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再問了,前兩天已經(jīng)賣了,4萬4,車販子收了,”開了四年不到的世嘉,如此賤賣仍然出乎我的意料。
永遠不要忽視保值率,如果今天你吐出保值率無用論,明天再賣車的時候會為今天的無知而埋單。而這位車主賣車的原因也比較簡單,二胎之后世嘉空間明顯不夠用,后排窄小的空間已經(jīng)無法滿足愉快的全家出行,換個大車,讓車主有了換車的行為。
當年這臺世嘉落地價達到11萬左右,四年不到的車齡殘值只剩下4.4萬,對比售價的日系、德系車,的確法系車的保值率不值一提,記住我這句話沒有錯:法系車,永遠二手車最劃算。
其實在上一次談話中,世嘉車主已經(jīng)表露出自己想要換車的想法,并不是這臺車不好開了,而是世嘉無法滿足一家人出行的基本訴求,它的空間太小了。
當然在這臺世嘉上,用戶使用感受可以說喜憂參半,不能評判它的好壞,一臺車“物有所值”即可,這臺世嘉對得起當年11萬的落地價,但今天4.4萬的殘值卻對不起不錯的產(chǎn)品力。
一些小設計的確還是難以讓人接受,譬如說法國人認為汽車不單單是代步工具,更像是工藝品,所以儲物空間的設計比較獨特,開啟式煙灰缸走心許多,置于車門上的倒車鏡有效減少A柱盲區(qū),而且車窗玻璃設定了小三角窗,車門的弧線設計使得層次感分割出來,整車密閉性要比日系車更好。
中置的儀表盤為的是減小駕駛員低頭分心,中間不轉(zhuǎn)的方向盤為了全天候保證氣囊正對駕駛員,在爆開的時候不會偏開。
法國人的小心思在世嘉上完美的展現(xiàn)出來,它更像是一個工藝品,事實也是如此,在細節(jié)設計上,法國人挖空了心思雕刻產(chǎn)品。
世嘉可能適合你,但不適合所有的中國家庭消費者,蹩腳的后排空間讓人很難適應,在BBA都動輒加長的時代,世嘉的后排空間甚至不如某些A0級轎車,對于有二胎的家庭來說,一個安全座椅就斃掉了大部分后排空間,扶手箱、地臺占用了中部空間,后排四人乘坐已然非常擁擠的情況下,五人乘車更是一種折磨。
當然,如果一個人駕車完全不用考慮后排,但今天的中國消費結(jié)構(gòu)體,注定了汽車這個大宗消費品,需要滿足消費者方方面面“無理由”的要求。
世嘉蹩腳的空間,是不少消費者放棄它的的主要原因。
如果說空間是消費者放棄它的主要原因,那么操控以及變速箱是讓人愛上它的硬核亮點。
印象最深的是我這個手動盲開著世嘉很難熄火,而且換擋不會有頓挫以及轟鳴聲,世嘉手波變速箱匹配的非常順滑,而且30km/h上3檔,40km/h上4檔,50km/h上5檔的調(diào)教絲毫不會有任何發(fā)動機抖動感。
這直接使得世嘉油耗非常低,這臺上路自重超過1.4噸的緊湊型轎車,在我手上甚至開出了6L的綜合油耗。
至于轉(zhuǎn)向手感、底盤反饋,夸張一點的說,世嘉是我開過10萬左右操控最棒的車,沒有之一。
世嘉的一些設計讓很多老用戶都接受不了,而且后排空間表現(xiàn)同樣讓人無法接受,不少拒絕、放棄雪鐵龍世嘉的消費者,大多詬病其糟糕的市場定位。
中國市場不需要多么有操控、有運動性能的轎車,對于更多的工薪階層來說,舒適、寬敞、省心才是關鍵,世嘉做到了后者,卻沒有做好前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