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溫斯頓
最近幾天,針對房地產(chǎn),全國興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洋名批判運動,什么曼哈頓、普羅旺斯、埃菲爾、威尼斯等等,都成為整治的對象。
![]()
事實上,崇洋媚外并非房地產(chǎn)個例,國內(nèi)很多行業(yè)亦是如此,包括我們身處的汽車行業(yè),很多自主品牌都是其中的受害者,他們常常批判消費者崇洋媚外,但同時他們本身又是崇洋媚外的執(zhí)行者,給自己的品牌或者車型起了很多洋名,甚至有的一線自主品牌也不能幸免,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
比亞迪BYD,自主品牌洋名的開創(chuàng)者
比亞迪,應該是第一個使用洋名的自主品牌,也是知名度最高的洋文商標。很顯然,比亞迪在品牌創(chuàng)立之初,是想借助“Build Your Dream”這樣一個“高大尚”的洋名,迅速提升品牌的調(diào)性。畢竟當時的消費者也確實普遍存在這樣的心理。
![]()
但令人遺憾得是,很多人并沒有理解這層意思。相反,由于比亞迪初期的產(chǎn)品質(zhì)量較差,設計也很中庸,這樣一個洋名并沒有給比亞迪帶來一絲的高級感,反而因為京罵的某個諧音,成為很多網(wǎng)友調(diào)侃的對象。
![]()
當然,王傳福并非固執(zhí)之人,迷途知返方顯英雄本色。發(fā)現(xiàn)問題之后的比亞迪,迅速推出了自己的王朝系列產(chǎn)品,并且直接用漢字當車標。
秦、唐、宋、元系列車型也憑借著出色的產(chǎn)品力和蘊含中華文化的名字,迅速也獲得市場的認可,尤其是比亞迪秦和唐,目前的網(wǎng)絡口碑極佳,其中比亞迪宋 max更是長時間占據(jù)10萬元級家用MPV銷冠寶座。
領克Lynk & Co,新一代洋名的代表
本來最近幾年,隨著自主品牌形象的提升和品牌自信的逐步建立,洋文名字已經(jīng)開始退潮,但領克Lynk & Co的到來,再次掀起了一波風潮。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領克一直聲稱自己是一家誕生于哥德堡,面向全球的新品牌,自然需要取個洋名來彰顯自己的國際品牌身份。
![]()
即便是在國內(nèi),李書福也并不想讓外界將領克和吉利混為一談,領克肩負著吉利“高端化”的重任,也需要一個與眾不同的洋名來彰顯與吉利的不同。
或者說在吉利自身的概念中,吉利、博瑞、博越、帝豪這些中文名稱只適合在中低端,但是對于悉心打造的高端品牌,只有洋文才能賦予其高貴的形象。這種固有觀念可以理解,但消費者未必接受。
![]()
所以,與品牌創(chuàng)立初期,對外一直使用Lynk & Co作為品牌名不同,如今的Lynk & Co已經(jīng)開始回歸本質(zhì),不再固執(zhí)盲從,開始轉(zhuǎn)而使用領克這個中文名,畢竟目前領克的市場仍在國內(nèi),而Lynk & Co也確實太過拗口。
哈弗,我們更喜歡用長城代之
哈弗,中國最成功的SUV品牌,名字與“哈佛”同音,很容易令人產(chǎn)生對于哈佛大學的美好聯(lián)想,但相比于長城,哈弗這個名字卻一直都比較尷尬,或者說存在感并不高。
![]()
![]()
因為哈弗終究是洋文的諧音,遠不如長城朗朗上口,而且長城的知名度更高,字里行間都彰顯著民族的自信和底蘊,所以包括我們在內(nèi)的很多媒體和消費者,在提到哈弗車型的時候,都會習慣用“長城”來代替。
寶沃,出口轉(zhuǎn)內(nèi)銷
和樓上的比亞迪、領克等本來是中國血統(tǒng)故意取洋名相比,寶沃這個洋名其實情有可原。因為寶沃品牌的創(chuàng)立之源,已經(jīng)追溯到了70年代的德國,并且和奧迪、寶馬、奔馳并列,是BBA并肩而立的德系四兄弟。既然和奔馳奧迪們已經(jīng)是兄弟了,取一個洋名自然理所應當天經(jīng)地義。
![]()
在奔馳寶馬的背書之下,寶沃初期的銷量也非常不錯。當然,后來寶沃的身世被好事者翻出,原來是福田花了500萬把一個已經(jīng)消失了近幾十年的德國品牌復活了,借此給自己貼上了德系標簽。
后來隨著謎底揭開,寶沃的華麗袍子很快就被扒得精光,這個洋品牌的身份,也瞬間變得非常尷尬,這一點從如今寶沃尷尬的銷量就能看出。
寫在最后
事實上,除了上述幾個品牌之外,自主陣營還有包括圣達菲、斯威、閣瑞斯和斯派卡等很多貌似洋氣,其實就是本土品牌的怪異名稱。不過現(xiàn)實總是殘酷的,這些自主品牌即便起了個洋名,依然逃脫不了被市場拋棄的命運。
![]()
其實漢字博大精深,車企們完全可以從中找到合適自己的名字,而且會遠比洋名更有關注度,比如最近吉利推出的新能源品牌就叫“幾何”,首款車叫幾何A,這種命名方式就非常新穎,而且也自帶話題迅速獲得擴散,讓人過目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