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汽車拿到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卻沒有實力生產汽車,而是借助‘資質’四處找投資,很多有能力、想生產的新能源汽車企業(yè),卻得不到生產資質?!奔毓杉瘓F董事長李書福曾直言,“雙資質”只是部分車企融資的敲門磚。
不過,資質并非“不動產”。據(jù)了解,拿到生產資質的企業(yè)兩年內未能完成工廠建設,不具備生產條件的企業(yè),發(fā)改委將撤回已發(fā)放的生產資質。
為防止“準生證”的收回,目前拿到雙資質的企業(yè)均已完成工廠的建設。如河南速達在成立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動靜,一度被質疑為“僵尸企業(yè)”。懷著“趕考”一樣焦灼的心情,河南速達在去年加速完成工廠建設;尚無量產車推出的敏安汽車也完成了工廠建設。
再加上,去年12月工信部出臺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yè)及產品準入管理辦法》將代工模式變得合法,資質不如從前“搶手”。此外,去年12月,發(fā)改委發(fā)布的《汽車產業(yè)投資管理規(guī)定》要求資質不再允許異地遷徙,造車資質進一步貶值。
![]()
圖片來源:攝圖網(wǎng)
那對于“雙資質”企業(yè)而言,資質還可以做什么?或許,為他人代工成為“雙資質”企業(yè)的一種可能性選擇。比如,長江汽車已經(jīng)開始給零跑汽車代工,成為造車新勢力間互為代工生產的典型案例。
但對于更多沒有資質的造車新勢力而言,具有豐富生產經(jīng)驗的且產能閑置的傳統(tǒng)車企更容易成為傾心的對象。比如給蔚來代工的江淮、給小鵬代工的海馬、租賃給華人運通生產條線的東風悅達起亞等。
博郡汽車董事長、CEO 黃希鳴就曾告訴記者,博郡汽車與一汽夏利合作并非奔著“資質”?!百Y質可以花錢買到,通過地方政府也可以搞定廠房和設備。但生產管理團隊才是保證產品落地的基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