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嘹汽車/jasper
一年多前小米SU7發(fā)布,熱度持續(xù)了快一個月,股價硬是一路漲停。
但一年多之后,還是雷軍和小米,但YU7的反饋卻天差地別。
23號小米正式發(fā)布YU7,股價卻一路跌了好幾個點,這放在任何有亮點的新勢力品牌中都很反常,但卻也證實了小米YU7“太平庸”了。
![]()
苦等一年,雷軍你就給我們看這個?
先說小米YU7最主要宣傳設計和尺寸方面,撞臉法拉利Purosangue的受歡迎程度因人而異,但Purosangue設計成FUV轎跑后尾,不僅是為了設計,更重要是為了降低風阻,但YU7用了相似設計怎么才只有0.245Cd?
特斯拉Model Y比小米YU7高了24mm,但風阻卻只有0.22Cd,儼然不是一個技術水平。
![]()
而且,YU7的長度比Model Y長了75mm,軸距增加了110mm,但3米軸距的YU7反饋到后排腿部空間只有73mm,只比Model Y的63mm長了10mm。
10mm是雷軍的營銷,但實際不也就只有1cm嗎?
長軸距帶來的竟然不是大空間,那增加的尺寸都去干什么了?
![]()
141L的前備箱終于比Model Y的116L大了不少,但與相似尺寸的Model X相比,Model X多前備箱可是有183L。
尺寸膨脹,但空間微增,YU7在空間的利用率上出現(xiàn)了明顯的短板。
![]()
而更致命的是,小米這次給YU7座艙用的芯片是第三代驍龍8移動平臺。
別管發(fā)布會前面說的自研芯片有多熱血,作為一家互聯(lián)網(wǎng)科技公司,小米要比任何一個新勢力品牌都知道芯片的好壞高低。
但偏偏就是這樣,在一眾新能源車企都轉頭使用8295車規(guī)級芯片的時候,小米卻還在用消費級芯片,也就是俗稱的“手機芯片”。
![]()
不指望新勢力品牌能像特斯拉一樣用AMD的芯片,但再怎么也得越來越普遍的是車規(guī)級吧?
別說什么功能都差不多,車規(guī)級芯片在耐用性、可靠度上的提升,是消費級芯片遠不能比的。
![]()
除了這些已經(jīng)暴露的不足外,一場以技術為主的發(fā)布會,小米YU7最新的東西也就只能說是這個四合一域控制模塊。
什么ADD、DCD、VCCD這些都有些太專業(yè)了,大家把它簡單理解為新能源車企,為了降本和降低通信延時而采用的一種“集成方式”就好。
然而這一項小米YU7剛剛用上的技術,卻在特斯拉的車型中已經(jīng)延續(xù)甚至還迭代了多年。從HW3.0開始到即將到來的HW5.0,特斯拉的CarPC早就實現(xiàn)了從集中式域控制架構的革新,甚至除了小米的“四合一域控制模塊”能實現(xiàn)的功能外,CarPC還集成了液冷散熱系統(tǒng)和優(yōu)化電源分配功能等。
![]()
從去年小米SU7上市到現(xiàn)在發(fā)布會講述YU7,時隔一年多,各大車企都掏出了能站住腳的致命法寶。
蔚來自研了神璣芯片并裝車,小鵬自研了圖靈AI芯片,各大車企的超算中心正在逐步落地,而作為互聯(lián)網(wǎng)科技公司出身的小米,卻在先鋒科技上當前了軟腳蝦。
從芯片到控制系統(tǒng),我們不指望小米能在造車工藝上超越新勢力們,但至少在這些領域應該看到一點成績,更不應該拿出“手機芯片”裝車。
好像看到現(xiàn)在,小米YU7身上僅剩的亮點,就只有這個“酷似”Purosangue的外觀了。
知嘹汽車原創(chuàng)文章,如需轉載請聯(lián)系我們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侵權請聯(lián)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