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國家開始推行不停車電子收費系統(tǒng)(ETC)開始,各大渠道關于ETC的推廣和普及幾乎是鋪天蓋地,在如此強大的“攻勢”下,不少車主也紛紛辦理了ETC。
![]()
根據交通運輸部網站消息,截至今年9月11日,全國ETC用戶累計達到12631.74萬,完成發(fā)行總任務的66.18%;其中,今年新增的ETC用戶4976.04萬,比去年底增長了65%。但是車主的實際使用情況真的如增長數字一般美好嗎?
![]()
雖然上圖來源于網絡,真實性有待考究。不過在剛剛過去的中秋假期,不少地方的車主都反映在通過高速收費站時,ETC通道幾乎沒有比人工通道快多少。
![]()
原因在于選擇使用ETC出行的車主越來越多,但是部分高速公路的ETC設施建設似乎并沒有跟上ETC增長的速度。因此,在通過收費站時,一部分車主從人工通道轉移到了ETC通道,但是ETC通道還是只有原來的1、2條,擁堵也就不足為奇了。
![]()
與此同時,個別安裝了ETC的車主出現了被盜刷的現象,讓不少車主都“人心惶惶”。據悉,目前發(fā)行的ETC卡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是ETC公司與銀行聯合發(fā)行的記賬卡,用戶持有一張單用途ETC卡和一張銀行卡。第二種是ETC公司與銀行發(fā)行的二合一的聯名卡,即在普通銀行卡上加入了ETC功能。前者不存在被盜刷的風險,只有具有銀聯閃付功能并且開通了免密、免簽服務的第二種卡存在被盜刷風險。
針對盜刷現象,交通運輸部已經印發(fā)通知,督促ETC公司和相關銀行停止發(fā)行二合一聯名卡。同時也提醒車主關閉閃付和小額免簽免密服務。
![]()
另外,此前有媒體曝光,有銀行營業(yè)廳為了完成ETC業(yè)務推廣,把車主置之不顧,輸入一些尚未辦理ETC業(yè)務的車牌號。致使車主真正想要去辦理相關業(yè)務的時候,被告知其車牌號已經被他人注冊,無法再次辦理。然后車主只能通過當地高速公路ETC營業(yè)廳查詢其ETC“被辦理”信息 ,再聯系當地銀行營業(yè)廳取消并重新辦理。整個過程十分麻煩,費心費力。
![]()
當然,ETC作為一項提升高速公里通行效率的設備,還是給廣大車主們帶來了諸多方便的。9月18日廣東省交通集團發(fā)布消息,2019年中秋小長假全省高速公路出口的ETC總車流量753.63萬車次,ETC使用率約為45%,同比增長12.51%。而且收費站的工作人員稱,每輛車通過人工收費通道的時間,大約是通過ETC通道的10倍。
![]()
就目前來看,ETC的辦理數量還在迅速增長當中,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關于ETC的新的技術問題和管理問題也會接踵而來。尤其是關乎到車主使用體驗、信息及財產安全、道路通行效率等方面的問題,應該引起有關部門和企業(yè)的足夠重視,提前預防,盡早解決。
另一方面,高速公路部門應該加快ETC車道的建設,妥善安排現有收費人員的去留。同時增加對于ETC相關設備維護管理的培訓,提升收費站工作人員的應急能力。讓高速收費站的通行速度能夠真正提升,而不是把擁堵從人工通道轉移到了ETC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