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隨著中國汽車市場呈現(xiàn)多元化趨勢,以及85后成為汽車消費主力軍,不少在之前被認定為“小眾車型”的產品,也逐漸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春天”。
▲明銳旅行版上市
也正是基于這樣的行業(yè)發(fā)展背景,當前不少品牌也將旅行車帶到了國內。眾所周知,旅行車一直以來都是歐洲的“國民車”,但其在中國市場中表現(xiàn)卻始終不溫不火。此前,上汽斯柯達明銳旅行版上市,新車搭載1.2T/1.4T發(fā)動機,售價區(qū)間為12.49-17.49萬元。
按照斯柯達“非官方”的說法,之所以現(xiàn)在將明銳旅行版引入國內,有一方面原因是由于當今中國城鎮(zhèn)國民消費水平與當初旅行車市場在歐洲爆發(fā)時是一樣的。
那么今天,我們暫且不參考國民消費水平,單看旅行車在國內的前景,一起來聊聊明銳旅行版到底能不能打開中國旅行車市場的“春天”。
旅行車原何風靡歐洲?
首先來說說旅行車市場在歐洲是如何興起的?
![timg (1).jpg]()
▲旅行車在歐洲街頭司空見慣
在歐洲,因為人們的生活水平高,人們有很多時間進行閑暇的旅游,尤其是自駕游出行比較多。因此,他們需要一款空間大的車型。
SUV車型空間很大,可是歐洲很多路面很狹窄,尺寸較大的SUV在那里行駛很不方便,并且相比轎車,SUV的操控性能很差。
MPV車型的車內空間也很大,可是很多家庭都有兩臺或以上的代步車,裝載人數(shù)較多的MPV就顯得比較浪費了。
![timg (2).jpg]()
因此擁有更加接近轎車操控感,擁有毫不遜色于SUV的空間,以及MPV所缺乏的生活情趣的旅行車在歐洲很快的流行起來,而且在現(xiàn)在還是經久不衰。
據(jù)悉,斯柯達明銳旅行版源自海外版明銳COMBI車型,而明銳旅行車始于1961年,至今歷經三代車型更迭。在歐洲同級別細分市場中,明銳旅行車占據(jù)約20%的市場份額,部分國家甚至擁有接近40%的市場占有率,當屬名副其實的暢銷旅行車。
為何在國內淪為小眾?
而對于國內汽車市場而言,本身起步就比歐美晚一些。
![timg (3).jpg]()
▲上海大眾此前曾引入桑塔納旅行車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有汽車廠商引入旅行車到中國銷售,從早期非常經典的上海大眾桑塔納旅行車,再到后來的馬自達6 wagon、凱越旅行車等,雖說知名度很高,但保有量并不多,究其原因,首先或與中國人的“三廂情結”有關。
![timg (4).jpg]()
▲SUV成為中國市場紅海
其次,在中國汽車市場真正爆發(fā)之后,SUV車型的出現(xiàn),讓國內消費者感到:這才是中國的“國民車”。數(shù)據(jù)顯示,盡管近兩年中國車市銷量增速放緩,但SUV仍然成為了大盤的支柱,去年SUV累計增速達43.0%,累計份額37.9%,同比增長6.1%。或許正是由于SUV市場的爆發(fā),讓眾多車企放棄了引入旅行車的計劃。
![timg (5).jpg]()
▲國內交通網絡日益發(fā)達
另一方面,之所以SUV會興起,也是由于早年間中國的路況相對比較復雜,SUV的通過性要比轎車和旅行車都要好,不過隨著國內公路網絡越來越發(fā)達,這樣的情況也有很大改善。
旅行車市場也受限于“價格”?
![800x0_1_q87_autohomecar__wKgH1Vhcd0WAOwpZAAae947HGFU787.jpg]()
▲進口旅行車價格不菲
除了以上因素,近幾年也有性能和品質比較不錯的旅行車來到國內,像大眾蔚攬、高爾夫旅行版、奧迪A6 Avant等,但多為進口版本,價格較高,動輒三四十萬的售價,本身就與其“代步工具”的定位不太相符。
![微信截圖_20170824163449.jpg]()
▲歐洲旅行車價格與普通版相近
反觀歐洲市場,旅行車的價格與普通三廂車基本無異,甚至有的車型還要更便宜。
那么就中國市場目前來看,如果價格窗口打開,能否為這個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timg (6).jpg]()
去年,一汽-大眾推出了全新的跨界旅行車蔚領,該車售價區(qū)間與同級別A級車基本相同。銷量上,蔚領上市8個月累計銷量達到3.2萬輛,單月銷量最高曾達6427輛。盡管還不能與同級別熱門車型相提并論,但在旅行車中算得上“爆款”了。
而此前上市的斯柯達明銳旅行版,12.49-17.49萬的價格與三廂版明銳相比只貴了5000元左右,相比同級別SUV,就更厚道了。
或許,中國人未必不喜歡旅行車。隨著中國消費者對于汽車產品的需求不斷豐富,“平價”旅行車產品以及多功能車型在未來也將擁有屬于自己的市場。至于明銳旅行版是不是這股“春風”,還是讓市場給出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