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的博登湖老爺車拉力賽,我再次跟隨斯柯達車隊參賽。我們一路穿越雪山,行徑瑞士、德國、奧地利三國,在感受自然風光的同時還參觀了ZF,道尼爾等頂尖工業(yè)企業(yè)。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白話汽車》。
點擊視頻,感受博登湖老爺車拉力賽↓↓↓
時隔一年,我再次來到了博登湖老爺車拉力賽現場,今年依舊是跟隨斯柯達車隊出征。這次比賽的車型除了去年的Trekka外,今年還迎來了三位新朋友。
![]()
首先要介紹的就是這輛車,Rapid的名字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也就是今天昕銳的名字。但1988年的Rapid長什么樣,知道的朋友一定不多。
![]()
這次體驗的這輛是1988年的Rapid 135,認識他的朋友不多,如果僅看前臉,只能從車標處看出這是一輛斯柯達的車。Rapid 135僅在1987-1990年生產了三年,只生產了1270多輛。
![]()
當然,這輛Rapid 135和今天的昕銳僅僅是名字相同。它采用了后置后驅的結構,配合兩門車的設計,仿佛一輛陽春版的東歐911.
![]()
Rapid 135“后備箱”的設計同樣令人眼前一亮。修長的前機蓋下是一個從側面先看的行李箱,儲物空間極大,如果拿掉前蓋,宛若一輛車斗在前面的皮卡。
![]()
與我們印象中的東歐車設計不同的是,Rapid 135融入了流線型的元素,后機艙蓋的“小鴨尾”設計讓它頗具Coupe車型的神韻,整車也看起來靈巧了許多。
![]()
這輛車的內飾造型和我們印象中的80、90年代歐洲車相似,雖然造型元素看起來非常硬核,但是儀表臺和門板大量采用了發(fā)泡塑料的軟材質,讓人摸起來友好度倍增。
![]()
除了硬核而友好的內飾材料,斯柯達的配置也是體現出了它的心思。在成本較高的電動天窗和沒有天窗之間,Rapid 135提供了一個手動旋擰的經濟適用版天窗,讓當時的人們可以以相對低的成本去享受天窗的配置。
![]()
Rapid 135雖然只有58馬力,但是在連續(xù)的爬坡賽段的表現依然可圈可點。開到賽事尾聲,甚至找到了一些mini版911的樂趣。
![]()
此行的另外一輛座駕是這輛1960年的Octavia,和之前介紹的Rapid 135相似,同樣是名字看起來眼熟,樣子卻截然不同。Octavia的名字就是我們熟悉的明銳,Octavia這個名字從1959年正是亮相,到今天剛好60周年。
![]()
Octavia的造型設計是60年代斯柯達車型的標準家族式前臉,與之前的440,弗雷西亞車型相似。
![]()
Octavia的內飾設計配色非常奢華,象牙白色與紅色相間的內飾涂裝,相機了我們印象中60年代老電影里的畫面。
![]()
方向盤沒有那些讓人看不懂的多功能按鍵,前方的儀表除了速度、水溫、油量再無其他功能。金屬的鍍鉻圈的裝飾讓儀表看起來非常典雅,這種少即是多的設計在今天的人們看來倍感受用。
![]()
Octavia雖然美妙,但此行我最期待的一輛車非這輛1939年的Superb 3000 OHV莫屬。
![]()
Superb在當時年代不僅是斯柯達的旗艦車型,更是那些總統(tǒng)座駕中的頂尖之選,與勞斯萊斯不相上下。車長超過5.2米,車寬超過1.8米,車身高度達到1.72米,這樣的尺寸在今天看來依舊是D級豪華車的身量。
![]()
相比外觀,更值得一提的是這輛車的內飾,它的后排空間似乎只為一人服務。寬厚的雙人沙發(fā),絨布包裹著車艙內的各個角落,木紋的裝飾條勾勒了車窗的輪廓。
![]()
前排與后排座艙用玻璃推窗進行了區(qū)隔,隔離墻還制作了一個特別精巧的小把手,精準的控制推窗的開合,做工嚴絲合縫,當關閉推窗后幾乎聽不到前艙的聲音。
![]()
坐在后排向前看起,這種尊寵感絕非今天的保姆車所能及,這種威嚴而強大的氣場,令人過目不忘,欲罷不能。
![]()
坐在這輛1939年的頂級豪華座駕中,看著古樸的歐洲小鎮(zhèn),此情此景仿佛與當年后排的乘客在思緒上呼應在了一起。
![]()
Rapid、Octavia、Superb這三個名字在今天有了新的歸屬,他們繼續(xù)為今天的人們而服務,雖然在車身結構上今日與當年已大不相同,但它們所承載的快樂、舒適、尊享精神依舊在今天的車型上延續(xù)。
![]()
尤其在此行駕駛最多的Rapid上,深刻體會到了上世紀80年代這些老歐洲車的質感,非常質樸,但開起來非常舒服,雖然它提供的東西不多,但所有東西都好好用的,這種實在而不簡單的造車理念,在今天依舊深得我們喜愛。
感謝大家觀看本期《白話汽車》,咱們下周再見!
![]()
《白話汽車》往期精彩內容推薦:
![]()
![]()
拉力賽場上的傳奇,理財車型中的神話——感受三菱EVO 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