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4月,吉利汽車實現(xiàn)總銷量47.05萬輛,自主品牌排名第一,所有車企排名第四,僅次于上汽大眾、一汽大眾和上汽通用。在技術創(chuàng)新方面,吉利則發(fā)布了全球領先的CMA架構,還與戴姆勒成立了smart合資公司;銷量雖然有所下滑,但主要是受大環(huán)境影響,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的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品牌乘用車1-4月銷量277萬輛,下降22.3%,吉利下滑幅度要低于大盤。
![]()
但在網(wǎng)絡上,吉利卻似乎是那個最容易招黑的。
很正常的內部調薪,被解讀為資金鏈緊張,撐不下去了,還有媒體標題就取得聳人聽聞:吉利汽車陷困境:輕研發(fā)致銷售青黃不接 高管套現(xiàn)20億。但實際上,吉利恰恰是自主品牌中最重視研發(fā)的車企之一,目前研發(fā)設計人員已達到20000余人,前不久剛剛還在德國勞恩海姆設立了研發(fā)中心,而銷售青黃不接更是無從說起,吉利目前的產(chǎn)品布局堪稱是最完備的,轎車、SUV、MPV均有覆蓋,即使是各大車企都銷量慘淡的四月份,仍然有三款車型銷量破萬,嘉際、星越也破萬在望;
還沒有得出調查結論的新車事故,被解讀為品質有重大缺陷,各種抹黑言論鋪天蓋地,甚至被制作成動圖出現(xiàn)在各大論壇、文章的回復評論里……
再回看吉利之前的那些負面言論,現(xiàn)在也都已經(jīng)被事實證明完全是空穴來風,甚至是別有用心,譬如2018年廣泛被報道的吉利遭供應商控訴事件,后來被證明是某國際機構做空吉利的舉措之一。
天涯君認為關鍵原因有三點。
一是所謂槍打出頭鳥。
2016年之后,吉利就踏上了快速發(fā)展的通道,2016年推出的新車博越、帝豪GS、遠景SUV、帝豪GL上市既爆紅,當年實現(xiàn)銷量765851輛,同比增長50%;2017年銷量1247116萬臺,同比增長63%,2018年銷量1.500,383臺,同比增長約20%,可謂一路開掛。而其他自主品牌車企要想跟上吉利的腳步,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吉利就很容易被樹立成“標桿”和攻擊的目標。
![]()
二是愛之深責之切,對消費者來說,吉利代表著中國品牌汽車制造的高水平,同樣的問題,在別的品牌車型上可以容忍,但在吉利身上,卻不能容忍。
三是資本市場的較量,個中詳情,天涯君就不再詳細闡述。
其實,無論是對于吉利還是對關心吉利的人來說,這些負面的聲音都不全然是壞事。
任正非關于公關的論述就很值得借鑒:要平衡市場霸主的形象,公關不能是強勢部門,不要把自己說的太好了。要允許正面評價和負面評價同時存在,“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保證主航道正面評價有60~70%、負面評價有30~40%,才是正確的。
任正非甚至提出,當負面太少時,要自己拋一些負面的出去。任何極端都不會永恒,最后都要回頭,只有平庸才會長久。
對于吉利而言,同樣如此,之所以負面消息引起廣泛關注甚至形成輿論事件,并不是事件本身的負面影響有多大,而是因為表揚的聲音太多了,批評的聲音太少了。在大家都唱贊歌的時候,那些負面的聲音才會引發(fā)強烈好奇與關注,甚至成為一個輿論事件。尤其在當今自媒體泛濫的大環(huán)境下,負面輿論總比正面輿論更容易獲得流量和關注。所以遇到一點吉利的負面新聞,就會被部分媒體放大甚至無限夸大,甚至引起某些網(wǎng)友的狂歡,當然,也不排除某些競爭對手和機構,惡意抹黑吉利,制造負面輿論。
![]()
對于那些支持熱愛吉利的消費者而言,也大可不必因為這些負面消息就擔憂吉利的發(fā)展,畢竟,吉利在技術、品質、性能上的進步,我們是實實在在能感受到的。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你經(jīng)得住多大的贊美就要經(jīng)得住多大的詆毀。吉利汽車在實現(xiàn)20200戰(zhàn)略的過程中,各種負面信息肯定不會減少,甚至可能越來越多。就如同華為在成長的過程中始終充滿爭議一樣,吉利的成長之路,也必然會充滿爭議,鮮花和荊棘同在。
![]()
加入汽車天涯老司機群、有趣有料有紅包
聊車 / 答疑 / 導購 / 新車資訊
來不及解釋了!趕緊上車!
![]()
![]()
汽車天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