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朋友圈看到這樣一篇文章《日本車與德國車誰更好》,其實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挺無聊的,工業(yè)強國時代沒有絕對的好與壞,美國人喜歡吃漢堡,俄羅斯人喜歡吃面包,你說漢堡跟面包誰更好?
在我看來,適合自己的一定是最好,沒有絕對的好與壞,這與日本車與德國車相同,技術、產品定位的絕對不同,他們的產品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你可以說日本車比德系車耐用,但不能得出它比德系車好的結論,同樣你可以說德國車比日本車操控好,但不能得出優(yōu)于日系車的主觀推導結果。
有人問我,D-4ST與EA888誰才是終級大佬?兩者都是2.0T領域的終級大佬,用自己的企業(yè)文化打造不一樣的產品類型。
EA888發(fā)動機帶給人最直接的感覺就是源源不斷、澎湃無比的動力輸出能力,在這臺發(fā)動機上你甚至能體會到德國不限速高速公路的馳騁快感,僅以2.0T低功率版本來說,其186馬力、320牛米的數(shù)據(jù)其實算不上非常優(yōu)秀,但是加速感卻不差,邁騰2.0T加速成績達到7.5秒,足夠說明問題。
D-4ST其實帶給人的感覺沒有邁騰一般凌厲,雖然其馬力達到236Ps,最大扭矩達到350牛米,各方面都要優(yōu)于EA888低功率,但是開著皇冠2.0T,甚至還有點不如邁騰的感覺。
其實事實上,皇冠2.0T的加速成績與邁騰2.0T低功率相當。
很多人習慣看發(fā)動機賬面數(shù)據(jù)評定優(yōu)劣,其實本沒有錯,但沒有人坐在發(fā)動機上開車,引擎還需要匹配變速箱,裝備在車架上才能發(fā)揮自身能力。
所以說發(fā)動機只是提供動力源,變速箱、車架同樣非常重要。
邁騰之所以快,是因為它匹配了雙離合變速箱,DQ380系列變速箱足夠給力,相比于豐田的8AT變速箱,機械結構決定了它駕駛感受要更爽快,在加上檔位少的原因使得齒比沒有那么綿密,所以加速快非常正常。
當然其中還離不開一個重要裝備:小慣量渦輪。
來自IHI的RHF4渦輪器算得上目前最主流的渦輪,最大優(yōu)勢穩(wěn)定性高,而且爆發(fā)力強,相比于豐田D-4ST的渦輪,大名鼎鼎的IHI渦輪把三代EA888推向神壇。
在高功率2.0T發(fā)動機上,其最大扭矩轉速出現(xiàn)在1500轉,渦輪介入轉速更低,最大扭矩來得更早,而且去的更晚。與豐田D-4ST相比,高功率EA888最大扭矩平臺不僅更早,而且更寬。
至于其他核心技術表現(xiàn),大家還是自行腦補吧,在進排氣、噴油、氣門設定等技術上,兩臺發(fā)動機都算得上主流。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影響加速感受的最大因素就是變速箱,譬如說再猛的發(fā)動機,配一個CVT變速箱也是白搭。
哦對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為啥說皇冠比邁騰“慢”?因為自重高出120kg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