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北汽宣布購入戴姆勒5%股份,成為戴姆勒的第三大股東,持股僅次于吉利集團(9.69%)和科威特主權(quán)基金(6.84%)。
![]()
2013年11月19日,北汽集團與戴姆勒簽訂了一份全面戰(zhàn)略合作交割書,這份交割書被稱為“北戴合”項目。根據(jù)項目的計劃,戴姆勒與北汽將會交叉持股。
而就在2013年,戴姆勒迅速的完成了對于北汽股份的收購:以6.4億歐元的價格購入北汽股份12%的股權(quán),并在北京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的股權(quán)增至51%。
但北汽對于戴姆勒的持股,一直都沒有完成。以至于在2018年2月,吉利都率先持股戴姆勒9.69%的股份,成為戴姆勒最大的股東。
直到現(xiàn)在,自北汽與戴姆勒于2003年就開始合作的16年后,北汽終于完成了入股戴姆勒的美夢。
那么,北汽為什么那么執(zhí)著于入股戴姆勒呢?
![]()
多年美夢?更可能是無奈之選
自2003年,北汽與戴姆勒建立合作后,雙方成立了合資企業(yè)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以及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
而北汽對戴姆勒的執(zhí)著,可以從北汽自身的業(yè)務情況看出。
根據(jù)北汽財務報告顯示,北汽2018年的營業(yè)收入為1,519.2億元。其中,1,354.2億元的營業(yè)收入來自北京奔馳,占總營業(yè)收入的比重接近九成。
再看看北京現(xiàn)代這家合資公司,在薩德事件之后,今年前五月累計銷量已下降至22.1萬輛,同比降低約25%。已經(jīng)無法撐起北汽現(xiàn)在的門面。
而隨著國內(nèi)電動市場發(fā)展而崛起的北汽新能源,雖然2018年已經(jīng)實現(xiàn)盈利,但凈利潤只有不到2億元。這還是在拿到了44.5億元的國家補貼的基礎(chǔ)上才實現(xiàn)的。也就是說,扣除補貼,北汽新能源2018年虧損了接近43億元。
在補貼退出的政策大背景下,北汽新能源還遠遠沒有成長到獨當一面的地步。
![]()
綜合以上情況,我們都能看出目前北汽對于戴姆勒的依賴。如果戴姆勒中斷了和北汽的合作,對于北汽來說將會是毀滅性的打擊。
因此,為了穩(wěn)定和戴姆勒的合作關(guān)系,北汽才如此執(zhí)著,千方百計要入股戴姆勒。
可能正是看到了這一依賴關(guān)系,雖然雙方簽訂了合作交割書,但戴姆勒遲遲沒有讓北汽入股。甚至在2018年2月,吉利中途殺出,成為戴姆勒最大股東,并且雙方合作共同開發(fā)Smart品牌。
這件事戴姆勒沒有選擇合作十幾年的北汽,而選擇了吉利,這背后的原因值得思考??梢钥隙ǖ氖?,這件事直接成為了懸在北汽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
此次,北汽成功入股,成為戴姆勒的第三大股東,在合作事項上已具備了一定的發(fā)言權(quán)。想來,北汽的心理重擔終于可以減輕一些。
戴姆勒為何此時松口?
那么,多年都為讓北汽入股的戴姆勒,為何此時松了口?
想必這也與戴姆勒自身處境有關(guān)。
今年一季度,戴姆勒息稅前利潤同比下滑15%,凈利潤同比下滑12.5%。剛剛公布的二季度財報中,經(jīng)營狀況同樣不理想,息稅前利潤虧損15.6億歐元,而去年同期利潤為26億歐元。
在過去一年時間里,戴姆勒已經(jīng)發(fā)布了4次盈利預警,股價累計下跌了20%,幾乎跌至六年來的最低水平。
![]()
在這種處境之下的戴姆勒,必然要想辦法從困境中走出。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就是通過中國市場。
當然這并不是什么秘密,如今各個車企巨頭無不將目光盯著中國這塊巨大的蛋糕。也正因為如此,戴姆勒想要切走這塊蛋糕,最有效率的方法還是北汽。畢竟與吉利的合作才剛剛開始。
此前,戴姆勒曾表示希望增持北京奔馳的股份至65%(目前持股49%)。如今在中國放開50%的合資股比限制之后,增持北京奔馳的股份,是其快速提高盈利能力的好方法。
這種增持肯定不是簡簡單單讓戴姆勒拿出等額資產(chǎn)就能解決的。我們也可以聯(lián)想到,這背后的代價之一,就是北汽入股戴姆勒,綁定合作關(guān)系。
![]()
所以此次戴姆勒讓北汽入股,我們認為很有可能是北汽與戴姆勒在各自所處的困境中,做出的最有利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