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乘聯(lián)會公布了3月份乘用車市場的銷量數據。其中,狹義乘用車(不含微客)3月份批發(fā)銷量為191.7萬輛,同比下滑9.7%;狹義乘用車3月份綜合銷量(國內零售)為174萬輛,同比下滑12.1%。在這兩類數據方面,轎車、SUV、MPV市場也同樣表現為同比下滑。
顯然,市場表現仍不容樂觀。而若非要找一些能增強信心的點,那3月份的銷量同比降幅較之2月份明顯收窄,則算是濃濃云層下漏出的一縷亮光了,讓人覺得市場的陰霾或有消散的可能。
![]()
(數據來源:乘聯(lián)會)
那么,乘用車市場的陰霾會消散嗎?
降價或不是消除當前市場壓力的關鍵,還可能為品牌后續(xù)提升留下隱患。
自2月份國內車企借新一輪“汽車下鄉(xiāng)”實施促銷,到3、4月份車企再借增值稅調整實施官降,短短兩個月,國內乘用車市場迎來了兩波車企主動推動的降價潮。這是以往從沒有過的,充分顯示了車企面對當前低迷車市的焦灼不安和急于擺脫當前市場壓力的渴望。
![]()
從營銷上講,價格于銷量的作用往往是最直接的,也一般是車企最后的殺手锏??上В瑥恼w來看,此番的降價潮似乎對車市實際的促進作用,似乎不太明顯。盡管3月份的銷量同比降幅收窄了,但無論是絕對銷量還是同比,較之同期都不出色(3月份的狹義乘用車綜合銷量為近4年來最低,表現差于1月份;且拉通到一季度逐月銷量走勢看,3月份的表現與以往4年走勢也沒有明顯不同,只是符合走勢規(guī)律)。
![]()
(數據來源:乘聯(lián)會)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或許與主流汽車消費群體的消費信心待提振有關(社零增速未明顯反彈、國Ⅵ排放升級導致消費者持幣觀望等)。
當然,此番降價也并非全然沒有作用,至少借助增值稅政策調整,豪華車的價格調整幅度很是誘人,加上豪華車的受眾本來就是處于向上消費的群體、受經濟環(huán)境影響相對小,這使得豪華車市場在3月份的表現可觀(乘聯(lián)會:豪華車市場3月份同比增速7.5%,優(yōu)于2月份的-2.9%)。
![]()
(數據來源:國家統(tǒng)計局)
而值得注意的是,價格調整在有可能影響銷量的同時,也會帶來隱患。
其一,盡管增值稅調整為車企提供了一定的空間,但尤其是對于專注于低價格區(qū)間市場的主流品牌而言,這個空間并不足以讓他們在不多拿出利潤的情況下給出能吸引到消費者的價格折讓;簡言之,官降實則是車企在讓利,銷量因此提升倒罷了,若如上所言未提升,實在是得不償失。
其二,品牌向上、轉型是近年來的主旋律,產品價格是在消費端衡量品牌價值的指標之一,價格的調整對品牌的影響將是長遠的(所以,我們看到如奔馳、寶馬、大眾之類的細分市場強勢品牌,并沒有實施產品全系官降)。
![]()
按全年來看,市場回暖應是大概率事件;需要理性應對,以和諧的產供銷為基礎。
汽車產業(yè)是十大支柱產業(yè)不假,但經歷十余年快速增長后的汽車產業(yè)規(guī)模已然巨大,在消費需求波動、新能源、智能化、節(jié)能排放等引導下,汽車產業(yè)必然面臨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局面。
為此,我們可以看到,國家要推動汽車產業(yè)發(fā)展的態(tài)度沒變,只是今年以來國家發(fā)布的汽車產業(yè)相關政策,并非以往那樣能對市場即時起效的政策,而是著眼于擴大消費需求、助力產業(yè)長遠發(fā)展的政策。比如,商務部日前表示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推動汽車賽事、汽車旅游、汽車改裝等汽車后市場的發(fā)展;比如,增值稅調整政策給予車企自主權……
![]()
而隨著國家發(fā)布的提振實業(yè)的金融政策、稅率政策等落地生效,以及國家面臨的國際環(huán)境進一步趨好,汽車消費需求有望在年內回暖,由此從根源處發(fā)力拉動市場回暖。
在此過程中,產業(yè)相關方更需要的是理性應對。應表現在如下兩方面:
其一,協(xié)調產供銷適應新環(huán)境。在過去的一年,市場終端庫存壓力大,調整庫存會是重要任務。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最新發(fā)布的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顯示,3月份庫存指數較2月份有明顯回落;盡管指數仍在榮枯線上,但釋放了好信號。
![]()
(數據來源: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
其二,補強體系能力,堅持到市場回暖。國內汽車消費潛力一直存在,比如MPV市場就一直待激發(fā),四五線、村鎮(zhèn)市場一直待開發(fā)。在汽車產業(yè)利好政策下,車企有機會練內功,尤其是提高品牌下的產品競爭力、服務能力。
寫在最后:在利好政策、不利因素的綜合作用下,3月份有此市場表現已屬不易。參考以往的全年逐月銷量走勢規(guī)律,接下來4-7月份,乘用車市場還將面臨考驗,應對排放政策也是個問題,總之不易。所以,實在沒必要再為3月份的乘用車市場表現而揪心,收拾好心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