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酒駕、毒駕等行為都有所耳聞,深知其危害。大多數人都很注意,“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已經成了人們的口頭禪。
其實,除了酒駕以外,還有一種駕駛狀態(tài)危害很大,但并不受重視,就是藥駕。
目前,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guī)定,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類、麻醉類藥品后,不得駕駛機動車。
世界衛(wèi)生組織列出了7大類在服用后可能影響安全駕駛的藥品,并提出在服用上述藥品后應禁止駕車。這7大類藥品包括:對神經系統(tǒng)有影響的催眠藥物、有惡心嘔吐反應或變態(tài)反應的藥物、止痛類藥物、興奮劑、治療癲癇的藥物,以及抗高血壓藥物和降血糖藥物等。
![https://image.ipaiban.com/upload-ueditor-image-20190401-1554107460277053269.jpg]()
這7類藥物中,大多含有抑制中樞神經的成分,人在服用后會產生嗜睡、頭暈、反應遲鈍等不良反應,這些因素將嚴重影響駕駛人的駕車安全。
一份致命性交通事故中用藥情況的調查表明:吃撲爾敏等抗組胺藥(感冒常用藥)的事故率達72%;而吃抗抑郁和鎮(zhèn)靜劑的人,事故率達97%。
特別是感冒藥,在流感多發(fā)季節(jié)感冒的人很多,一般都是自行吃點感冒藥了事,吃完也沒什么明顯的不適,直到車開著開著遭遇事故,才發(fā)現藥駕是一件危險系數非常高的事。
![https://image.ipaiban.com/upload-ueditor-image-20190401-1554107476989090208.jpg]()
常用感冒藥中多含有抗組胺成分,它是人體內的一種活性物質,在過敏原的刺激下,機體釋放出組(織)胺,造成種種過敏癥狀??菇M胺藥,是用來抗過敏的。
因為感冒初期的主要癥狀,就是變態(tài)反應,即過敏,感冒病毒刺激機體釋放出組(織)胺,造成流涕、咳嗽、痰多等癥狀。
在抗感冒藥物中應用最多的是起效較快的撲爾敏,其主要不良反應有嗜睡、困倦、視力模糊、頭痛等,會影響駕駛。如感冒清膠囊、感冒清片、鼻炎康片、維C銀翹片、速效感冒膠囊等。
感冒是幾乎每個人都很難避免的病癥,一年總有那么一兩次重感冒,或是著涼感冒了,或是去人員密集的地方染上了流感。
吃完感冒藥后,你開車可能是這樣的:
● 大多數人感冒像喝酒一樣暈乎乎的
一般開車的時候,要求駕駛員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有危險情況發(fā)生時,要快速做出規(guī)避。大多的人感冒伴隨頭暈癥狀,像是喝完啤酒一樣暈乎乎的,反應速度也比平常慢很多,有時明明看到前車急剎了,自己也應該緊急剎車,但反應跟不上,眼睜睜就追尾了。
● 你打一個噴嚏,汽車走了50米
一般我們打一個噴嚏是5秒鐘,假設你在城區(qū)內行車的速度是40km/h,5秒鐘,已經夠你行駛50米以上的距離,大概相當于10個車身那么長。就這短短的5秒鐘,很有可能就造成了事故。
● 吃藥后犯困,每一次晃神都是一次危險
感冒藥最常見的副作用,就在于嗜睡、困倦,一般我們吃完感冒,醫(yī)生都會建議睡一會兒。你吃完感冒藥就開車上路,有點犯困,就容易導致連連打哈欠和晃神,每一次哈欠和晃神都是一次危險的擦肩,發(fā)生事故的概率翻倍。
![https://image.ipaiban.com/upload-ueditor-image-20190401-1554107492419096491.jpg]()
目前法律法規(guī)對“藥駕”規(guī)定尚不清晰完善,只有禁止性規(guī)定卻無針對性處罰措施,醫(yī)生和交警們也只能勸導司機,不要藥駕,并無強制性措施。
但為了自身的安全,服藥期間最好不要開車,感冒每年也就那么一兩次,一次也就那么兩三天,不開車是完全能做到的。
如果你有特殊情況需要開車,但又感冒了需要服藥,那一定注意一下幾點:
首先,看病時一定要主動告知醫(yī)生,自己等下會開車,讓醫(yī)生盡量避免使用有困倦、嗜睡、視力模糊等副作用的藥物,以免影響駕駛。
然后,服藥前要仔細閱讀藥品的說明書,特別是“用量、禁忌癥和副作用”等內容,不可超劑量用藥。
最后,如果已經知道藥物的副作用會影響駕駛,但不得不吃的藥,那就減半量服用,等休息時再補足全量,最好服完藥后休息20分鐘以上再開車上路。
各位,服藥不規(guī)范,開車兩行淚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