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兩天,關于BBA退出價格戰(zhàn)的消息成為行業(yè)熱點。從加入價格戰(zhàn),到現(xiàn)在也就過來兩個多月,就這樣鳴金收兵了,消費者會答應嗎?
不過有一點比較明確,那就是在國內其它品牌繼續(xù)飽受“價格戰(zhàn)”之苦時,BBA品牌及時止損不跟牌,應該基于長期主義的考慮。在試水降價后影響到營收利潤后,那就回到正常運營軌道。
政策回收,讓利減少
今年5月寶馬給經銷商門店發(fā)函,決定給寶馬4S店開出多項大幅度補貼減免政策,就此拉開BBA“價格戰(zhàn)”序幕。此前,原價約35萬元的寶馬i3優(yōu)惠后的價格普遍在20萬左右,起售價為43.99萬元的寶馬i5也有著10萬元左右的優(yōu)惠力度。而在一些部分終端市場,寶馬3系標軸入門級裸車起售價直接來到18萬元以下。
![]()
不過,正當消費者對降價意猶未盡之時,BBA又退出價格戰(zhàn),對終端市場會有什么影響呢?對此,《車壹圈》通過終端銷售店進行一番了解,得知寶馬本月在終端市場的銷售政策是有一些回收。與之前相比,價格優(yōu)惠幅度有所減少,比如現(xiàn)在購買寶馬3系,裸車價還是有幾萬元的優(yōu)惠,只是相較于此前優(yōu)惠幅度少了幾千元到上萬元。
![]()
此外,寶馬推出的“零首付三年免息”政策目前還在執(zhí)行,只是“零利息的購車優(yōu)惠價格與正常購車的優(yōu)惠幅度不一樣,中間大概有1.5萬左右的差價”。
門店虧損,“降量保價”
不得不說,有著極高品牌溢價的BBA品牌,盡管降價后對一些車型銷量產生部分拉動銷量。其中,在6月份奔馳主銷車型奔馳E級、奔馳GLC、奔馳C級;寶馬3系、X3、5系;奧迪A6L、奧迪Q5L、奧迪A4L銷量排名均靠前。在市場比較內卷的大環(huán)境下,這樣的銷量佐證了降價的效果。
![]()
不過,為了片面追求銷量而降價顯然“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對車企營收及利潤均帶來影響不說,對終端渠道的穩(wěn)定性也不利。比如今年年初廣東最大汽車經銷商永奧集團,因為資金鏈斷裂而暴雷,旗下80多家4S店關閉;今年6月,廣匯汽車也因連年利潤下滑,面臨退市危機。這些曾經叱咤一時的經銷商,也抵擋不住車市寒冬而紛紛出局。由此可見當前終端渠道環(huán)境比較惡劣,此時再降價格戰(zhàn)持續(xù)化,無異于飲鴆止渴,對車企及經銷商來說,都堅持不了多久。
另外,據(jù)乘聯(lián)會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6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shù)為62.3%。庫存指數(shù)偏高,一方面說明市場不景氣,另一方面說明前期廠家壓庫嚴重,對經銷商現(xiàn)金流十分不利,而BBA降價對終端清庫存效果明顯,有效保障了終端渠道的健康有序,減少了經銷商壓力與渠道風險。
![]()
因此,當前BBA品牌退出“價格戰(zhàn)”理由充分。既保證車企的利潤,也能維護了豪華車市場消費環(huán)境,讓經銷商有足夠的資金用于提升銷售與服務質量。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在《車壹圈》看來,當前市場“降聲”一片時,BBA品牌敢對“價格戰(zhàn)”說不,本身就是一個好的趨勢。這意味著,從去年開始持續(xù)兩年的“價格戰(zhàn)”,也到了反思與結束的時候了。
![]()
不過就車企實力來看,BBA品牌能夠跳出“價格戰(zhàn)”怪圈,產品與品牌影響力是它們最大的底氣,換成另一個普通品牌車企,肯定沒有這樣的效果。
同時,BBA的消費群與一般產品消費者有明顯區(qū)隔,那就是注重的是體驗與價值,而不是單一的價格,即使不降價,也不會這些品牌整體銷量也不會帶來多大影響。因此,BBA可以不必為了銷量數(shù)據(jù)的好看而自降身價,做出力不討好的事。
![]()
在《車壹圈》看來:新能源產品同質化,引發(fā)“價格戰(zhàn)”已持續(xù)兩年,既沒有對整體車市整體走勢產生利好的拉動,同時對車企廠商營收也帶來不利影響。今天有BBA品牌率先退出價格戰(zhàn),會不會起到示范效果,引來更多車企響應呢?其實,車企大可不必為了銷量數(shù)據(jù)咬著牙硬扛,有那樣的精力財力,還不如用在產品上。