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跌再跌的銷量讓神龍亂了陣腳,坐擁一堆好貨卻被神龍玩稀爛,短短一年時間神龍高層不斷換雪,東風更認為可高層的洗牌能為神龍帶來新的血液,但市場并沒有留給神龍喘息的機會,4、5月銷量數據再次證明神龍無回天之力。
在神龍規(guī)劃中,標致508L的分量非常重,但連續(xù)多月銷量并沒有給企業(yè)帶來新的希望,肩扛復興重任的標致508L最終還是失敗了。
一個品牌的衰落與復興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失敗的原因有多少,成功的難度就會有多大,整個神龍從強盛到衰敗不堪是一個持續(xù)性的過程,東風用了10年時間將PSA從一個主流車企拉至二三線陣營,糟糕的營銷以及固執(zhí)的產品定位,肉埋碗里的策略讓消費者視并沒有感知企業(yè)文化,至今位置,消費者都無法感知神龍的企業(yè)文化方向。
甚至在外界看來,神龍體制內可能都沒有營銷、公關隊伍,甚至都沒有市場部門,悶頭造車的方式的確不是一個企業(yè)的良性發(fā)展方向。
標致508L的失敗原因是方面的,而這個問題甚至可以從產品上移除,更多的責任應該“人”來背鍋,在外界看來,標致508L是出色的產品,更是體制內做出犧牲的表現。
譬如說其破天荒的定了一個較低的售價與豐田、大眾競爭,標致品牌此前被法方認定為競爭別克、大眾直接競爭的對手,但在508L上標致放低了姿態(tài)。
此外,豐富的配置以及重新調教之后的動力總成為整車帶來了更加出色的駕駛感受,鋁合金懸架、鋁合金防撞鋼梁這些不計成本的投入,都是單品良心的表現。
但在我看來,做好產品是企業(yè)的本分,這是神龍肩負的社會責任,做好營銷才是加分項,但很遺憾的是在全新的508L推出之后,神龍內部并沒有改掉之前固執(zhí)的行事風格,落地營銷、企業(yè)公關、體系規(guī)劃都沒有改變,一波接一波的領導層更換,雖然頻次較高但沒有一個擁有靈敏的市場嗅覺。
我之前說過,人的問題解決不了,神龍的問題就無法拔出,再多的好貨沒有出色的落地營銷跟上,企業(yè)都不會有好的發(fā)展,最為關鍵的是在核心品質方面的表現上,法系車與日德還有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