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與汽車接觸的小伙伴,對于交警蜀黍應該并不會陌生。不僅時常能看見他們在馬路上指揮的身影,而且在糾正不良駕駛行為時也是不遺余力。說起不良駕駛行為,你們會想到哪些?后排不系安全帶?是的,這的確是不良習慣。酒駕?不僅是不良習慣,更是違法的駕駛行為。但藥駕呢,你知道多少?
危害與酒駕相當
![]()
酒后駕駛的危害無需闡明,各種文章和視頻足以說明其中的危害。反而是關于藥駕,知道和了解的人卻并不多。簡單來說,藥駕是指駕駛人服用了影響駕駛的藥后仍然駕駛的行為。世界衛(wèi)生組織列出了7大類在服用后可能影響安全駕駛的藥品,并提出在服用上述藥品后應禁止駕車。這幾類藥物包括了對神經系統有影響的催眠藥物、有惡心嘔吐反應或變態(tài)反應的藥物、止痛類藥物、興奮劑、治療癲癇的藥物,以及抗高血壓藥物和降血糖藥物等。
![]()
從藥理學角度說,一些藥物對神經系統的影響強度不遜于酒精。奧地利科學家柯·瓦格涅爾研究了9000起交通事故后發(fā)現,其中 16%是因駕駛員服了某種藥物引起的。還有研究顯示,吃撲爾敏等抗組織胺藥(感冒常用藥)引起的交通事故率,約有72%;而吃抗抑郁和鎮(zhèn)靜劑的人,事故率達97%。
目前仍是盲區(qū)
有朋友會想到,既然藥駕危害如此之大,為什么不立法來管控或者像差出酒駕那樣多管齊下,以重壓來查處藥駕行為。這主要是由于服藥后炳輝有明顯的異常表現,不像酒駕那樣有明顯的外部特征,所以并不容易被發(fā)現。
![]()
而且在國內,目前的法律上對藥駕行為并沒有適用的條例。導致大眾對藥駕尚未引起足夠重視的主要原因。再者,對于藥駕的判斷,也沒有相應的檢測方法和檢測標準,交通法規(guī)也未對“藥駕”行為進行界定,沒有具體的處罰措施規(guī)定。
![]()
但在大洋彼岸,酒后駕駛的法律同樣適用于藥后駕駛,如果警察懷疑你是在藥物影響下駕駛,就會要求做血液和尿液測試,拒絕測試者,駕照會被暫時吊銷,而且有相應的標準與規(guī)范。這樣的做法,的確值得借鑒。
常見的藥駕行為
![]()
![]()
最普遍出現的藥駕是我們平時常吃的感冒藥,不少駕駛者感冒發(fā)燒吃了藥之后,便會如常地開車工作,但途中卻發(fā)現自己四肢無力而且犯困。除了感冒藥而導致的藥駕外,部分藥物如加熱鎮(zhèn)痛藥、抗心絞痛藥、緩解解除胃腸痙攣藥物會引起視覺模糊。
![]()
有部分如速效傷風膠囊、撲爾敏,會使得服藥者出現犯困、嗜睡、大腦反應遲鈍等情況出現。有的患者連正常的交談對話的反應都會明顯變慢,就更別說駕駛汽車。而有些則會導致人體出現眩暈和產生幻覺,或者是耳鳴、視聽力減退。
![]()
就算是最輕的情況,也會使得服藥者的身體出現多尿和多汗的情況出現,盡管看似狀況不嚴重。但試想一下,如果是在高速公路上駕駛途中突然出現,而且離服務區(qū)還有一段距離的情況下,也是對駕駛安全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總結
所以有責任心的駕駛者,應該要注意不要在服用藥物過后進行駕駛。萬不得已需要駕駛,也應該要服藥后先睡一段時間。而且嚴格遵守藥物的服用方法,需整片服用的藥勿分割或嚼碎服用,謹遵醫(yī)囑。并且時刻注意自身狀況,出現身體不適或上述不良反應時應停車休息?;疾乐氐那闆r下,建議增加休息靜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