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如今,隨著新車價格戰(zhàn)的不斷升級,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心買車后貶值的問題。而車企推出的保值回購政策,無疑給消費者帶來了一絲安慰,這樣的政策也往往能更好地促成交易。
![]()
但俗話說買的沒有賣的精,車企的保值回購真的保值嗎,還是僅僅看上去很美?里面有沒有套路呢?
今天就給大家簡單講清楚。首先,我們要承認和肯定車企保值回購的意義,首先是心理上減少了車主購車后,對于貶值的擔憂。因為現(xiàn)在新車大打價格戰(zhàn),二手車越來越不保值,而像一些電動車因為受到電池衰減和新車更新?lián)Q代快的影響,三年的平均保值率在50%左右,有的車型甚至保值新車一半價格都做不到。以雷克薩斯RZ系列為例,一年9折回收,開夠四年還能賣到車價的60%。凱迪拉克傲歌更是做到了三年8折回收。這樣的政策對于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種保障。
![]()
但注意了,如果你是純粹沖著保值回購去下單的話,那么各種條款就要看清楚了。特別是那些拿放大鏡都不一定看得清的補充內(nèi)容,更是得格外注意。否則一不小心就可能掉進套路里哦!
比如說雷克薩斯的一年9折回購,是得換他們家的車才行。大眾也同樣如此。還有凱迪拉克的保值回購權(quán)益,新車主得先花將近7000塊去買,后續(xù)要是不換凱迪拉克家的車也就沒了,而且換車也有要求,不能換比之前車價更便宜的車型。
![]()
此外,這些政策還會有各種附加條件。比如要求不能過戶也不能做運營用途,沒有抵押也沒有歸屬權(quán)糾紛等。這些都算合理,畢竟廠家不會做慈善,不會收一些車況太差的車型。但一些車企還對行駛里程有硬性要求,就有些限制車主的使用體驗了。比如特斯拉就要求交車時里程數(shù)不超過45000公里,平均每年只能開15000公里。凱迪拉克則是規(guī)定3年里程得在60000公里以內(nèi)。
![]()
再一個套路就是絕大多數(shù)車企都會要求未來幾年得找他們保養(yǎng)和續(xù)保,而價格嘛,往往會比車主另外選擇“外面的”貴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