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
——《圣經·出埃及記》
《黑白森林》中,小春哥引用十誡第一誡來喻人性的自私,哪怕神也不例外。買車的人又何嘗不是?你可以喜歡很多車,但心中信仰只有一個,best to best!
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中國車市有一個新的關鍵詞——“低迷”,不知何時到頭的銷量下滑讓所有的車企都頭疼不已,前幾年持續(xù)火熱的SUV下滑態(tài)勢尤其嚴重,而相反,合資品牌的轎車卻在這種不太好的世道里逆勢而上,有幾個尖子車型的銷量甚至步步攀升。
每月我們都盯著乘聯(lián)會或中汽協(xié)的月銷量排行榜,排在前面的大神總是那么幾款車。說實話,這個榜既不能當飯吃,也不能換錢花,但能打榜,能奪冠,就有噱頭有賣點,像極了三好學生的獎狀,奧運冠軍的獎牌,皇帝御賜緊身黃馬褂。車商恨不得將“月銷冠”的名頭印在車身上賣。
所謂行內看門道,行外看熱鬧。我們拿著銷量榜一門心思在鉆研為何本月A車奪了冠?是降價了,還是改款了,再或者本月營銷策略上有了明顯改善……購車者就明顯簡單粗暴——你賣得好,我信你,買!
于是乎,信得越多,賣得就越多,銷冠,妥妥的。每月爭冠賽,我們抱著瓜,坐看神仙打架。
國內汽車市場,說是各路神仙大顯神通,實際也就那么幾個大神打來打去:東風日產軒逸、上汽大眾朗逸,再加個話題滿滿的東風本田思域。
到此稿發(fā)布前,乘聯(lián)會10月份的銷量榜已經被我們翻爛了。
朗逸以46186輛的成績奪得該月銷冠。這個數(shù)據一點都不驚奇。作為中國銷量神車,朗逸一年能賣出50萬輛以上,連在一起怕是能給地球做褲腰帶。我們必須要承認,大眾的品牌力,在中國消費者心中依然很看重。
第二名軒逸,10月賣了42630輛,雖然惜敗朗逸,但銷量上漲迅猛,依然是東風日產產品體系中的銷量支柱。要知道,全新一代軒逸7月才上市。按照8月鋪貨,9月就已經緊追朗逸,10月再拉近份額的速度看,朗逸受到的壓力可想而知。還要知道的是,2018年老款軒逸可是多次將朗逸擠下榜首。如果朗逸是因為品牌力這個背景的話,軒逸用實力說話的成分或許更高,在消費群體中鑄造的“信仰”形象也就更高大。
至于第三、第四,乃至后面的排名,我們就不一一評價,至少在“輛”級上來說,他們皆不在一個層面上。
站在家用車的層面來看。
以軒逸上一代產品的生命周期后段,仍能穩(wěn)定保持3-4萬月銷量,穩(wěn)居同級領先地位,不得不說軒逸對家用轎車的需求把握有過人之處。
一直以來,東風日產給軒逸的定義就是戴著三條杠的“三好學生”,即形象好、空間好、燃油經濟性好。你別說,這三好看似平常,卻剛好符合考試重點,廠家對這臺車的賣點也把握得相當清晰。
回到消費者的需求上來說,買一臺正經的家用轎車,大部分人的主要需求也是這三個:長得好、空間寬敞、油耗低。以前的軒逸是這樣一臺車,現(xiàn)在的第14代軒逸也是這樣的車,它在有限的資源和成本內,把消費者最需要的這些方面做到最好,形成自己的最長長板,至于其它方面,軒逸從不貪心去追求。
此外,廣泛的家轎用戶群體也決定了將性價比作為軒逸的競爭力之一去考慮。
性價比,絕不是一味的便宜,一味的堆加配置,那叫“配置價格比”。更深的理解應該是,在同價競爭之下品質、功能的優(yōu)勢。新一代軒逸的定價,10.9萬元起,夠接地氣,同時在做工品質、配置裝備、金融保險服務上做出了誠意。
以12.99萬元的悅享版為例,新軒逸較同價位對手多出整套主動安全系統(tǒng)智能安全輔助系統(tǒng),提供超視距碰撞預警、預碰撞智能剎車、疲勞智能預警等功能。同時,裝配真皮大方向盤、真皮座椅、LED大燈,帶來高舒適性、高價值感體驗。
不難看出,新軒逸針對新生代家轎用戶的痛點,實現(xiàn)精準升級。
軒逸的好,并不代表對手就一定差。特別是在今年緊湊型合資家轎全面改款的背景下,對手們也不是好糊弄的。
長時間與軒逸爭奪家轎銷量冠軍寶座的朗逸,現(xiàn)在仍是軒逸的強大對手,尤其是在換MQB平臺之后的朗逸,產品力大幅提升,完全可以與軒逸一戰(zhàn)。朗逸在空間、底盤質感方面頗有競爭力,但其1.5L版本動力太弱,1.4T版本價格又較貴,這讓選購有些尷尬。
同為日系的豐田卡羅拉/雷凌,也是軒逸長期以來頭痛的對手。從年初開始,豐田TNGA架構就引起一時的話題,同樣也實實在在讓這兩臺車的駕乘品質突飛猛進,駕駛樂趣也穩(wěn)步上升。不偏袒地說,豐田一躍成為“富有駕駛樂趣”的豐田。而軒逸在空間方面以及內飾質感上表現(xiàn)突出,也是迎合了“以大為美”的國內消費者的胃口。
同樣身為日系的本田思域,在某種程度上也會與軒逸構成競爭。思域整體產品力雖強,但設計上都偏重于運動風,可能注重舒適性的消費者還是會更偏向軒逸。
跟著潮流走,就無法成為潮流。
很多品牌或車型推出,都會極力強調自己在重塑一個時代,鑄就一個標準,打造一個定義。東風日產也好,軒逸也罷,都不甘于“跟著走”,但都在努力適應時代,活成時代所需要的樣子。而所謂“信仰”,并非你偉大到所有人都毫無條件地跟隨,而是正因為你與我們太像,感覺就是為我們所需而生,方產生的依賴感——活成時代需要的軒逸,自然也就成了這個時代大多數(shù)人所需要的軒逸。
哪怕是神仙打架,也講求個招數(shù)或計謀。有的上來就硬磕,有的迂回,有的則適時而動,所以我們也就看到了每月銷量榜上的你爭我奪,好不精彩。
但購車者最終也只會選擇一個,貼上自己的“專屬”標簽。我們都可以將其看作是對車的信仰。只有被他們最終選擇,這些車才是最強的“神車”。
除了軒逸以外,你也不會再有別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