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蘋果把PLUS這個概念玩得人盡皆知后,各行各業(yè)都刮起了一陣PLUS風,當然為了和PLUS做出點區(qū)別,于是乎PRO和MAX就成了大家非常默契的選擇。
汽車圈也是如此,在大家都帶來了不錯的產(chǎn)品過后,好像很多品牌又陷入了升級攻堅的瓶頸階段。沒有了當時博越、RX5,或者是CS75這樣有著巨大影響力的產(chǎn)品,反而來的是博越Pro、CS75 PLUS和RX5 MAX這樣的看似“加量不加價”的車型。
至于為什么大家都選擇這么做,其實原因很簡單,它們的前代產(chǎn)品都有著非常不錯的口碑和市場表現(xiàn),在這樣的基礎(chǔ)上用這樣的命名其實遠遠比研發(fā)一款新車要容易的多,畢竟不需要自立門戶還能沾上前輩們的光。
那這些車到底是不是如同名字上體現(xiàn)的一樣?我們今天就通過其中的榮威RX5 MAX來尋找一些些答案。
其實對于深度接觸過榮威RX5的人們來說,不難發(fā)現(xiàn)它之間的聯(lián)系。
首先,MAX的意思就是升級。消費者有消費升級的需求,所以比RX5定位略高的RX5 MAX出現(xiàn)是合乎市場邏輯的。
其次,MAX的體現(xiàn)之處在于用車體驗的升級,也就是配置升級和外觀升級,實際上動力部分的變動并不算大。所以RX5 MAX更像是RX5的升級版本,而非換代車型,它們兩者也更像同級別的互補產(chǎn)品,給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
最后,就是命名的巧妙之處。RX5打開了智能SUV市場的大門,對于智能SUV而言RX5就像一個標簽一般的存在。沿用之前車型的命名,并不會讓消費者覺得車型繁多冗雜難以選擇,同時還會給RX5車系帶來更大的銷量和口碑,何樂而不為呢?
而這幾點里,和消費者用車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其實就是第二點,也就是用車體驗的升級,當然這也是我們這次來到重慶體驗它的目的。
消費升級,其實換個角度看就是錢多了。那錢多了,是不是買的東西也就多了,對車的空間需求也就更大了?至少在麻哥眼里,消費升級是可以如此簡單粗暴的理解的。
RX5 MAX的外觀,相比RX5肉眼可見的增大了一圈,這是它變化最大的地方。而且它的整體設計風格也有很大的轉(zhuǎn)變,如果說RX5的形象是斯文的話,RX5 MAX明顯要更硬朗得多,有那么幾分RX8的影子在里面。
這是消費者喜歡的變化嗎?至少我覺得是。為什么這么說,原因很簡單??纯床┰絇ro和CS75 PLUS的變化吧,都是往“硬”這個字再靠攏,廠商們在研發(fā)產(chǎn)品的時候其實都是做過市場調(diào)研的。這只說明了一個問題,消費者們越來越接受這種“硬”的設計,所以RX5 MAX以這樣的形象到來了。
其次,就是配置水平的MAX。更加聰明迅速的斑馬智行系統(tǒng),全液晶儀表,還有高規(guī)格的音響配置,這也東西也是消費者需要的嗎?答案自然也是肯定的。
車機的進化,其實最好的參照就是手機的進化。信息時代,我們需要的是更快,更豐富的信息,而它們的最佳載體就是一塊足夠快,而且足夠大的屏幕,RX5 MAX上搭載的這套最新的斑馬智行系統(tǒng)不就是往又快又大的方向在進化么?
最吸引人的,應該也算是RX5 MAX首創(chuàng)的一項功能了,就是AR實景導航。其實講真在最早看到這個功能介紹的DM時候是完全不報希望的,不過在實際體驗了一圈過后其實能感覺帶它對于日常行車還是有很大幫助的,尤其是在重慶,有了AR實景導航,走錯路口的幾率簡直是大大下降。
至于動力總成部分,則是在在PLUS和PRO以及MAX過程里最容易被忽視的地方。當然這點無可厚非,外觀變了,配置高了,面子里子都有了,最重要的是價格還沒有什么提升,這么看動力總成的升級必要性其實自然不那么高了。
實際也是如此,相同或者類似的動力總成在前代車型上都有著不錯的表現(xiàn),所以怎么看也難找到升級的理由。所以不管是PLUS,還是PRO,或者是MAX,它們的升級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投其所好”,只要對上消費者的胃口了,管你叫什么名字其實一點不重要。
當然,說回今天的主角,榮威RX5 MAX。它值得買嗎?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沒什么花里胡哨的理由,在相同或者略高的價格里,榮威RX5 MAX塞進了更多我們想要看到的配置,這點就足夠了,畢竟想要打動年輕消費者的話,設計是必須的,但是對于這類消費群體來說性價比同樣也是必須考慮的。這個時候,全方位MAX的意義就很容易體現(xiàn)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