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對于近10年以來的中國自主品牌,幾乎可以判定,將是一個至暗之年,甚至都不用等到年終盤點,很多自主品牌可能都很難度過今年的車市寒冬,相比之下,可能那些擁有暢銷合資品牌的中國車企可能還好一點,畢竟合資品牌的利潤分成還能幫這些車企填一點虧損的坑,對于那些本身銷量低迷,還沒有暢銷合資品牌的廠商來說,可能情況就非常嚴峻了。
![]()
很多時候,觀察中國汽車市場的動向,并不能僅僅只看銷量,很多時候銷量中的水分是很大的,尤其是廠商口徑,當然可以確定的是,那些從廠商口徑出來的銷量如果都很不堪,那就是真不行!所以某些時候,我們需要借助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一般情況下,由于監(jiān)管機構和股東、監(jiān)事會的存在,財務報表出現(xiàn)虛假信息的可能性相對很小,所以通過查看上市車企的財務報表,對于當下這些中國車企的生存現(xiàn)狀便有了一個全面的認知。
![]()
進入9月份,上半年各個國內上市車企的半年財報基本上已經披露的差不多了,我們也拿到了國內上市車企的半年財報,通過這一份包含了幾乎所有上市車企的財報數(shù)據,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自主品牌在今年的不堪。
首先來看一線自主品牌,目前業(yè)界普遍認可的自主一線品牌無非也就是吉利、長城和長安,通過財報數(shù)據來看,這三者上半年的盈利狀況都不是很好,出現(xiàn)了大幅度的下滑。其中吉利汽車上半年營收475.5億元,盈利40.1億元,同比大跌40%;長城汽車半年營收413.77億元,盈利15.17億元,同比大跌58.95億元;長安汽車更加慘淡,上半年營收298.76億元,凈利潤虧損22.4億元,同比下滑239.17%。其中長安福特的銷量和營收嚴重下滑,是長安汽車利潤大幅度下滑的主要原因,當然其中也有自主板塊表現(xiàn)不佳的因素。
![]()
其實通過財報數(shù)據,能夠看到很多自主品牌板塊銷量和差勁的品牌對合資品牌利潤的吞噬作用,包括上汽集團、廣汽集團、華晨中國的利潤都出現(xiàn)了下滑,下滑幅度分別達到27%、28.85%、9.4%,要知道這三個品牌旗下的很多合資品牌都是暢銷品牌,即使在今年的大環(huán)境下,銷量依然在持續(xù)增長,比如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廣汽豐田、廣汽本田、華晨寶馬等品牌,那么這些品牌的營收能力是相當強的,而且利潤分成也是對半分,所以這些合資品牌的一半利潤都要歸于這些上市中國車企,但是我們看到,整體的利潤下滑幅度依然很大,那么只有一個解釋,就是這些擁有合資品牌的自主品牌本身營收能力很差,或者說虧損嚴重,導致合資品牌的利潤分成被自主板塊的大量虧損或者大幅度下滑給吞噬掉,導致利潤大面積下滑。
![]()
當然最慘的還是那些既不是自主一線品牌,也沒有合資品牌的上市車企,比如海馬、眾泰、力帆,這三個上市車企上半年分別虧損1.78億元、2.9億元、9.47億元,這幾個品牌的處境已經十分危險,如果不能及時止損,那么被淘汰出局就有很大的可能性,當然目前來看,可以止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
當然雖然中國上市車企一片低迷,但還是有那么一些車企獲得了不錯的營收和利潤數(shù)據,比如北汽藍谷,雖然營收不到100億,但是凈利潤接近1億,利潤同比增長接近10%;比亞迪汽車營收達到621.84億元,凈利潤為14.55億元,同比增長203.01%,這兩家車企主要的利潤增長源來自于上半年增長幅度較大的新能源汽車銷量。
![]()
而上市車企中,福田、宇通、中通三家商用車車企的利潤也出現(xiàn)了增長,其中福田汽車增長幅度達到127.7%,可見剝離了寶沃汽車之后,福田汽車的增長能力還是相當?shù)轿坏摹2贿^中通客車的利潤只有3300萬元,總體來說,還是比較一般!
![]()
所以其實從上市車企的財報來看,中國車企已經到了很危急的時刻,通過我們上述的分析,不管是一線自主品牌,還是有合資品牌的自主品牌,以及既沒有合資品牌,本身銷量又很差的自主末流品牌,整體的利潤下滑幅度或者虧損額度都是很大的,那么隨著合資品牌在價格上向自主品牌的領地下探,未來自主品牌的整體處境將更加艱難,或者說,中國自主品牌的淘汰賽已經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