以往對客家菜的認知有點不太一樣,但經(jīng)過炒制之后真的特別香,在剛剛降溫的華南,吃上這么一頓,旅途的勞累感一下就掃光了。按照瑤族人的熱情,敬酒迎客是他們的日常,過三關更是瑤家人的傳統(tǒng)文化,可是我們下午還要開車只能殘忍拒絕,不然真的可以嘗試一下瑤家酒的醇香。其實內(nèi)心也有點慶幸,如果真的過三關,怕是直接倒下,沒人抬得動我走了。我覺得如果有機會,還是比較值得來這里體驗一下別樣的風土人情。
享受完一頓豐盛的瑤族午餐之后,下午我們還有150公里的路程要走,不過由于飯氣攻心,說實話其實開起車來還是會感覺比較累的,遺憾的是長安引以為傲的IACC技術只在2.0T頂配車型上出現(xiàn)。要知道長安是自主品牌里面最早涉足自動駕駛技術研發(fā)的廠家之一,對于許多駕駛輔助的裝備都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進入高速之后把速度提到最高限速,在這段時間京港澳高速并沒有太多的車輛,路況還可以,通過方向盤右側的按鍵就可以把ACC自適應巡航打開,設置好一個合適的跟車距離,我就讓它自己跟著前面的引導車走了,甚至可以通過儀表盤實時獲取與前車的距離。確實從剎車和加速的動作來看,都是挺自然的,而且在高速的彎道上轉向,方向盤不會出現(xiàn)明顯的段落感,讓我放心地把手輕搭著方向盤就可以走完全程,疲勞感比一般的定速巡航小太多了。到達郴州已經(jīng)快深夜了稍作休息,明天繼續(xù)不正經(jīng)試車。
到了郴州一定不能放過當?shù)氐拿朗常鳛轭^號吃貨的我已經(jīng)打開百度,搜尋到郴州必吃美食有哪幾個了。“殺豬粉”排在了第一位?好奇特的名字,還好酒店旁邊就有一家老字號可以品嘗一下。這里的殺豬粉是按價格給分量的,我點了個性價比的選項12元。整碗看起來好像只有粉并沒有其他佐料。原來是他們把豬雜剪的太碎了,藏在了碗底。但是在這種較冷的溫度里來上一碗粉,胃里還是暖暖的,如果來到郴州的小伙伴還是可以嘗試一下這里的殺豬粉。
吃完美食,我們就出發(fā)到郴州的“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漂碧,千丈見底”霧漫小東江。但11月的小東江顯得冷清很多,而我們期待的霧漫也沒能看到,只能說失望大于期望。據(jù)聞最佳時刻還是7,8月份,那時的小東江可以說是攝影師的天堂。說實話,近幾年的小東江被標榜了網(wǎng)紅打卡點后,吸引了眾多攝影師到此拍攝。但還是商業(yè)化嚴重了許多,也影響了我對他的印象。不是很建議再到這里來。
在最后一程從郴州前往長沙的路途上,我鉆到了后排當一名乘客,感受一下這輛車的行駛舒適性,其實通過前一天的駕駛我已經(jīng)覺得,CS75 Plus的底盤確實更有高級感了,它不像以前CS75那樣過分地強調(diào)舒適性,以至于覺得車太過軟綿綿,但是濾震的柔和感依舊存在,過一些高速的接縫或者在國道上一些被貨車壓出來的坑洼的時候,依然會覺得很厚實,現(xiàn)在的避震感覺會緊致一些,側傾的抑制也有提升。
而對于座椅的話,我這個1米8、200斤的胖子應該是比較有發(fā)言權的,兩天下來,感覺座椅的人機工程設計還是挺合理的,雖然是一體式的運動化座椅,但填充物的軟硬程度以及座椅皮質(zhì)的質(zhì)感都很不錯,開幾個小時的車也不會覺得腰酸背痛,不過在后排坐了小半天之后,發(fā)現(xiàn)前排的舒適性明顯比后排好,雖然后排的角度可調(diào),坐姿也算比較自然,但坐墊的長度還是不夠長,在長途乘坐時想稍微“葛優(yōu)躺”一下,大腿總是覺得支撐不夠。
不過瑕不掩瑜,經(jīng)過這兩天的深度體驗,我覺得這款CS75 Plus很好地接過了CS75的棒,把長安的優(yōu)勢項目發(fā)揮得更加透徹,經(jīng)過兩天的短暫體驗,發(fā)現(xiàn)CS75plus總是能很舒服的把你帶到目的地,或許長安真的在這臺車上放了許多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