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極駕客的第1989篇文章
![]()
路上本沒有麋鹿,安全意識到位了,看誰都像麋鹿。
今年十月上市的新款RAV4里里外外可以說是煥然一新。硬朗的外觀,全新的內飾,還有越野版/運動版可選,實力圈了一波粉。
![]()
不過在3月和9月的兩場麋鹿測試中,它的表現(xiàn)卻是令人大跌眼鏡——68km/h。要知道,同級別的奇駿曾經取得80kph的成績,其他對手的表現(xiàn)也都在及格線(70kph)以上。
這無疑是潑給車迷的一盆冷水。
![]()
3月份km77網站對RAV4進行麋鹿測試
“麋鹿測試”是國際上衡量車輛安全性的重要標準。追本溯源,這個測試的名字來自駝鹿這種動物,正確叫法應該是“駝鹿測試”(Elchtest),不過在國內大家習慣稱其麋鹿測試罷了。
![]()
這項測試最初是由于北歐的駝鹿經常會在車輛前出其不意地跳出來,高速行駛的車輛避讓不及,與之相撞,駝鹿龐大的軀體(重量可達300kg)直接跌入駕駛室,引起非常嚴重的事故。所以“麋鹿測試”應運而生,檢驗的就是車輛高速避障的能力。
![]()
麋鹿測試的場地大體如下圖(km77執(zhí)行ISO3888-2標準),根據具體車型,路寬會有所變化。駕駛員進入第一段直路2m后松開油門和剎車,僅控制方向。最終成績評定則取決于車子能順利通過這段路徑的最高速度。
![]()
做麋鹿測試的權威機構有兩家:一家是瑞典Teknikens V?rld,采用滿載方式;另一家是西班牙的km77.com,采用空載方式。不過兩家公司都無法精準控制每一次的操作,只能盡量不更換駕駛員。
小編整理了幾臺麋鹿測試中“翻車”的車子,幫你分析分析,或許今后不看麋鹿測試也能精準選中最安全的車。
麋鹿測試最初被廣泛關注,要從這第一個例子——奔馳說起。
早在1997年,那個時候麋鹿測試還是瑞典的“土特產”,當地汽車技術雜志Teknikens V?rld在對當年的奔馳A級進行麋鹿測試時,本來是信心滿滿,卻在60km/h的速度下,一把轉向把車子開了個底朝天,最終成績不堪入目,甚至低于前東德制造的“衛(wèi)星”老爺車。
![]()
“印度式”躲閃
奔馳針對這事及時的做了召回,對懸掛系統(tǒng)加以改進,并增配了ESP(車身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成績大大改善。自此麋鹿測試被人廣泛關注。
這第一個案例不難看出,ESP系統(tǒng)是高速避障中,保持車身穩(wěn)定性的關鍵因素。在行車電腦輔助下,通過對車輪的制動力重新分配,控制車身姿態(tài),這比單純的剎車和打輪兒靠譜多了。
這第二個例子是海拉克斯(Hilux),就是中東各種戰(zhàn)爭里經常見到的豐田皮卡。
說起來你可能不信,這個大家伙自從2007年折戟于麋鹿測試之后,時隔九年再次“翻車”。再次印證了魯迅的那句話:在哪里跌倒,就在哪歇一會。
![]()
三賤客:放著我來!
2016年的失敗讓豐田面子上掛不住了,經過重新調校,海拉克斯才最終通過了測試。
![]()
那又是為什么,海拉克斯總是過不去這道坎呢?
首先,皮卡重心高,這是最好理解的。
其次,我們注意看海拉克斯的輪胎,可以注意到它的扁平比非常高,就是說輪胎很厚。這樣一來,當車身側傾的時候,輪胎受壓縮導致的形變就更明顯。這也是許多強調操控的跑車選用低扁平比輪胎的一大原因。
第三,海拉克斯懸掛行程很長,導致側傾進一步加大。同時回彈阻尼要能夠“拉住”車輪,保證連續(xù)轉向時,彈簧不會把車子“彈翻”。
第四,皮卡的軸距較長,測試場地長度卻不因此而增加,閃避能力受限。
第五,海拉克斯車體結構決定它頭重腳輕,容易栽跟頭。如果貨廂里裝點貨,就……可以把貨全扔出來了……(手動狗頭)
最后再舉一個正面的例子吧。
——本田飛度GK5(帶ESP高配版本)
![]()
這臺車在麋鹿測試里拿到過85km/h的成績,在榜單上絕對是名列前茅,甚至超過了榜單上的保時捷家族。
![]()
飛度采用的“中置油箱”,將油箱藏在前排座椅下方,本意是為后排創(chuàng)造更大空間,沒想到無心插柳,讓它獲得了更低的重心。當然,采用水平對置方案的保時捷也不是吃素的,飛度占了軸距短的便宜。
![]()
別看麋鹿測試似乎是在找一臺車的“操控極限”,但它并不能代表一臺車操控性的好壞,至少是片面的。舉個例子,一臺關閉了ESP的Hypercar,或許會在麋鹿測試中失控,但在賽道的彎道中卻可以高速通過。要看操控好壞,還是到賽道上更有說服力。
有很多人在討論,說越野車參與麋鹿測試到底意義何在?在這里拋磚引玉:只要是能夠合法上路的車子,就有可能在路上遭遇突發(fā)情況,也就需要具備緊急避讓的能力。區(qū)別在于,對于越野車而言,麋鹿測試的要求可以適度降低,比如對于“順風跑90”的吉姆尼,能夠在60km/h的速度下通過麋鹿測試,就已經是成功了。而對于那些具備高速行駛能力的城市SUV,重心高、懸掛行程長……這些都不是借口!既然你的行駛速度快,那就應當拿出與之匹配的安全性能。
現(xiàn)在一些品牌的主動安全系統(tǒng)已經可以做到自動控制車子完成閃避,但不管是人為操作還是系統(tǒng)控制,都需要保持可控的車速。說到底,只有駕駛者時刻把握著對車輛的控制,這一切的安全配置才有意義。
撰文//張一
—— · END · ——
▼《極駕客》第47期封面
![]()
![]()
![]()
![]()
極駕客TopDriver微信粉絲群現(xiàn)已開通,
由于人數限制,
請微信添加“woo91u”個人微信號,
邀請您加入我們的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