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7月銷量822輛
寧舍一秋褲,不舍一飛度;飛度不改,不如推下海;這都是關于飛度很火的口頭禪。它曾經作為一款繞不過去的練手代步車,而7月僅銷售822輛,為何跌落神壇了呢?
一、一個「省」字帶來的成功
在十幾年前飛度就掌握了「高低大」的定論,即性價比高、油耗低、車身雖小但空間大。
![]()
▲圖片來源:車聚網
在那個時候隨便找個合資車都得10幾萬的起售價,而它從08款1.3L自動擋開始就把起售價做到了9.98萬,后續(xù)把入門級自動擋價格做到了8.18萬。在那個時期,一個車身小好停車、后排魔術座椅能拉貨、并且油耗還不高,價格不足10萬塊本田合資車成了很多人的心頭好。
除了自身定位明確,再就是一個好的銷售契機。
在那個時期國產車還未完全崛起,哪怕有很多幾萬塊的車型,卻被很多人詬病技術不成熟、費油、車身用料不好、品牌影響力低。而很多合資車的自動擋車型,哪怕是入門級都在10萬元以上,還沒當時的本田品牌影響力高。
總結一個字為何成功,那就是「省」。整車皮實耐造—省心,本田發(fā)動機—省油,便宜的自動擋—省錢。
二、一個「省」字帶來的落寞???????
大概從第三代飛度開始,人們開始調侃本田「買發(fā)動機送車」,除了發(fā)動機好,在舒適配置上做的有點牽強。尤其飛度隔音差、配置低、車皮薄等,但好在買了個地球夢發(fā)動機,養(yǎng)護好的條件下除了加油和加玻璃水,其他基本不用車主操心。
![]()
▲圖片來源:車聚網
從14年部分批次的三代飛度開始,由于車身內外返銹、發(fā)動機異響等問題,導致飛度口碑開始有些許下滑。好在后續(xù)生產車的車輛都把這些問題解決了,再加上8.18萬自動擋飛度的親民定價,并未對銷量造成多大影響。
第三代飛度也代表了這輛車的高光時刻。有人買來做省油代步小車、有人買來下賽道刷圈、有人買來開半年去賣二手車都不賠錢的,說個夸張的,在那個時候很多二手車商人手一輛飛度代步車,開一年再賣都可能把油費掙出來,這就是飛度的保值率。
2020年第四代飛度在國內上市,同時也在網上流傳著和海外版對比的減配信息 。例如后輪從碟剎變鼓剎、電子手剎改為機械手剎、車機系統(tǒng)閹割Carplay等等。
也就是從這一代開始,飛度銷量后期開始逐步下跌。?????
![]()
國內四代飛度起售價為8.18萬元,的確比海外版9萬多人民幣的起售價的低。廠家可能為了降低成本,才能繼續(xù)維持“818”的起售價,所以就連塑料輪轂蓋、后雨刷等一些基本舒適性配置都減配沒了。有很多車主自嘲,全車最大的用電器就剩儀表了,并且還是個液晶屏幕。
在這時的國內汽車市場上,讓飛度興起的「高低大」定論同樣適用,但四代飛度已經偏離性價比路線了,自身產品力也逐漸降低。它在研究減配賺利,而它們在堆配讓利。
![]()
▲圖片來源:本田官網
在合資廠商研究減配的時候,有很多國產車型興起,各種耐久測試、油耗測試、碰撞測試都用直播形式給消費者展現出來,并且定價低配置足,讓曾經眾多合資品牌不再神話。
飛度落寞原因還有購車群體的改變?,F階段的年輕人購車也不再只認品牌,更多的是新穎的科技、個性酷炫外觀、舒適且看起來豪華的內飾,試問哪個小姐姐不喜歡真皮包裹內飾、車內大屏、氛圍燈的光影烘托呢?
![]()
▲圖片來源:車聚網
其實飛度不僅新車難賣,近年限的飛度二手車也不好賣。
車聚君問了一位二手車商朋友,他說這種所謂的熱銷車型利潤都很透明,銷售新款的二手飛度,凈利約在3000元左右,并且也沒有多保值了。如果近年限飛度銷售周期只要超過1個月,能保本賣出去就謝天謝地了,多數情況下都得倒貼一點。反而不如1、2萬的二代飛度好賣,或許到達5、6萬價位后,消費者都去買國產新車了。
三、落寞的不僅只有飛度
曾經的眾多明星產品:大眾POLO和日產騏達的7月銷量都在一千多臺,豐田威馳都已經停產了,是人們都不喜歡兩廂代步車了么?
![]()
在7月小型車銷量上,排名前五的都是純電動,雖說POLO和飛度都擠進去了前10名,但和頭部銷量差距實在是大。由此得知消費者并非不喜歡兩廂代步車了,而是喜歡內飾看起來豪華且用車成本更省的——純電動兩廂代步小車。
兩廂車現階段銷量低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外觀造型。很多消費者本身不太喜歡兩廂造型,但之前的傳統(tǒng)緊湊級三廂車定價都偏高,而現在TNGA架構的雷凌優(yōu)惠后起售價7萬多,大眾朗逸、馬自達3優(yōu)惠完達8萬多等,選擇面足夠廣,不再為了價格向審美妥協。
車聚小結
飛度的隕落,代表了這種兩廂燃油小車的隕落,也代表了小型車主要能源方式的轉變。
很多人把兩廂小車定位于家庭第二輛車、買菜車,站在「省」的角度來說,買一輛純電動或者混動車確實比傳統(tǒng)燃油省,并且現在購新能源車有各種補貼,價格也足夠優(yōu)惠。
各位讀者,如果讓你選家庭第二輛代步小車,你會選擇哪種能源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