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屆廣州車展上,廣汽豐田發(fā)布了旗下首款中型SUV威蘭達。
誕生于TNGA-K平臺,長寬高為4665/1855/1680mm,軸距2690mm。搭載兩種動力總成,分別是2.0L汽油版,以及整合了熱效率41%的2.5L發(fā)動機和THS II混合動力系統(tǒng)的雙擎版。
但這些都不是威蘭達最值得關注的地方。
在我看來,很少有新車能像威蘭達那樣,還沒上市,光憑名字就幾乎注定在中國會賣得熱火朝天。
要預測威蘭達的未來表現(xiàn),或許我們可以從近幾年SUV的全球化現(xiàn)象說起。
SUV在全球幾乎每個市場中的普及率都在不斷增長,消費熱度從傳統(tǒng)轎車過度到SUV的變化大約是從7年前開始的,這種趨勢仍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繼續(xù)攀升。全世界的消費者顯然都在傳達這樣的信息:SUV是他們想要駕駛的車輛。
在《The Grand Tour》第二季的節(jié)目中Jeremy Clarkson就曾經(jīng)說過:“目前英國人購買的新車里25%都是SUV,有一天我想了很久為什么消費者會買它們——比如你開著小鋼炮或者轎車,在路上看到龐大的SUV從對面駛過來,你會想‘要是我倆撞了我肯定是那個青銅級的,那我也買輛SUV吧’,SUV就像核武,只要某人擁有了其他人也會跟著想要……”
事實證明大猩猩還真不是在打嘴炮。
有外媒數(shù)據(jù)顯示,2018年全球SUV銷量達到2977萬輛,同比增長6.8%,同比增長數(shù)將近190萬輛,銷量在所有細分市場中均名列前茅??紤]到美國,中國和歐洲這三個最大的汽車市場進入降溫期,SUV仍創(chuàng)造了有史以來最高的市場份額,達到36.4%,與2017年相比增長了2.5個百分點,這足以讓人印象深刻。
然而,即便是這個受歡迎的團體也不能幸免于市場的不確定性。SUV去年的增幅低于2017年,與2016年和2015年火箭式的增速相比更是相去甚遠:盡管在2015年和2016年全球SUV銷量分別增長了21%和22%,2017年增長率降至12.8%,這仍然是兩位數(shù)的增長,到2018年只剩6.8%。
這固然是經(jīng)過多年快速增長后的自然趨勢。此前越來越多的汽車制造商加入該細分市場,新車型推動了銷量的增長,消費者對SUV的需求意識日益增強也起到進一步的推動作用。但中國,這個過去十年里全球汽車銷量爬升的主戰(zhàn)場,2018年的SUV產(chǎn)銷也不可避免地同比下滑3.2%和2.5%。
也就是說,當前全球SUV銷量仍在增長,但增速已明顯放緩,中國更是迎來史上首次銷量負增長。
通常來說,一個市場的產(chǎn)品銷量出現(xiàn)整體縮水,意味著這個市場的馬太效應會越來越明顯。
新造車企業(yè)一個接一個消失,自主品牌上半年市場占有率為39.5%,與2018年同期相比下跌3.9%,組成馬太效應中消極表現(xiàn)最為明顯的一端。另一方面,日系車上半年市場占有率增幅最大,從去年的17.8%飆升至今年的21.5%,是馬太效應中表現(xiàn)最為積極的一端。
在今年上半年合資品牌SUV銷量前十的名單中,日系車型占據(jù)半壁江山,細心觀察這10款車型,不難發(fā)現(xiàn)它們大部分都是緊湊型或中型SUV。
也就是說,威蘭達身處逆勢上揚的日系陣營,又屬于合資SUV中最受歡迎的尺寸,客觀條件相當友好。
并且威蘭達的主觀條件同樣給力。
首先,它是一臺豐田。在可收集的官方數(shù)據(jù)范圍內(nèi),今年前三季度能完成全年銷量目標70%以上的汽車品牌只有六家(分別是廣汽豐田、一汽豐田、雷克薩斯、廣汽本田、一汽-大眾奧迪、吉利),其中三家是豐田系的,威蘭達所處的廣汽豐田以80.04的完成率高居榜首。
其次,它的姐妹車型——來自一汽豐田的RAV4榮放自09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月銷量普遍穩(wěn)定在萬臺以上,在車市受挫的2019年依然可以刷出單月1.79萬輛的逆風成績。
第三,從玄學角度解釋,它是一臺SUV,而且名字叫“蘭達”。上一款有著相同特征的車叫漢蘭達,在華累計銷量超過92萬輛,是我印象中唯一一款接近一代生命周期末期卻仍在加價賣的車。倘若讓小米來賣威蘭達,這車應該叫“漢蘭達青春版”,就問你可不可怕。
種種因素綜合到一起,我很難想象威蘭達會出現(xiàn)銷量撲街的情況——除非它貴得離譜,我想一向定價謹慎的廣豐是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的。
在汽車市場“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的前提下,推出一款“光憑名字就注火”的車,且這把火在年底的廣州車展點起,更大作用是在不明朗的來年越燒越旺,延續(xù)香火,這不是毒奶,是威蘭達真的隔著屏幕都透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