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國內汽車市場的“大事件”還是非常多的,2月10日,比亞迪發(fā)布了全系高價智駕戰(zhàn)略;2月底,小米汽車正式上市小米SU7 Ultra,起售價52.99萬元,比預售價便宜了28萬元左右,這一南一北兩家車企,將國內汽車市場競爭熱度,推上了新高度。
![]()
而在2月26日,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發(fā)布了1月國內乘用車銷量數(shù)據(jù),一月份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超過145萬輛,占據(jù)了國內乘用車市場銷量的68.4%??梢哉f,目前中國品牌車企的“反擊”速度是非??斓?,中國品牌的市占率持續(xù)增長,同時也意味著合資品牌的市占率被逐漸壓縮。
![]()
從今年的情況來看,合資品牌的日子的確不是很好過,在中國品牌的內卷之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沒有優(yōu)勢的合資品牌車型,情況非常被動。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合資品牌都推出了“下限”很低的一口價策略,這是合資品牌價格體系崩潰的前奏。而對于合資品牌們來說,放下身段、壓縮利潤的結果,就是很多合資品牌要被迫裁員了。
按理說,被汽車廠家裁員,對于很多員工來說,都不算好事,因為離開熟悉的行業(yè),不僅可能面臨失去收入,還要接著找工作,重新適應新的環(huán)境和同事。如果遇上一些車企和品牌,不想給員工離職補償,通過各種手段讓員工主動離職,那就更糟心了。
![]()
但是去年至今國內一些合資品牌廠商的裁員補償情況來看,讓我們看到一個令人心痛的情況,那就是在對待離職員工方面,合資品牌要比很多自主品牌更加“體面”。
日前奔馳中國被曝將進行裁員,有消息稱裁員幅度高達15%,比例還是比較大,從奔馳方面得到的消息來看,裁員這件事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當然引起很多小伙伴熱議的話題,就是裁員補償了,有消息稱,奔馳中國給出的裁員標準為N+9,也就是工作多少年,補償多少個月,再加9個月工資。
![]()
而且還有一個附加條款,那就是如果離職后兩個月沒有找到新的工作,入職新公司,奔馳方面還將補償3月、4月的工資,也就是說,相當于補償標準變成N+11!
比如一位在奔馳工作10年的員工,每月工資為1.5萬元,那么如今離職,按照N+11補償標準,最高可以一次性拿到33萬元的補償,這個數(shù)額還是不少的,可以買到一輛中高配奔馳C級,奔馳掙錢奔馳花,一分不往家里拿!
![]()
那么這種補償標準,還是相當“體面”的,而且并不是只有奔馳一家,之前東風本田進行的裁員的時候,不僅開出了N+6的補償標準,而且還專門為離職員工開了歡送會,讓“兄弟姐妹”們拿上補償,不凄凄惶惶地走。
![]()
反觀有些國內車企,明明已經(jīng)情況危急了,還在不停給員工畫餅,直到最后一刻,員工的社保都要被斷掉的時候,才不得不承認。還有一些車企,以粗暴的方式逼迫員工離職之后,迅速就停掉了員工的門禁卡,就怕員工再回到工作地點,可以說非常之不體面,讓離職員工和在職員工都心寒不已。
![]()
所以其實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在對待離職員工這件事上,合資品牌整體還是要比很多自主品牌要體面很多,很多國產品牌連N+1都不痛快支付,但是合資品牌卻能給出最高N+11的補償,區(qū)別還是相當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