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的北京街景
![]()
1994年時北京街上跑的乘用車相當部分還是80年代的日本進口車,總體來說,路上跑的轎車、面包車和大客車的車型落后歐美日本8年到20年(二十年多年前中國汽車工業(yè)水平有限,合資車產(chǎn)量也不多,生產(chǎn)車型大都是落后國外一代)。當然,新款車也有些,1993年的進口車大潮中北京上牌的十幾萬輛新車中有幾千輛是歐美日本的同步車型,比如上圖中有一輛豐田Crona(T190)和一輛豐田海獅(H100)。
![]()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大發(fā)展中,北京出租車規(guī)模擴充到了1萬多輛,那批出租車基本都是進口車。1992年北京放開了出租車經(jīng)營,1993年迎來了出租車的新一輪發(fā)展,那時規(guī)定新上牌的出租車車身涂裝都是黃色,為了降低出租車門檻,增加了面的車型(起步價10塊錢,1塊錢/公里),90年代打面的真是便宜。這時候的夏利出租車三缸發(fā)動機還是日本原裝貨,質(zhì)量是后來國產(chǎn)機不能比的。
![]()
對于1994的普通北京人來說,轎車夢遙不可及,絕大部分人家里連空調(diào)還都沒有呢。
1999年的北京街景
![]()
上圖中大眾捷達不少,現(xiàn)在大眾老捷達在中國大眾粉中是一款神車,大眾品牌在中國的影響力最大,但是二十多年前可不是并不是這樣,90年代初期北京老司機眼中的神車是豐田和日產(chǎn)。雖然一汽大眾的捷達是1991年底開始生產(chǎn)的,開始并不被接受,并不是因為質(zhì)量,它的問題是造型太家庭車了,而二十多年前的北京轎車主要是商務用途,不少人覺得開這么一個車談生意沒面子,還不如一輛桑塔納。同樣的情況還有富康,兩廂造型的富康接受的時間要更晚些,隨著轎車開始進入家庭,90年代后期才開始被市場慢慢接受。
![]()
1999年上半年時北京的黃面的還很多,不過馬上要壽終正寢了(北京開始出租車升級行動,在幾個月里淘汰了所有黃面的)。80年代進口的日本車到這時候已經(jīng)十幾年了,很多都報廢了,但是在用依然還有,上圖中我找到兩輛,中間下方有一輛1980年左右進口的6代皇冠2.8,這輛車那時已經(jīng)跑了有二十年左右了,我在北京最后一次見到在用的6代皇冠2.8是200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