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據(jù)新華社報道,川普在美國當?shù)貢r間2月1日簽署了行政令,對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征10%的關稅。我國立即表示,美國的這一做法嚴重違反世界貿(mào)易組織規(guī)則,不僅無益于解決自身問題,也對中美正常經(jīng)貿(mào)合作造成破壞。
![]()
2月4日,我國對原產(chǎn)于美國的部分商品同樣加征10%關稅。其中,原產(chǎn)于美國的2.5L(包括)以上排量小汽車、越野車、其它車輛,加收10%關稅。
中美互加關稅還只是一個開始,但兩地的車企其實都免不了要受影響。
![]()
美系品牌被精準打擊
先來看看國內(nèi)進口車?,F(xiàn)有的進口車關稅是15%,自2月10日起,對原產(chǎn)于美國的車輛再加收10%關稅,也就是說總共是收取25%的關稅。
我國對進口車的征稅采取的是復稅的形式。簡單來說,假設一輛進口車到港價格是100萬,在征收25%的關稅后價格就是125萬;再在125萬的基礎上征收25%的消費稅,價格就是156萬;再以156萬為基礎,征收13%的增值稅,價格就到了176萬。這還沒有把之后的運輸成本、商家的利潤計算進去。
![]()
所以在這一個關稅環(huán)節(jié)加征10%,對進口車最終價格的影響還是很大的。最終會波及到銷量表現(xiàn),進一步削弱這些品牌車型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
美系車企自然是首當其沖,美系進口車幾乎都以大排量為主。其中通用進口車型如GMC Yukon、雪佛蘭TAHOE(太浩)、凱迪拉克凱雷德等大排量車型被加征10%關稅。F-150猛禽、Mustang Dark Horse、林肯領航員等福特車型也被精準打擊。還有克萊斯勒集團旗下的道奇挑戰(zhàn)者SRT、Jeep牧馬人這類已經(jīng)在中國市場被徹底邊緣化了的小眾車型。
![]()
這些大排量豪車,及其相關的平行進口業(yè)務,受關稅加征的影響,必定會導致價格上漲,利潤攤薄和銷量下滑。特別是像太浩、領航員、猛禽這類新上市且還有一定知名度的車型,影響更加明顯。但實際上2024年美系車在華進口總量僅10.93萬輛,從基數(shù)上來說并不高,受影響的又僅限于高端豪車市場,總體影響有限。
德系品牌奔馳寶馬被誤傷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在美國生產(chǎn)并出口至中國的德系車型,同樣被納入加稅范圍。這些品牌和車型受影響的程度或許更大。
![]()
寶馬在美國斯帕坦堡工廠生產(chǎn)的X5M、X6M、X7及新一代X3 M50等車型成本上升,終端售價或上漲。以寶馬X7為例,加稅后進口成本可能增加8萬-10萬元,削弱其與路虎攬勝等競品的價格競爭力。奔馳在美國生產(chǎn)的GLS等車型進口成本增加,有可能被迫調(diào)整售價或減少進口量。
![]()
奔馳、寶馬的進口車在中國市場仍然有著非常高的接受度。以奔馳GLS為例,2024年奔馳GLS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達到11237輛,作為一款售價超百萬的車型,單月銷量可以達到一千多輛。這些高端豪車即使銷量不能和主流產(chǎn)品相比,但對于車企而言卻是十足十的“利潤奶?!?,屬于穩(wěn)賺不賠。
因為,奔馳、寶馬所受的影響,也許會比美系品牌更大。
中國產(chǎn)車返銷美國,關稅成本美國人背
再來看看從中國出口美國的汽車產(chǎn)品。實際上中國國產(chǎn)品牌汽車一直被美國禁售,所以美國加征關稅對中國汽車品牌并沒有直接影響,但就像奔馳寶馬別誤傷一樣,這并不代表在中國生產(chǎn)的車不受牽連。
![]()
目前國內(nèi)合資品牌由于受到來自中國新能源車的沖擊,大多會選擇“國產(chǎn)返銷海外”的策略來消化部分產(chǎn)能。比如通用旗下的別克昂科威、凱迪拉克CT6插電混動版,就有一部分是在中國上海生產(chǎn),最終返銷到美國。在中國杭州林肯旗艦工廠生產(chǎn)的林肯航海家中,約有35%是運往北美,主要目的地是美國,這款車型還是美國市場的暢銷車型。
![]()
另一個則是歐系品牌沃爾沃,在被吉利收購整合后,沃爾沃的幾款主力車型比沃爾沃S90現(xiàn)在也都是在中國生產(chǎn)并銷往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包括美國。只不過沃爾沃在美國的銷量并不高。
雖然這些車型在中國市場的銷量表現(xiàn)并不顯眼,但放到美國市場還是有很多用戶愿意為之買單的,特別是通用和福特兩個美國本土品牌。這意味著,美國加征的10%關稅最終還是會追加到美國用戶的身上。
![]()
寫在最后:
說到底,互相傷害式的加征關稅,最終受傷的還是美國。
而對于中國車企來說,雖然沒有直接影響,但潛在的風險則是在未來。
中國汽車出口在近年來經(jīng)歷了高速增長,但隨著關稅壁壘、市場天花板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增速已經(jīng)開始放緩,2024年中國汽車出口585.9萬輛,同比增長19.3%,但2025年預計增速降至5.8%(出口量620萬輛)。2024年11月出口金額同比下降7.8%,出口單價下滑,反映出車企為應對關稅壓力主動降價保量。
前十大出口國(如俄羅斯、墨西哥)市場容量有限,西歐、北美等大市場仍由傳統(tǒng)品牌所主導。歐盟去年已經(jīng)開始對中國電動車加征關稅,隨著美國一邊閉關鎖國,一邊揮起關稅大棒,中國品牌進入北美市場的難度也將會更大。
未來是否還會有國家效仿美歐,對中國汽車加稅,此是其一。在歐美兩大市場難以突破的情況,其他出口市場勢必開始內(nèi)卷,這是其二。這些風險都將會推動中國車企調(diào)整全球供應鏈布局和海外策略。(文/優(yōu)視汽車 老炮 )
注:配圖來自網(wǎng)絡,權(quán)利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一并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yōu)視汽車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