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德國沃爾夫斯堡到中國成都,從一款無數(shù)人心中的“國民車”到一個獨立的全新品牌,跨越28年時間的捷達在今年春天迎來了“新生”。
![]()
眾所周知,近年來隨著車市的持續(xù)下滑,諸多造車新勢力都面臨了巨大的生存壓力,當然部分傳統(tǒng)車企也面臨著退市的風險。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個全新的品牌,捷達卻輕松實現(xiàn)了熱銷。在剛過去的9月份,捷達品牌旗下兩款車型VS5和VA3迎來了上市,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兩款車型就合計完成了11080輛的銷量成績,達成預設目標的130%,可謂首戰(zhàn)告捷。
![]()
沒有“VW”標不重要,性價比才是關鍵
此前,有不少網(wǎng)友表示,沒有“VW”標的捷達的銷量肯定會“撲街”,畢竟當初捷達的熱銷肯定還是離不開車頭懸掛的LOGO。但不可否認的是,不管是VS5(8.48-11.28萬元)還是VA3(6.58-9.28萬元),這兩款車都基本上和同級中國品牌的價格相當甚至更低,可以算得上是最便宜的合資車型了。
![]()
當然價格便宜只是“敲門磚”,再加上大眾MQB平臺、EA211發(fā)動機、一汽大眾成都工廠品質高度以及愛信變速箱的黃金組合等等,可以說是產品競爭力十足。隨著國內汽車市場的逐步下沉,三四線城市的需求不斷提升,捷達品牌此時卻針對性地推出售價更低、配置更豐富的入門級車型,簡直是三四線城市消費者的福音,熱銷也在情理之中。
![]()
說“狼來了”為時尚早,但鯰魚效應已然激起
伴隨著捷達品牌首月的熱銷,網(wǎng)絡上又出現(xiàn)了一種聲音:中國品牌的生存壓力更大了,因為捷達這頭“餓狼”下山了,未來中國品牌的市場份額會進一步下降。
話雖如此,但在《車壹圈》看來,目前說“狼來了”還為時尚早。從9月銷量來看,捷達VA3和捷達VS5的總計銷量為11080輛,也就是說,兩車的單車銷量平均在5500臺左右,相對于目前同級的自主品牌車型而言,表現(xiàn)算不上特別突出,畢竟像哈弗H6、吉利帝豪這類車型銷量動輒好幾萬。不過作為一個全新的品牌,在渠道和品牌不占優(yōu)的情況下,捷達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還是可圈可點的。
![]()
盲目吹捧合資,貶低自主自然不是一個合格媒體人該有的素養(yǎng),但對于捷達和中國品牌目前所處的市場環(huán)境我們也應該正視。作為一個德系品牌,捷達的到來勢必會在中國品牌固有的市場激發(fā)“鯰魚效應”,讓中國品牌更有危機感,進一步淘汰落后產能,促進品質的提升。
與此同時,也能給其他合資品牌敲響“警鐘”,如果一再堅持“高高在上”,未來肯定會被消費者所拋棄。而對于消費者而言,更多物美價廉的產品到來何樂而不為呢?
![]()
還是那句話,銷量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用最少的錢能夠買到品質高的產品才是消費者普遍愿意看到的,在這一點上,自主品牌和那些擺高姿態(tài)的合資企業(yè)還需要多多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