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車以后 話題】只有當潮水退去時,你才真正知道誰在裸泳。最近各種官司上身、銷量萎靡的知豆,再次給不少車企敲響了警鐘。
![]()
首先讓我們簡要回顧一下知豆的發(fā)展歷程:
2015年,吉利、新大洋機電集團、金沙江資本三方合作,成立知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新公司成立后首年推出的知豆D1、知豆D2,全年國內銷售超3萬臺,這在當時來看絕非一個小數字。
截至2017年底,知豆電動汽車累計銷售100672輛,占純電動乘用車11%的市場份額,估值超過10億美元。
但是在2018年,知豆汽車銷量遭遇滑鐵盧,全年總銷量僅為1.5萬輛,距離8萬輛的目標相差甚遠。
進入2019年后,知豆汽車的銷量更是慘淡。乘聯會銷量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知豆汽車的銷量為0。
![]()
由繁榮瞬間轉向衰敗,知豆倒下的原因是復雜的:技術落后、過度依靠關聯交易賣車、依靠新能源補貼等。而這其中的核心,就在于新能源補貼的退潮。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fā)展有目共睹,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得益于國家優(yōu)惠政策的扶持。而面對巨額補貼的誘惑,不少車企都動了歪主意。
![]()
以2016年上市的知豆D2S為例,由于存在“新能源車補貼金額不得超過車價50%”的政策限制,為了獲得最大補貼,其上市指導價為18.88萬元,補貼后售價5.98萬元。根據2016年的新能源補貼政策來計算,知豆D2S可獲得4.5萬元國補,4.5萬元地補,其余3.9萬為知豆自己補貼(廠補)。
![]()
如果您對電動車稍有了解,那就一定知道,電動車整車成本的大頭是電池。以1度電1500元的成本進行計算,電池容量18度電的知豆D2S(2017款)成本大概在27000元。而再看其它方面,定位代步車的它配置只能說夠用,遠談不上豐富。綜合下來知豆D2S的制造成本其實并不算高,即便在銷售環(huán)節(jié)知豆自掏腰包補貼,但是有國補和地補在背后撐腰,依舊能獲得相當豐厚的利潤。
不過在市場發(fā)展初期,本著鼓勵車企大力發(fā)展新能源車的原則,國家對于這種鉆漏洞的行為只好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tài)度。同時在經過幾年的培育發(fā)展后,有許多傳統燃油車企通過不斷的技術升級,在新能源領域已掌握一定技術,比如比亞迪、北汽新能源等。同時不少造車新勢力的表現也足夠搶眼。錢都是長眼睛的,補貼自然也會向優(yōu)質新能源產品靠攏。
![]()
3月26日,備受各界關注的2019年新能源補貼政策正式落地。不出意外,新政對于獲得補貼所要求的技術門檻進一步提高,同時補貼金額也大幅降低:國補降幅超50%,地補完全取消。而此時留給知豆這類想鉆空子的車企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以最新款知豆D2S為例,NEDC續(xù)航里程255km,雖然續(xù)航相較老款車型有所提升,但新能源補貼從2016年的9萬元降到2019年的2萬元不到,對于企業(yè)利潤影響巨大;從外部講,歐拉R1等新車的上市對于知豆的沖擊更是巨大,其市場份額被不斷擠壓也不足為奇了。
![]()
其實像知豆這樣,將銷售價格抬高,然后拿走補貼的車企還有很多,同時也是消費者最常碰到的情況。雖然不怎么道德,但終究只是打了政策的擦邊球,政策一旦收緊就玩不下去了。以下要說的這幾類“騙補”手段,性質就完全不同了。
1、有牌無車。即通過編造虛假材料采購、車輛生產銷售等原始憑證和記錄,上傳虛假合格證,違規(guī)辦理機動車行駛證的方式,虛構新能源汽車生產銷售業(yè)務以騙取補貼資金。
2、有車無電。即部分車企所生產的車輛在注冊登記后未按照要求安裝電池及相關零部件,或安裝的電池組的參數與之前申報時電池組參數不一致。甚至有部分車企在獲得車輛補貼后,將電池、電機等部件拆解后重新裝配到新生產的車輛上以重復獲得補貼,或是將其改裝為傳統燃油車后重新銷往市場。
3、自產自銷。在之前的核查中,發(fā)現有部分企業(yè)存在自產自銷的行為,比如簽訂購車合同的雙方,賣方全資控股買方,進而形成內部互惠交易,在資本不受損失的同時獲得了高額的國家補貼。
4、購買后閑置。由于補貼政策逐年收緊,因此不少地區(qū)的公共服務領域都存在先集中買車,后根據需求逐漸使用的情況,大量已注冊車輛閑置。比如超量買入純電動公交、插電式公交只用氣行駛、租賃車輛閑置等。
![]()
當下,全球汽車行業(yè)都面臨著新能源轉型,對于國產車企而言,在之前燃油車時代沒有取得的先機,完全有機會在新能源時代實現“彎道超車”。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雖然有車企存在“騙補”行為,但是補貼對于整個產業(yè)的推進作用還是相當明顯的,無論是主機廠還是供應鏈,都涌現出一批優(yōu)質企業(yè),它們也代表了國產新能源品牌發(fā)展的未來。
這是一個優(yōu)勝劣汰的市場,當政策補貼的潮水退去,誰有真功夫,誰在渾水摸魚便一目了然。新能源政策雖然逐年收緊,但也絕非一刀切,而且已經留給車企充足的研發(fā)時間,因此知豆的衰敗絕非偶然。那么下一個知豆會在何時出現,我們也會持續(xù)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